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5
顾舒庭也什么都说不
出来,眼里盛满了悲愤,他从不知道,看似无所不能的好友,竟是这样被逼着强大起来的。
万尚书微微仰了仰头,将眼里的泪水倒回去,道:“林大人,当年东南军迟迟不到,内情颇多。若是让某些人知道了,你恐怕麻烦不小,你就这样信任老夫?”
顾舒庭一愣,相比如文这样的当事人,他知道的太少了,今天已经不知道愣了多少回了。
文湙却只是微微点头:“嗯,是陛下叫我来找您说清楚的,他说您是同道中人。”
居然是陛下发的话,怪不得他肯说这么多。
“当年茜香来得突然,朝廷抽调不出足够的军费,我曾与陛下四处筹集粮草,陛下更是连建到一半儿的王府都停了下来。而且,也正是由我亲自押运的粮草,通州一战有多惨烈,老夫并不比你知道的少。这些年我也在百般想办法重整东南军,但始终绕不开南安王。自我任户部尚书以来,户部始终有一笔银子用来应付突发的战事。子遥,你可知道,这笔银子一旦现在就拨给你,万一事情有变,十四年前的事就可能再现。”
不得不说,这样一大笔银子拿出去,风险不小。
文湙点头:“万大人放心,这事我们自当细细谋划,况且,造船之地并不在东南。”
万尚书眼前一亮:“你是说,直隶?”
“对,此事必须在我们眼皮子底下进行。”
这样便稳妥多了,首先,距离京都不远,银子就不必一次性拿出来,国库压力便大大减轻。再一个,如今陛下声威也不是往日能比的,若能亲自盯着,必将稳妥百倍。
林文湙,毕竟年纪还不大。
万尚书往椅背上一靠:“既如此,你便写个章程送上来。再一个,你的那些图纸也要再找人看一看。”
文湙拱手为礼:“是,大人。”
却并没说“谢”字,这事儿说到底也不是为了某一个人,谁不是永安子民呢?
万尚书果然满意一点头。
文湙又道:“尚书大人,实在是抱歉得狠,下官本不该在今日提起此事,只是,实在不想再多等一刻了。”
万尚书摆手道:“老夫不懂兵事,但兵贵神速的道理我还是明白的。”
又扶着椅
子站起身来:“出来这么久,我们也该回去了。”
毕竟年纪大了,坐这么久也有些累了,顾舒庭忙过来搀住。
文湙却道:“大人与舒庭先去吧,我恐怕还得再坐会儿。”
两人闻言同时看向他,却诧异地见他握着杯子的手有些微微颤抖。到底是当年的当事人,时隔多年再回忆此事,饶是心性坚定如他,也不免心中激愤难以自抑。
万大人摇头叹了口气,率先走了出去,只余顾舒庭担忧地看向好友。
文湙抬眸一笑:“我无大碍,还是适才激动了些,一会儿就好了。”
这种事儿安慰是起不了作用的,血债总有血偿的一天,顾舒庭也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出去了。
文湙独自在书房坐了许久,等到回家的时候,没让黛玉在他脸上看出丝毫异样。黛玉只是觉得,哥哥今天好像有点累。
文湙靠着车壁,问黛玉:“今日如何,可有交到新朋友?”
黛玉手肘撑在小几上,双手握着脸到:“姑娘们倒是都不难相处,就是没见着适合哥哥的。要么是太过端庄,要么是没什么主见,都不好。蒋家姑娘倒是不错,就是太过自我了些,当朋友还行,要是过日子,怕是得累得慌。”
探春才刚刚说花朝是她生日,那蒋姑娘立刻露出不喜,丝毫掩饰都不肯。时下人,都讲究个虚礼,没有人会因别人一句话不对,就将厌恶都摆在脸上。纵使如方姐姐这样严肃的人,除非是有意教训,不然也不会将对自己不熟的人的不满摆在脸上。这样的行事作风,势必要事事如她的意,稍有不同,怕是就会有争执。
文湙看她一脸认真的样子,不由失笑:“感情你还真把这事儿放心上了,这可急什么。再说了,你就这样把人家姑娘性情说给我听不大好吧。”
“这有什么不好的,”黛玉努了努嘴,“他们不也看哥哥了吗?难道只需别人挑我们,不许我们挑别人,哪有这样的道理。若是我们有长辈在,自然不会自己私下谈论,可眼下也只有我来为哥哥操一操这个心了。”
说完还无奈叹了口气,文湙看她这小大人似的模样,抬手便敲了她一下:“那是,真是有劳您老人家费心了。”
黛玉不满揉揉额头:“也就哥哥你自己不当回事,别人可是上赶着为你操心呢。”
又将探春今日来了的事儿说了。
文湙笑道:“你这样不给她面子,不怕贾老太太不喜欢你了。”
一般能不叫外祖母的时候,文湙从来不叫,黛玉也早就习惯了。只听她闷闷地道:“不喜欢就不喜欢呗,往日也没见她有多喜欢我,反正我有哥哥就够了。”
看着黛玉有些闷闷不乐,文湙坐直了,伸手替她揉了揉适才叫他敲红了的地方:“对,反正有哥哥喜欢你呢。”
他声音低沉,还带着微微的笑意,不知怎的,黛玉听了有些脸红。!
第53章 求情
这边他们在谈论别人,别人自然也是在谈他们。
蒋瑶一回府,就被母亲叫过去,问她:“瑶儿,今日你可见着林家姑娘了,如何?”
听得母亲如此问,蒋瑶脸上有些烧。她低着头道:“今日看来,倒是个知礼守礼的姑娘,为人也亲和,应该不难相处。”
蒋夫人“噗嗤”一笑,道:“你父亲回来也说,安定候是个知礼守礼的,今儿个他和承恩候世子两个,将一帮老大人哄得不行。适才还和我说呢,日后要是得了他做女婿,怕是少不了女婿福享了。”
这话说得直白,盖因蒋家并不是纯粹书香世家,他家原是以武晋身,只是近些年家中子弟都走的文臣路子,但并无文人拘泥俗礼的性子。
林家本无甚不好,虽说安定候出身不大高贵,到底是前途无量。
只是……
蒋夫人看着蒋瑶欲言又止的表情,问道:“瑶儿,可是有何处不妥?”
蒋夫人一连三个儿子,直到三十上才得这一个女儿,自小是捧在掌心疼的。她的婚事,自然要事事尽如人意才好。
蒋瑶开口道:“林家倒是没什么不妥,只是他家还有一门亲戚。”
提起荣国府,蒋夫人也皱了眉头。贾家在京里素来名声不大好,尝有人言,他家只除了门口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他家自荣、宁二公后,再无其余上进子弟。如今靠着在宫里的女儿,架子越摆越大,竟似比皇后娘家还风光。上次她家去庙里打醮,姑娘们乘的居然是朱轮华盖车,这可不是一等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