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5
北角那个小树木,怎么偏偏就给贾慎独找到了?”
赵向晚追问:“那个小树林具体是哪个地方?是不是在从姜遇春宿舍回贾慎独家的路上?”
余衡想了想,拿出纸笔顺手画了个简单的校园地形图,在姜遇春、贾慎独家、小树林那里画了个圈圈:“你看,小树林差不多在两家的中线上,不过与学校道路有一定距离,如果要杀掉戴敏丽,需要把她从路上拖到小树林,然后再动手。”
赵向晚再问:“拖拽痕迹有没有?沿途有没有遗失的物品?比如鞋子、手绢之类?”
余衡摇头:“没有,当时闹哄哄一堆人在找戴敏丽。那个时候学校里本来就没什么娱乐活动,这件事情闹得很大,我估计得有三、四十个人参与其中。那么多人闹哄哄的,什么痕迹都没有了。”
赵向晚眼中寒光一闪:“所以,那件棉毛衫也可能是戴敏丽拿回家缝补,然后被贾慎独拿着来到姜遇春宿舍,趁着旁人不注意放在床头。”
余衡“啊”了一声,紧接着长叹一声,“那个时候很特殊,就算有怀疑也没有办法取证。何况,姜遇春已经被枪毙,再追究还有什么意义?”
赵向晚将他所说的话都记录下来。余衡说得对,戴敏丽的死很难取证,只能先从翟欣莲这里入手。
问及翟欣莲,余衡也有些糊涂。
“这个研究生失踪,我们学校也没有办法。她买了火车票,也证实已经离开宿舍,而且等到她家里人发现不对,已经过去十几天,怎么找人?当时我们也和派出所的同志一起调查了翟欣莲的行踪,公交车司机能够证明她提着行李上了车,是在火车站下车的,她是独自一人,没有与人同行。再到火车站,那里鱼龙混杂的,时间又过去那么久,我们问了很多人,没谁记得见过翟欣莲。”
顾之光抛出先前大家都在疑惑的问题:“1981年1月17日前后贾慎独在做什么?我记得当时贾慎独说寒假回老家,那他是哪一天回的老家?坐的哪一趟火车?有没有同行者?有没有人证?”
这一大堆问题,一下子把余衡给问懞了。
记忆再好,问题太细,余衡努力回想,屋里一时之间安静下来,只听得到放在角落的电扇在嗡嗡地摇着头。
两分钟之后,余衡说:“是,我记得当时翟欣莲父母和弟弟在快过年的时候跑来学校,哭着喊叫要学校赔女儿,保卫处领导很头痛,紧急联系贾慎独也联系不上,听隔壁的说他一放寒假就回了老家。
那个时候吧,公安局的同志也挺忙,就以被拐卖结的案,学校出于人道主义赔了一些钱,翟欣莲的家里人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伤心地回了家。后来过完年贾慎独返校,听说翟欣莲被拐也挺难过,并拿出1月15号从星市到宜岭站的火车票出来,说自己早就回了老家。”
顾之光道:“所以,你们就排除了贾慎独的责任,对吧?”
余衡点头:“是啊,贾老师既然已经离开学校,那翟欣莲17号坐火车回家就和他没有关系。她在火车站或者是火车上遇到人贩子,也是没办法的事,过了两年国家严打,抓了一大批人贩子,翟欣莲的父母又跑过来一趟,还是没有找到她的去向,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真的很可惜。”
顾之光问:“火车票没有实名,15号的火车票就能证明贾慎独是那天上的车吗?”
余衡反问他:“如果这都不可以证明,那什么可以证明?”
赵向晚补充提问:“他什么时候回的老家?坐的哪一趟长途汽车到达昌汉县?有没有询问过麻源乡贾家村的村里人?”
她问一句,余衡就摇一下头:“不知道,没有问,没有。”
顾之光与赵向晚交换了一个眼神,看来,当时根本没有人怀疑过贾慎独,再加上时间过去近一个月,翟欣莲失踪又以被拐卖结了案,因此他只需要出示一下15号的火车票就连逃避所有追查。
看来,只有先等一等高广强、黄元德他们去贾慎独老家调查的结果。
第80章 施桐
◎火车站的偶遇◎
从余衡家出来, 顾之光像被打过霜的茄子一样,蔫了。
【我以为今天就能揪出贾慎独的小辫子呢,没想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也没有。事情过了那么久, 他做的那些事早就被人们遗忘, 可惜了, 档案管理不行啊, 什么都查不到!】
听到他内心的嘀咕,赵向晚同样也有了挫败感。
她有读心术,能够确认贾慎独杀了人,但是证据呢?如果没有证据支持, 她的读心术一点用处都没有。就仿佛姜遇春当年被冤枉时一样,他明知道自己没有杀戴敏丽, 但证据确凿, 他即便浑身长嘴也说不清,最后只能含恨而死。
顾之光看一眼挂在头顶上的太阳, 火辣辣的,有一种要将世间所有黑暗消灭干净的气势。
他倒是会转弯, 自言自语道:“雁过留痕, 只要他做过,总能找到端倪。顾之光,加油!”
赵向晚不由得莞尔:“走!去施启燕家。”
省建筑设计院占地不算大, 走进大门之后, 前面一栋六层平屋顶的建筑是办公楼;后面是家属区, 一共六栋五层坡屋顶砖混建筑, 东南角是假山、流水、盆景堆砌起来的景观区, 看着环境还算不错。
施桐是省建筑设计院的总工, 市领导出面引进的高级人才, 因此分配到的住宅是三房两厅一卫,建筑面积足有一百平方米,即使放在现在也算居住条件非常好的。
虽然施桐已经去世十二年,但因为他是在工作期间跳楼,设计院领导觉得愧对施桐家属,一直没有让路芝英腾退单位住房。这么多年来,路芝英没有再婚,住在这房子里将施启燕抚养成人,并继承父业读建筑学专业、考上湘省大学的研究生,提起她的名字来,大家都竖大拇指夸赞:善良、坚强。
多少亲生母亲都不一定做得到,路芝英一个继母却做到了。
这个世界并不大,施启燕跳楼的事情很快就被设计院领导、缝纫机厂领导知道。设计院领导上门慰问,缝纫机厂领导放了路芝英一个星期的假,都让她们在家里好好休息。
九十年代之后,原本被当作结婚三大件的缝纫机其重要性下降,被电视机、冰箱等家用电器所取代。商业越来越发达,大家都在商店买衣服穿,缝纫机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路芝英所在的缝纫机厂效益年年亏损,路芝英面临着下岗的风险。现在这么一休息,估计离失业没有多远。
但即使是这样,路芝英依然无怨无悔。
在她眼里,从三岁开始抚养的施启燕就是她的亲生女儿,是她这一辈子的依靠。工作没有了还可以再找,但女儿要是没了那就真的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