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3


甜一笑,声音清脆:“大家好,我来啦!”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是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堂上老师在ppt里给我们看过一张图,我觉得很有趣,就特地找了找,和大家一起看——嗯,我放在屏幕另一边了,应该都能够看到吧?”

“这是春秋时期的国家分布图哦。”

一贯“习以为常”的态度,其中所含的意思,让所有观众都短暂失语了一瞬。

春秋时期,不同位面中。

所有人都已经把天幕调整到了自己面前,开始眯着眼在那张“分布图”上寻找,看那距离,几乎是恨不得把自己贴到面前虚浮着的小天幕上了。

齐桓公看着齐那一小小块的地方,没什么觉得丢人的,反而很大方地笑了。

齐一开始的地方也确实算不得什么,但他们终究还是称霸了,这反而是种功勋。

李晓诗也正式开始了她今天的读书之路。

“……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那么在春秋的时候,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把课前的提问重新打乱,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李晓诗学着历史老师的样子,在每一段课文都读出来后,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把这些书面上的东西告诉屏幕另一边的古人们。

“春秋这个时期,可以从三个部分来看。这一点在课文的小标题上就可以看出来——首先是经济的发展,然后是王室衰微,最后是诸侯争霸。”

讲王室衰微能理解,讲诸侯争霸也能理解,就是因为王室衰微了所以才诸侯争霸嘛!但是这个“经济发展”对春秋的局势有什么影响吗?

许多只是听个热闹的人一脸迷茫。

懂点行的则是琢磨起了李晓诗口中“课本”的记叙规律。

后世的“课本”,对于这种编排,是有着特定的原则的,就像“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可能许多人看来这是并行的,因为周天子没有权威了,与此同时诸侯国又都很强,所以才有了春秋的局面。

不过实际上,这二者之间是一个先后的顺序的——看着像是没什么区别对不对?但先后的顺序、却远比并行,对局势而言影响更深重。

在许多对此有研究的观众正色起来准备认真“听讲”的时候,李晓诗也在把课本上的内容以及老师教的内容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老师说,历史上所有的动乱时期,都和当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关系。经济学上,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改变,这也就是为什么东周会逐渐变成后世人所说的‘春秋’的原因。”

李晓诗其实对这些特别专业的名词还不是很熟悉,但老师讲过的内容,她复述起来并不算难:“华夏自古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而经济发展不止是指商业经济,还有农业、手工业等。春秋时期,大家发现了铁,铁比铜便宜,还多,所以大家用铁制造农具、代替了之前的骨头石头木头,还开始使用牛来帮助耕地,这样一来,生产力有了提升,促进了大家开发新耕地、从粗糙耕地变成精细耕种,这也就让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生产力的提升,导致原有的土地制度不再稳固,井田制逐渐开始瓦解。”

说到这儿,李晓诗是有点弄不明白的,老师没有太仔细介绍什么是井田制,只是当成随口一提的课外拓展,课本上也没有,所以她对这一点有点含糊,随口提了一句就盖过去了:“再然后,手工业也开始发展,大家铸铜、冶铁、纺织啊等等,那有人做就要有人买,所以也带动了商业的发展,金属货币也逐渐开始流通起来。”

除却专门研究这类的学者,许多人是并不会坐下来仔仔细细思考“经济发展”“生产力”“社会结构”这些究竟有什么关联、又究竟是在遵循个什么样的原理在进行变化的。

很多人进行的一些行动和改革,是基于天生的直觉、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是基于思想、基于政治、基于实践,他们知道要这样做、这样做是对的,但却没有深究过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是改变了什么、从而又带来了什么,对以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但在此刻,有了李晓诗这一通听起来玄玄妙妙让人发困的话,一些人顿时茅塞顿开起来。

并且因为聪明,因为天赋,他们还很快就能举一反三,接连想通一大串事情。

这些天赋出众的实践派经济学家,他们曾在历史上靠着思想和天赋一点点去摸索、大胆改革,为华夏古代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的伟大,不止在于这一点,还在于,他们自始至终都缺少着成体系的理论支持,而如今,被李晓诗话里隐含着的一点点现代经济的边角点拨,很快,他们就自行悟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已有雏形的理论体系。

好比正在准备内政改革的管仲、正在为他家陛下的打仗计划想方设法筹钱筹粮的桑弘羊、为安史之乱之下窘迫的财政日日殚精竭虑的刘晏、甚至于因为改革大计而对此道有涉猎的王安石张居正等等,都为李晓诗这段话而沉默了下来,或蹙眉或凝思,而后提笔挥毫。

无论是什么改革,凡是与“社会”相关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都有着其间的一套规律,而李晓诗所给出的“经济”概念是极好的,若是先把这些搞清楚,做出一套理论学说,那无论日后再进行什么改革,想必都更有说服力和底气了。

自春秋战国伊始,华夏便有了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等学派,那么有了这套理论,是否也会出现“经济家”学派?

许许多多对此有感悟的人皆忍不住想。

所谓现世与古文明的影响值,其实从李晓诗直播开通的第一天起,蝴蝶翅膀就已然在扇动了。

李晓诗并不知道无心插柳能到达什么样的地步,但她自觉这些内容实在不如历史趣事来得好玩,正在试图把听起来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有趣一点,穿插着自己的小感想:“其实我们直到现在还有用硬币的呢,硬币就是我们这里的‘金属货币’,和古代的铸币差不多啦。”

她看了一眼旁边的笔记,还有“井田制”三个字:“春秋时期的社会一直都处于动荡的状态,这和上一部分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西周的制度在春秋这里就变得行不通了——周天子原本定下了分封制,可是他封的王却逐渐开始不再使用分封制了。他们开始使用官员去管理地方,分封制就慢慢变不行了。嗯……老师说,这也是因为井田制的原因。”

话说到这里,刚刚被李晓诗无意点了一下的古代经济学家们心思就活泛起来了。

察觉到李晓诗脸上其实很明显的迟疑和困惑,桑弘羊率先站了出来,代表他们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