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3
人——项燕就是在秦攻楚的时候,打败了李信的那个将军。李信,大家还记得吗?就是那个和王翦和始皇帝三个人那段故事的那个。”
李信:……
你说你的课文,讲你的历史,扯他干嘛啊?!
项羽看向他叔父:你看,就是我吧?
李晓诗:“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又封刘邦为汉王。他英勇无双,战斗力极强,但性格却有些傲,刚愎自用,认为武力就是一切,他曾杀秦卒二十万,屠咸阳,烧宫室,掳掠财宝。而刘邦虽然军队弱,人才却不少,知人善用,还懂得收拢民心,又有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杰辅助,所以力量逐渐变强。”
饶是胡亥已经抱着双膝瑟瑟发抖,听到项羽的这些行为后仍然忍不住又哆嗦了一下。
屠咸阳城,烧宫室,那他是不是还杀秦王室的人……
如果是其他公子公主在这儿,一定就忍不住开始开嘲讽了。
秦王室的人不是已经都被你杀的差不多了吗?你把父皇的血脉屠戮殆尽,那项羽就算再杀秦王室的人,杀的还能有你多吗?
“最后,刘邦的军队把项羽等人包围在了垓下,项羽兵败自刎。楚汉之争,刘邦获得了胜利。”
项羽刚刚还有点得意的脸顿时僵住了,一时都有些不太敢看他叔父了,下意识就想逃,不然怕是又要挨揍。
什么玩意儿,他怎么就被围了?
“也就是从此刻起,华夏迈入了下一个阶段——属于汉王朝的、四百多年的历史。”
终于把这段讲完,李晓诗一直紧绷的神情才微微放松了一点,她合上课本,捧起手边放着的水杯呡了几口。
“秦朝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它的好和坏都十分明显,十分一目了然。”
她很清楚,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生活的初中生,她对封建社会的政策给不出什么建议。
她能做的只是用她收集到的信息,把好和坏都分析出来。
至于要不要去改变,还是选择维持现状,都不是她能够干涉的。
“之后还会有更多个封建的大一统王朝走向灭亡,也都会一一说到。而百姓的重要性,大家也迟早会意识到的——但无论如何,还是希望那一天能够早一点到来。”
她点了点头,嗓子还是干,就不再多说废话了。
“今天的抽奖我们推到明天吧,换成另一种形式的奖励兑换。”
“明天我会再开一次直播的,为了配合这节课的内容,客服姐姐给推荐了个策略类的模拟游戏,到时候会请皇帝们都来试一试的。”
“所以大家今晚睡个好觉吧,晚安。”
第41章 第四十一课 秦之新政
李晓诗说着晚安睡个好觉, 但实际上,这么多个观众里,又有几个是真正能睡着的?
旁的就不说了, 反正秦朝的上上下下, 从皇帝到大臣到百姓,是没一个能睡个好觉的。
就连胡亥,都是窝在角落里,警惕地看着四周。
即便后半夜他精神身体双重沉重, 疲惫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眼皮子直打架, 也是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吓得精神一凛,强撑着再次抖擞起来。
实在是不敢睡。
之前也就罢了,虽然父亲把他关了起来,可大概率是不会杀了他的, 所以他虽然有点怕, 但还是该吃吃该睡睡。不就是夺了个皇位吗,这谁都能理解吧?毕竟谁都想当皇帝啊?
但今天过后, 他是真的不敢合眼了。
就算他父亲对自己依旧宽和, 不会杀他,可谁知道那些兄弟姐妹们会做出什么样的事?万一趁夜来对他下手呢?
还有扶苏,这个被他一直当做眼中钉的大兄, 知道自己被杀那么久了, 都没对他做什么, 谁知道他之后会不会把积攒出来的怨愤都发泄到他身上?
……不能睡,不能睡。
他得活着。
他还不想死。
而秦朝的大臣们,则无一不是挑灯夜战,一边整理着天幕里给出来的信息, 一边绞尽脑汁地想要怎么样做才能把大秦带到比“十几年”更远的地方去,避免这些还没发生但即将发生的灾祸。
蒙恬干脆大半夜上了蒙毅的门,兄弟俩一起讨论,以兼顾文武。
——顺便再骂骂胡亥,毕竟俩人可是明确被天幕点出来被胡亥杀掉了的倒霉蛋子。
今夜大秦官场,人人都是李斯。
但李斯却咸鱼了。
就在别人都卷起来的时候,李斯又没那么卷了。
他把那个胡亥的手办丢到门外去,然后静静地坐着,脑子里的思绪略略有点滞缓。
虽然他还是不知道对于胡亥的上位他到底做了什么,但是今天直播里确实给了太多信息,比如,后世是看重法家思想中的“法律”的,却不认同同样是法家思想中的“愚民”。这种两面的看法,也正如后世对他们大秦的律法条款有些认同,却完全否认那些律法带来的刑罚。
这种矛盾让他一时有点处理不了事务,只是凭着本能在思考这其中的关窍,后来干脆直接吹灯睡觉,闭上眼任意识自己去寻找结果。
这样的矛盾,嬴政前些日子也有,只不过今天的直播过后,他已经捋清楚了缘由。
但他这会儿头疼,夜半召了夏无且来,给弄了点药,又按揉了一通,才略略舒缓。
李晓诗白天所言,其实有些地方是和他们现在有出入的。
比如对于秦律,如果陈胜吴广他们放到现在——他们要服役的内容李晓诗没有详说,但无外乎是那几种。若是戍边,戍边迟到,的确至死。但如果是因天灾迟到,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免罚的,虽然情节严重,是不可能全免的,但减罚应当是有,肯定是不会把九百多人全部处死就是了。
如果把他们都处死,那这九百个人的活,谁来做?
在大秦,在他们现在,人口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的。
刑罚重,那是要让百姓心生惧怕、不敢违背律法的。但同样,让他们惧怕、听话之后,大秦是需要他们来干活的。而不是听话之后都杀掉。
不过李晓诗那么说了,也就代表后世人都是那么看待他们的。不管是因为在胡亥时期刑罚更重了、又让他这个父亲“背七世黑锅”,还是因为后世人真心实意觉得“因为迟到就处死”的刑罚本身就太重,不论它是否有“因天灾可减”的限制。
很大可能性上,两者兼有。
在胡亥肆无忌惮地暴虐的同时,后世人也真的认为,哪怕是“故意迟到”,而不是“因雨迟到”——这样迟到就要丧命的律法本身就很严苛。
在当下看来,有人故意初犯律法,那就是在和大秦作对,不听话,挑事闹事,那是必须要处死的。可如果在后世人眼中看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