分卷阅读124


没有哦。大月氏西迁很久了,他们已经安居乐业,不愿意再起战事了。”

西汉位面,许多大臣们脸上都划过一抹失望。刘彻却并未如此。

有什么好失望的?

知道了在他看不到的地方也仍然有张骞这样忠君爱国的人为大汉尽心,这对一个皇帝来说就是最大的乐事了,更不要提李晓诗甚至专门搞出了一节“特色课程”,要带他们走一遍张骞走过的这条路,还称呼为“丝绸之路”,这不就证明事情没那么简单吗?

李晓诗道:“张骞很无奈,只能返回。他回程途中,特地绕着路走,就怕再一次遇到匈奴。却不想即便他一再小心,经过楼兰时还是被楼兰的人向匈奴泄露了行径。在马上要回到大汉、到家门口的时候,张骞又一次被匈奴人捉住,带回了北方。”

天幕外的观众们已经忍不住骂了起来。

一个使者为国办事,刚出家门就被抓,困了十多年,在出逃后没有选择回家,而是继续完成使命,但在眼看就要回到阔别了十余年的家的时候,又被抓走了——这让谁都忍不住要说脏话了。

李世民感慨:“即便是不去大月氏,出逃后立刻回归,也未必会被惩罚,张骞真是义士。”大唐也有这条商道,他自然知道其中有张骞的功劳。

刘彻笑道:“自然。”当然不会罚他,虽然得知被抓了十年什么也没做成会有点遗憾,但也不会因为这个去罚人、去寒了臣子的心。

但张骞还是继续西行了。

“又过了一年,匈奴内乱,张骞再次出逃。这次,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十三年的长安。”

天幕中,许多“旅客”赞叹起了张骞的忠义,天幕外,无数观众为张骞喝彩。

还没有出使的位面中,张骞呆呆地看着天幕。

他身体微微颤抖着,却不是为了那十数年的囚禁,也不是为了两度被捕的耻辱,他浑身都在感到颤栗,因为那份跌宕起伏的经历,那为大汉出生入死的使命。

如果陛下还会命人出使西域,那他依然会去。

他想。

李晓诗也终于说到了这一段内容解说的最后部分:“回到长安后,张骞把这一路上对西域各国的见闻、还有各个国家们想跟汉朝维持长期往来的愿望都记录了下来,那些西域的水果、风俗、人文等,统统都向汉武帝汇报了一遍。他的这次出使,让大汉终于了解到了西域的真实情况,意义深远。”

“后来,在公元前119年的时候,张骞重新整理了一切,这次的使团扩充到了三百多人,带着许许多多的金币丝绸茶叶等、还有上万头牛羊,再次踏上了西行的道路。他们走访了乌孙等西域国家,让使团众人都见识到西域风情的同时,也让各国认识到了汉朝的强大和富饶。于是,那些国家纷纷派出使团前往汉朝,这让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往来逐渐密切了起来。”

一个身穿长衫的儒生笑道:“汉书也有记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博望侯此举,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千古壮举,凿空一言,实是确切。”

李晓诗点头。

这句话课本上也有记载,的确是没错的。

第二天,看着门口的马和木板车,李晓诗又皱了皱脸,本来还以为今天就能换骆驼了,没想到还要再坐一阵子马车,啊啊,好不想坐啊!

虽然她知道骑马也不见得能好到哪里去,但肯定比坐车要号上太多的。

心里郁闷,李晓诗越发怀疑起自己干嘛非要来吃这趟苦,一边委屈后悔,一边抱着书往木板车上走。

却听一道声音响起,马蹄轻轻。

“我带你骑马吧。”

李晓诗侧头,李世民正牵着马,对她微笑。

李晓诗:……!!

她矜持:“你不是还要去探路吗?”

李世民笑道:“小霍将军少年英雄,有他去就够了。倒是小诗你,一直坐在车上难免少了很多乐趣,要不要和我同乘一骑?”

他没说“朕”,很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地向李晓诗发出邀请。

李晓诗干脆利落:“要!”

“那就谢谢凤……世民哥哥啦!”

好险没再把“凤崽”喊出口,李晓诗心中后怕。

直到坐在李世民怀中,被他带着策马前行,听着风声自颊边呼呼吹过,李晓诗心中那种后悔就被抛到脑后了。

能来太好了!

真的好棒!

第56章 第五十六课 旅途

黄沙漫天, 烈日炎炎。

一百多人构成的长长队伍成了一条长长的线,蜿蜒绵延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

哪怕在这里死亡不是真的死亡,但受到的折磨和痛苦是真实的, 每个人的五感都被最大限度地还原,所以这一路走下来是真的艰难。

大多数人已经没了刚来时候的风度翩翩, 甚至连最基本的衣衫整齐都无法保证。

他们解开了围裹得厚厚的长衫,在保证不会被晒死的前提下尽量让身上保持通风, 手里牵着骆驼,头顶炽热的阳光,踩在烫脚的沙面上往前走。

只有个别顽固的儒生们, 即便头发丝都在冒着烟、但因为缺水,汗都要流不出来, 还仍坚强地一层又一层, 坚决不肯“有辱斯文”。

他们不肯,其他人却全不在意。

就连几个皇帝们也都把衣服改了改, 裁掉宽大的衣袖, 简单改成兜帽遮在头上挡住毒辣的日光, 虽然身上多少有些狼狈, 但精神都还不错。

只是苦了跟着他们老爹或者陛下出来历练的人。

杨广脸色难看, 但还勉力维持着岌岌可危的理智,没有爆发出来,胡亥那边就忍受不了了,他嘴唇干裂,死死瞪着前排骆驼上坐着的李晓诗, 眼里怨恨翻涌。

——就算找不到水源和食物,李晓诗也不会被渴死饿死。

她每天会有系统给提供的一些饮用水和零食,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起初, 系统并不拦着李晓诗把食物和大家一起分享,但到了沙漠里,一行人走出得远了,系统也逐渐开始对李晓诗的东西进行一个数量的把控,不会给她能把食物都分给其他人的余地。

说了要让古代人体验张骞当时的境地,还原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那就不会让李晓诗给他们太多便利。

来到这里的人基本都是知道李晓诗的地位的——就算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但是对于神奇的天幕、神奇的系统来说,李晓诗也绝对是要比他们要重要无数倍的。

所以没有人傻到会去向李晓诗要食物,更不敢抢;而且有那前几名的几个皇帝还有身边的人跟着,也没人敢去跟李晓诗卖可怜。

为了这么一个虚假的旅程败坏了李晓诗对自己的印象什么的,明显不是什么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