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
跟吉祥玩到一起,心智上就是个孩子。根本没动过男女方面的心思。
“你们家一定要把你嫁出去吗?或者说,一定要把你嫁去一户好人家?”
徐盼儿看着江夫人沉凝的面色,抿唇点头。
她开口的声音嘶哑,是女儿家委屈狠了的声音:“我爹娘没儿子,家里又没有营生,如果我不嫁去好人家,家里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姜佩兮缓了口气,试图平复心中的怒意。
徐盼儿嫁去“好人家”,不仅为钱,她家更需要的是一个支撑门楣的“男人”。
尽管姜佩兮觉得荒诞,但对于靠劳作存活的生民来说,“男人”代表着劳力,是力量,意味着不被欺辱。
在这种程度上看,男人与男人没有区别,男人与田间耕作的老牛,山中四窜的大虫也没什么区别。
徐盼儿,或者说是徐家,需要的是一股势力,一个能填补她家没有“劳力”的依仗。
所以给她一笔钱,是不可行的。姜佩兮想。
年老的父母,年轻的姑娘,他们无法守住财富。
姜佩兮问徐盼儿:“是不是谁都可以?你无所谓嫁给谁,只要不嫁给你姐夫?”
徐盼儿怔愣一瞬,对上那双若粼粼水光的眸子,似乎受到某种鼓舞。
她用力点头。
姜佩兮不喜欢“姐夫”,这个身份让她觉得很恶心。
她握住徐盼儿的手,对她说:“好,你的婚事,我管了。你今日不要回去,就留在常府。我让寇嬷嬷去你家说一声,你不用担心。”
徐盼儿目露茫然:“夫人要怎么帮我?”
“我给你说亲,我族里有很多适龄婚嫁的郎君。你可以先对着画册慢慢挑,如果有看上的,我再安排你们见面。”
“谢江夫人。”徐盼儿全然信赖这位身份未知的夫人,毫不担心她会坑害自己。
只是徐盼儿仍旧有些犹疑,她试探道:“夫人,我想自己回去把这件事告诉我娘。如果我不回家,我娘会担心的。”
姜佩兮摇头:“你不能回去。”
“为什么?”
“如果你娘不同意,非得要你嫁给你姐夫。你能保证,你回去后还出得来吗?”
徐盼儿不说话了,母亲的眼泪与指责会让她放弃一切自己的想法。
眼泪是很无用的东西,它以柔弱无害的姿态出现在一段关系中。
冷情狠心的人对它视若无睹,唯有感性的人才能被它影响。
若论哪段关系里眼泪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毫无疑问是母女之间。
母亲的眼泪往往能使女儿丢盔卸甲,使她们忘却初心,磨平自我。
姜佩兮拉着徐盼儿往回走,去向还未歇的百日宴。
“先吃口饭,再去看孩子。你送来的镯子,你把它戴到孩子手上才圆满。”
徐盼儿步履犹豫,心中担忧:“夫人,我娘已经和李家说好了。你帮我,会不会惹麻烦?他们李家在治寿也是说一不二的。”
想着到这一步也没必要再瞒,反正后面还得给她看姜氏郎君的名册,索性现在说开也罢了。
“不用担心。”
姜佩兮向徐盼儿重新介绍自己,“我的姜,是江陵姜氏的姜。”
徐盼儿脚步顿住,寇嬷嬷手里的镯子掉落地面。
她们看向眼前这个一直亲和待人的女子,眼中是震惊过头的惶惑与忧惧。
江陵姜氏,那是能参拜姜氏主家的身份。
那可是有着侍奉姜主君,而获得无量前途的人。
姜佩兮安抚地握住徐盼儿的手,“姜氏的郎君,你先挑,有看上的告诉我,我再去查验他的人品。”
“你的婚事不用担心,我给你把关。现在先去安心用膳,一切有我。”
第72章
姜佩兮晚间才和周朔说起徐盼儿。
在她表示要从姜氏里挑合适的年轻郎君后, 周朔觉得周氏子弟也可以放入备选之中。
周朔帮她散发髻。
姜佩兮看着铜镜里垂眸的丈夫,“我以为你会不赞成。”
“不赞成什么?”镜子里的丈夫与她目光对视。
“不赞成让盼儿嫁进世家,以她的出身进入世家, 往后日子恐怕会艰难。”
“挑些和世家关系不紧密的子弟就好。”
“比如呢?”姜佩兮问。
“挑远支。选那些血亲不多,但是和族里还关系不错的。要紧的还是品行、德行不错, 待人谦和的,日后相处起来也不至于太糟。”
姜佩兮越听越好笑, 她转头看向丈夫, “你是在说你自己吗?”
周朔愣了愣, 被妻子这么一说他才反应过来, 便十分不好意思。
于是他撇过脸,故作正经:“不是,没有。佩兮想多了。”
“德行品行,待人谦和。除了你,我再想不到别人。这也怪不了我,毕竟我又没怎么见过你们周氏的子弟。”
“等我叫他们过来, 佩兮可以一个个看。”
周朔回答得极为认真。
他这副正经样子都让姜佩兮开始怀疑, 周朔难道一点不觉得他的德行已少有人及了吗?
尽心给她展示周氏子弟的周朔,翌日傍晚就从大名册里筛出了不少适宜的郎君。
姜佩兮翻看周朔弄成的小册子, “我先前和盼儿说,让她从姜氏里挑人来着。”
周朔问她:“佩兮了解姜氏子弟吗?”
姜佩兮沉默, 她当然不了解。
见妻子神色沉凝, 周朔便向妻子展开推荐:“周氏这些边缘子弟我还算了解。他们或父母早亡, 或因父母和离后无人管照,平日生活都算清贫。因此眼界不会很高, 没有非得娶世家女的想法。”
“而他们与族里关系尚可,一来是他们善于交际, 二来也是他们顾及族规,想来日后就算有变故,也不会做什么出阁的事。”
周朔一条条给出选择那些子弟的理由:“徐姑娘从这些人里挑,假若能成姻缘,或许日子有些平淡无趣,但也不会大起大落,受到磋磨。”
直到此刻,姜佩兮从被嫁者转为挑选者,身份的转变让她能够以另一重视角去看待她和周朔的婚姻。
如果一定要婚嫁,且是盲婚哑嫁。
斟酌考虑的第一要点不是身份,而该是人品德行。
姜佩兮回首前世,不论她与周朔是在和睦时期,还是后来撕破脸的阶段。
周朔始终礼重她,从未给过她难堪。
“何况他们的婚事由我们做媒,周氏子弟就算日后对徐姑娘不满,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那个能耐。”
他声色平和,却已是站在上位者的视角来审视一段婚姻最差的可能性。
给她和周朔保媒的是吴中的陈主君。
吴中陈氏,八姓之一。除了周朔这个新郎身份尴尬,建兴摆出的一应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