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7
雕版刊印工作。
起先还是偷偷摸摸的,后来发现老爹几乎是默许的态度,也就越来越光明正大起来。
因为工作量巨大,要求又很高,怀安几乎要住在书坊里,好在喜娃差不多出师了,把郝师傅的本领学了大半,也能当个雕版师傅用了。
怀安重又招了两个机灵的学徒,给他们打下手。
就这样在书坊呆了三天,怀安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怎么这么安静,孩子们呢?”
“都送到学堂了。”孙大武道。
怀安又问:“女孩子呢?”
“也去学堂了!”孙大武有些得意的说:“附近胡同新开了一家私塾,塾师姓王,还是个童生呢,男女学童都收,女娃免束脩,只带一顿中饭即可旁听。”
“还有这好事?”怀安问。
孙大武道:“是啊,大丫在账房帮忙,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工钱还不少,他们都眼馋,把女娃们都送去读书了!”
“太好了。”怀安笑道:“你回头去问问束修多少,从账上支钱给她们补齐,反正也没有几个钱,咱们不占便宜,让塾师好好教。”
“好嘞!”孙大武应道。
两人正在计算成本,便听伙计在院门口问:“您找谁?”
“请问,你们东家在吗?我想订些书。”
“您稍等,我进去禀一声。”
怀安道:“我怎么听到有女孩子的声音?”
“不可能,”孙大武笑道,“不是跟您说了吗,女娃们都去学堂了。”
“不是女娃,是女孩子。”
怀安说着,撩开门帘走出厢房,看到门外站着一个如冰雪般澄澈灵气的……锦衣少年。
什么少年呀,一看就是女孩子,身后还跟着个女扮男装的小丫鬟。
怀安看呆了一瞬,又觉得很不礼貌,忙移开视线:“姑……公子,是你要订书?”
谁知对方也看了他一会儿,竟弯着眉眼笑问:“这位小兄弟,你家大人在吗?”
“我……”怀安被噎了一下:“我们好像差不多大吧?”
“是啊,但我想找此间主人。”锦衣少年道。
怀安笑道:“我就是。”
少年退后几步,仰头看了看门上的匾额:“你就是?”
“是啊。”怀安点点头,认真的说:“我姓许,叫许三多,是这间书坊的东家。”
第171章
怀安又问对方贵姓。
少年道:“免贵姓王, 家里在东交胡同开了间私塾,想订一些蒙书,顺着上面的地址找到这里, 不知找对了没有。”
她说着,从丫鬟手里接过一本《图说千字文》,背面有童书馆的地址。
怀安拿来一看,封皮已经有些褪色, 竟然是十年前的版本。
怀安颇有些得意的自言自语:“这本书也算一代人的童年了!”
“什……什么?”少年跟不上怀安的思路。
“没什么,王公子,请进来说吧。”
怀安听说她是书坊的老粉儿, 热情程度直线飙升。将她带到堂屋旁边的耳房, 命人上茶——上茉莉奶绿。
听她说明来意, 孙大武眼前一亮:“东交胡同的私塾, 您是王先生的……”
少年点了点头。
两人恍然大悟,刚刚还说着那个招收女娃的私塾,原来她就是塾师的女儿。
孙大武又问:“公子要订多少?”
“《三百千》各订五十本。”少年道。
“五十……”孙大武为难道:“五十本, 您可以去书市看看, 各大书店均有售卖。”
“我问过了,”少年道,“三本一套是九钱银子, 私塾里的孩子家境普通, 九钱银子可是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口粮,便想问问有没有更便宜的地方。”
孙大武为难道:“那真是不巧, 咱们书坊千本起印, 概不零售啊。”
少年又看向怀安。
怀安也一脸歉疚:“抱歉, 实在不好坏了规矩。”
他既然跟各大书铺都有合作,就不能背后拆台, 带头扰乱市场。
少年点点头:“没关系,我再去书市问问。”
怀安将少年送出大门,回头就跟孙大武说:“既然女娃免费,束脩就不给了,咱们捐书。”
“捐书?”
怀安点点头:“你去盘点一下,库存里现有的书,各选五十本送到王家的私塾里去,算我私人捐的。”
“那也太多了吧……”
“那可是十年老粉,怎么忍心让她失望啊。”怀安催促:“快去快去,中午就送去。”
“诶。”孙大武应着,心里暗自纳闷,十年前他还是个流民,这间书坊也不存在,何来的十年老粉?
孙大武在库房盘点打包,共翻出八套蒙学书,共四百本,怀安亲自押车往东郊胡同去,寻着读书声,找到了胡同里的小私塾。
果然有个身穿直裰的中年塾师从学堂出来,听闻是来送书的,忙叫堂屋里上课的蒙童们出来搬书。
学堂里瞬间涌出一大群孩子,围着马车上的新书蹦跳欢呼。怀安大致数了数,足有八九十人。
“王先生,怎么这么多孩子?”怀安问。这时代的私塾不同于学院,一般只招收十到二十个学生,再多了,塾师教不过来。
塾师笑道:“小公子有所不知,咱们私塾只招普通人家的孩子,识文断字,能写会算,不做睁眼瞎即可,学生多一些倒也无妨。”
怀安点点头。
上午才见过面的少年从厢房出来,惊讶的看着马车上的一摞摞新书:“许公子,你这是……”
怀安笑道:“我们书坊皂坊里好些个伙计的孩子都在这儿读书,算作束脩,王公子笑纳。”
少年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我们正要开饭,留下来吃个便饭吧!”
“啊?”怀安愣了愣:“好啊!”
孙大武动了动嘴:“书坊还有好些事儿呢。”
“哪有什么事比吃饭重要。”怀安反驳着,毫不客气的跟着少年进去。
塾师的妻子正给排队的蒙童们打饭,少年将他们领进厢房,里面有张半旧的食桌,平时塾师一家在这里吃饭,孩子们则端着碗回书堂里吃,书堂里地方很大,却没有多少桌子,小一百个孩子密密匝匝的挤在一起。
“许公子高义,送来这么多蒙书。粗茶淡饭,招待不周了。”王先生道。
怀安看着桌上的菜肴,虽然是大锅饭,却比国子监的好吃百倍。
“这么多人,五十本书够用吗?”怀安问。
少年笑着解释:“他们进度不同,可以换着用。”
倒也是个办法,怀安点点头,和塾师一家吃完了饭,便带着孙大武回去了。
“去木匠铺,拼一张三尺高九尺长薄板,刷黑色大漆,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