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5
惊扰的瞠目结舌了。虽说文官斗殴在本朝不算什么新鲜事,可皇帝活了这么久也是头一次见,谁敢相信只是为了一声咳嗽。
郑迁当面训斥了双方,又问皇帝:“不知陛下圣意如何?”
皇帝这才回过神来,看着韩肃道:“朕看韩部堂老当益壮,很能胜任蓟辽总督一职。”
众言官傻了眼,没听错吧,他们被揍得鼻青脸肿,皇帝居然夸行凶者的老当益壮?
他们正要七嘴八舌的反驳回去,便听郑迁一声呵斥:“放肆!”
几人这才缩头缩脑的站定,听皇帝把话说完。
“韩部堂,你把朝堂当戏台子了,上演全武行啊?”皇帝问。
韩肃此时有些畏惧,伏地请罪道:“臣罪该万死。”
“朝堂之上滋事斗殴,不可轻恕。”皇帝想了想:“罚俸半年,以示惩戒,钦此。”
言官当然不服,他们觉得定性有问题,这应该属于“行凶”而非“斗殴”,还是在朝堂上动手,怎么也得革职下狱吧。
皇帝却反问:“只有韩部堂在行凶吗?你们还手了没有?”
言官们面面相觑,还是还了,可是打不过啊……
皇帝却对身边的侍诏说:“你数清楚,今日凡参与斗殴者,一律罚俸半年,以儆效尤。交内阁拟旨吧。”
“遵旨。”
言罢起身,值守太监唱一声“散朝”,不给众人反应的时间,摆驾回鸾。
第137章
如此明显的拉偏架, 引起了六科言官的强烈不满。
韩肃是兵部侍郎,每年的“冰敬”、“碳敬”不知凡几,又即将出任蓟辽总督, 半年的俸禄对他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可言官就不同了。
他们多选自家境普通的新科进士,在朝中没有裙带关系,七品小官又没有其他进项, 再说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也没人敢向他们行贿,大多靠着微薄的俸禄养家糊口。
所以同样的惩罚, 放在韩肃头上, 他们直呼轻描淡写, 放在自己头上, 纷纷嚷着灭顶之灾。
众人搀扶伤员回到六科廊,郑迁便派长子请太医过去探望。
郑瑾与这些人厮混久了,也算有几分薄面, 又哄着劝着, 要他们往后生活有困难只管提出来,这才将他们暂时安抚下来。
……
从内侍那里打听到朝会上有人斗殴,荣贺和怀安气的直跺脚, 太刺激了, 好大一个热闹看不见,仿佛亏了一个亿!
沈聿散衙后, 进宫来接儿子, 被他缠着盘问了好半天。
“谁跟谁打架了?”
“为什么打起来的?”
“打赢了吗?”
沈聿拿他没办法, 只将前因后果简单的对他讲了讲。
怀安听着都生气,这些喷子键盘侠, 真是吃饱撑的,活该被打。
回到家里,沈聿将陈甍和怀远叫来,同他们商量,避开今年的秋闱,三年以后再考。
陈甍、怀远去岁通过府试、院试,取得了生员身份,本该参加今年的科试、乡试,但沈聿认为他文章火候不到,贸然参加乡试易受打击,即便侥幸取中,名次也不会很好,便决定如同对怀铭一样,也压他们三年。
两个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少年颇有些不以为然,沈聿便叫长子来,教他将当年的乡试的四书题写在纸上,叫二人来作。
时人将乡试以前的考试称作“预试”,乡试、会试、殿试则称为“正试”,这其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正试必出大题,预试可出小题。
是指在乡试之前,考官多喜欢出截搭题,从《四书五经》中截取两句风马牛不相及的句子,排列组合成一个新句子,叫考生作文。因为牛头马身,牵强附会,所以在一般人看来,小题比大题的难度要高。
怀远和陈甍显然也这样认为,因此对今年八月的秋闱,还是很有信心的。看着怀铭在两张稿纸上写下的题目,各自提笔开始疾书。
见怀安一副看热闹的表情,怀铭也写了一份给他:“你的。”
怀安瞬间一脸苦相,吃瓜又吃到自己身上了。
“大哥,我写不来啊。”怀安道。
怀铭劝道:“只是一道《四书》题,不是已经将破题承题的要领教给你了么?能写多少写多少。”
怀安求救般的看着老爹。
“哎,来了。”沈聿装作妻子叫他的样子,施施然进了内室。
怀安叹了口气,慢吞吞的提笔开始破题。
题目:《君子不重则不威》
破题:君子如果体重不够,就会失去威严。
承题:太史公有云:孔子长九尺有六寸,腰大十围,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圣人之威盖因其本体重于常人也……
怀铭看着稿纸上的几行文字,眼前一黑。把“君子不重”解释成体重不够,还大谈孔子的身长腰围重于常人,他怎么敢的?
“沈怀安,你是认真的吗?”
怀安赔着笑脸的抬头,忙更换一张稿纸,重新破题:君子之道以威重为质,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
怀铭这才松了口气,虽说差强人意,至少像句人话。
沈聿这时候出来了,让怀铭将自己秋闱的四书题默写下来,给弟弟们参考。
怀安瞠目结舌,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大哥四年前参加的乡试,四年的文章现在默写出来?!
怀铭可不像怀安那样惫懒,自然没有二话,坐在一旁开始默写。
沈聿又拿起怀安面前的稿纸,只写了破题承题的怀安翻着眼皮的坐着,像个等待判决的哈巴狗。
“第一次着手能作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沈聿道。
怀安松了口气。
沈聿又耐心教给他破题的技巧和忌讳,倒并不急于让他多练习。八股文要求“代圣贤立言”,看似死板教条,实则公正客观。如何能在众多格式一致的文章中脱颖而出呢?只看程文,学习技巧,是根本不够的,需要经年累月的苦读,经史子集,秦汉疏义,以历代大家之心得,支撑文章的观点和内容,才能避免言之无物,不知所云。
所以扩展阅读量,比一味的研究八股时文要重要的多。
沈聿将怀远陈甍的文章圈点一番,又将怀铭四年前的文章拿给二人品评。怀远和陈甍一下子哑住了,这才明白自己与进士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三年之后再考?”沈聿又问了一次。
“嗯。”两人异口同声的答道。
沈聿瞧他们一副霜打的茄子一般,又宽慰道:“你们的学识已经远超大部分同龄人了,欠缺的只是大量练习,你们大哥也是辛苦打磨三年才练就的本领。“
怀铭也接茬道:“不用感到气馁,看看怀安,他都不愁呢。”
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