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0
另一个地方,吕雉怔怔看着面前的小天幕,然后突然笑了。
后世人在骂她,倒也无所谓了。天幕上的这丫头可是比后世还要后世的人,到了她那个时候,还有人记得她这个人,还有一些记得为她说话正名的人,就已经能让她感到很愉悦了。
至于“汉高祖”看重她么……
子凭母贵,又怎么不能算是一种胜利?
李晓诗:“嗯嗯,那说回文景之治——《汉书·文帝/景帝纪》里都提到了一句话,说农是天下之本。这两位皇帝完全延续了汉高祖的理念,很注重农业生产。”
“他们提倡以农为本,不止鼓励农桑,还要求各级官吏也都重视起来;而且他们又在高祖的基础上进一步‘轻徭薄赋’,之前秦朝的时候我们提到过的‘三十税一’和‘免农税数年’就是在这个时期内的事情。”
这些老百姓们确实提前都已经知道了,但再听一次,还是会觉得羡慕。
真羡慕啊。
但是想想,西汉一开始那时候的人,几代人都得是从秦末过来的……那还是算了,能不要经历战乱还是不要经历战乱的好。
只单纯馋馋“三十税一”这一条总可以吧?
李晓诗:“重视农业、降低农税,他们还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类似于会削肢断体的严刑峻法,那些残忍的肉刑就被废除了很多——废除严刑峻法并不是说要废除法律啊!他们还是得要依法治国的!!只是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而已,大家不要盲目地偏一地去学啊!”
听李晓诗的补充,后世位面中许多官员都哭笑不得。
这倒霉孩子,把他们当成是没脑子的人了吗?
谁不知道律法的重要性啊?
倒是秦朝的观众中,有的人神色微微一动。
天幕一直在表达的都是“严刑峻法不可取”,又“愚民”不可取,但却又不是全然否定法家;相反,她还会给“法”极大的肯定——也就是说,可以用各个学派的学说一起来治国,这倒也是个不错的想法。
……那在“法”这一点上,他们是不是也可以模仿一下这个“西汉”?
总被别人摘桃子也不是那么爽的事,作为一直以来只能摸黑过河的人,他们抄抄后世的“作业”也可以吧?
安民之策?稳国之策?拿来吧你!
就先从这个西汉开始吧!
“文景二帝还提倡勤俭、反对骄奢浮华。其实这一点从方方面面也能看出来。”
“西汉的长安城,在汉高祖时期,就只建了个未央宫,长乐宫还是改的秦朝的房子;惠帝时期,这长安城才修了城墙;到了文景二帝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修,皇宫里大片大片的空地;整个长安城是一直到了武帝时期,才终于能修起来的。”这是课外的内容了,但因为有趣,李晓诗记得很深。
“文帝当了二十多年皇帝,生活一直都很俭朴,不止宫室,他连车骑都没增加过,皇后妃子都要自己在皇宫里织布供应自己的生活。在他刚刚即位的时候,有人给他献千里马,他也不要,还特别下了诏书,说不接受任何献礼——就算是在他自己的陵墓上,他也有要求。比如装饰不能用金、银,也不能用铜,只能用瓦。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他有多勤俭了。”
许多百姓不可置信地揉了揉眼。
这是什么?皇帝吗?
皇帝老爷的媳妇儿还得自己织布的?
“景帝的陵墓里出土的陪葬人俑,差不多也就五十厘米,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里的兵马俑,那可是要一百九十厘米的呀!就这样的对比,也能看出来他们有多节俭了吧?虽然景帝没文帝那么夸张,人偶也不是很粗糙,但这个大小就可以见到它们会比兵马俑们省下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了!”
秦朝:……
不知道为什么,提到陵墓,总觉得他们像是走在路上突然被踹了一脚。
嬴政:……
他能说什么,他总不能说他就是喜欢那种大的人俑吧?
一百九十厘米是多高他不知道,但那些人俑还没他高。
……好吧,知道了,不用再反复强调秦始皇陵和阿房宫是没必要的工程了,第一次说就听到了的。
嬴政广袖之下的手指攥住,又缓缓松开,又攥住,再松开。
好,知道了知道了……他不搞那么多陪葬坑总可以了吧?
唉。
刘彻也沉默了。
得意不起来了。
万一之后把他拿出来跟他的曾祖祖父和父亲作比较呢……?
只能说很庆幸,庆幸他们这些不同时期的人虽然能一起看天幕,却没法一起说话。
杨坚:其实我觉得——
他也不差吧?
说到好皇帝好社会,李晓诗的声音都轻快了起来:“文景二帝时期,汉朝政治清明,整个社会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经济也恢复了,人们生活安定,汉朝的国力也跟着大幅度增强,国库的粮食和铜钱都很多。他们都说这是爷爷和爹爹给汉武帝准备的资金。”
刘恒刘启:?
刘彻:。
“这一个□□面,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景之治’啦。”
李晓诗说完,合上了课本。
这次不用李晓诗再提秦朝出来作对比,哪怕是大字不识的老百姓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也都能理解了,为什么汉朝和秦朝一样同样都用了郡县制、大一统,明明采用的还是秦朝那一套,却能和秦朝做成了两个效果。
一句话概括的话,除了主干不变,其他能肉眼看出来不好的地方,那就对着干呗。
李晓诗做了总结,就打算发起抽奖,但还不等她说话,就见到弹幕上有人在问,是秦朝的人。
【西汉初期放兵务农,那国家没有了士兵,就算内部高度统一,没有任何乱子出现,他们拿什么对抗外敌?】
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除了中原这块地方,东西南北可都有外敌的,至于秦,他们在吞了西戎后,对于中原而言,他们自己就是西戎了。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之所以下令筑长城,把战国时期各国本身修的长城连接起来,也就是为了抵御北方的外敌。
秦朝是因为有强兵、才不惧那些人,那汉朝呢?
他们把士兵都放回去了,又自己越来越富,北边那些虎视眈眈的人,能不眼红他们这块大肥肉?
听李晓诗念出这个问题,刘彻几乎是立时脸色就一变。
匈奴,匈奴。
刘邦则是叹了一口气。
他不是没去打过,但匈奴那边都是骑兵,又个个骁勇,真的打不过。
吕后执政时期。
这位太后也忍不住眯起了眼。
——那些混账东西。
文帝景帝也都沉默着叹息。
匈奴,是他们这几代始终绕不过去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