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2
生长乐平安,而这也是我这个做父亲的,对你们所有人的希望和祝福。”
朱高炽原本听到亲爹前面的话,就觉得有点不高兴,但又听到后面,就下意识露出一个笑容来。
——不管孩子长到多少岁,对于亲生父母的肯定和赞扬,总是难以避免的无比在意。
面对大儿子胖乎乎的脸上带有福气的笑容,朱棣心里也是松快许多,他们都已经死了,再怎么担心也管不了人世间门的事情,那倒不如看开点。
儿孙自有儿孙福,还是随儿孙各自的心意吧。
此时看得很开的朱棣,很快就要被逼到看不开。
毕竟先是孙子把儿子给放铜缸里活生生炙死了,然后孙子还生了一个乌龟王八蛋,让他差点没被亲爹给扒皮。
那时的朱棣只想仰天长叹一句:生儿未必就是福啊!
明朝,宣德元年。
明宣宗朱瞻基刚刚继位,便提前知道汉王意欲造反。
原本还在为自己会生出一个狗屁儿子朱祁镇而烦躁不已的朱瞻基只想一剑捅死这个只会到处惹麻烦的二叔。
就像他经常和亲爹仁宗皇帝吐槽的一般,只要二叔脑袋掉了,那全天下都能安宁个几十年。
只是在看完这一次的地府授课之后,朱瞻基就改变主意了,虽然汉王想要造反确实很过分,但他作为侄子
,当然就不能对叔叔做得太过分。
——他朱瞻基绝对不会是在担心十八层地狱的事情。
但朱瞻基根本料想不到,这一次课程结束之后,汉王那边居然就没有任何反应了。
朱瞻基坐在皇位上左等右等,连朱祁镇都被他处理干净了,还是没等来造反的二叔。
——二叔这是不打算造反了吗?他想着怎么就觉得不大可信呢?!
朱瞻基一直等到最是心爱的太子朱祁钰都要长大成人了,还不见意图造反的二叔造反,这下子朱瞻基就着急了。
——坑侄子啊?他这为了防止二叔造反的布防都做好了,结果二叔你居然不造反?这要是让地府的太爷爷和爷爷以及他爹知道了,那他朱瞻基成什么人了?
朱瞻基这边急了,赶紧就派人前去关心汉王的近况,然后就得到汉王身体倍儿棒一天吃八碗饭,还时不时带汉王妃出门踏春秋游打猎,总之就是在内有画眉添妆的闺房之乐,在外有大明江山无限好的游乐之美。
甚至朱高煦还专门给大侄子皇帝写了一封回信,信里面就是十分简单的一句话,那就是‘我不想被亲爹扒皮!’。
当了皇帝之后,天天都要批奏折,连去后宫和斗蛐蛐画画练字都得挤时间门的明宣宗朱瞻基:“???”
二叔居然过得比他还好,他身为大明天子,立刻就觉得非常不高兴!
想到之后会入侵边关的瓦剌,还有即将要继续的郑和下西洋,以及打倭国开采银矿和神仙之前说过大明分封宗室只会给大明未来带去威胁和隐患等等事情,皆是大事急事,朱瞻基就觉得应该给他的二叔和所有朱家宗室人都找点事情做。
绝对不能在他这个皇帝忙得四脚朝天的时候,宗室却能逍遥快活过日子!尤其是他的二叔,必须得给他干活一辈子!
被迫下岗再就业的汉王朱高煦:“???”
被迫给皇帝打工的朱家宗室:“??!”
太.祖皇帝坚决让天下人都为他打工的行为已经出现人传人的现象了吗?!
而在另一边,则是汉王正在起兵造反的路上。
当在天幕上看到亲爹和亲爷爷的身影时,朱高煦当即就惊骇到从马上跌落下来。
跟着汉王一起造反的众人:“……”
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汉王不会是要现场投降吧?!
大家的预感是正确的,因为汉王在面对亲爹和亲爷爷,确实就是跪得很快。
在从马上跌落之后,汉王立刻就修书一封给新帝,话里话外都是‘投降’二字。
朱瞻基表示自己一点也不意外。
因为他确实也被亲爷爷和亲爹在看到死去的汉王一大家子鬼魂时那极为可怕的神情。
尤其是知道‘自己’居然在愤怒之下把‘二叔’给煮了之后,他爹的胖脸还被爷爷打了一巴掌,甚至还是当着‘二叔’的面。
而更恐怖的是,后续朱祁镇的出现,直接就让太爷爷让存在于传说当中的扒皮大法重现人间门。
听着朱祁镇那鬼哭狼嚎的叫声和血肉模糊不成人样的状况,朱瞻基就觉得自己得为以后地府的生活而提前做准备。
好侄子朱瞻基:我不想被太爷爷扒皮!
好二叔朱高煦:我也不想被爷爷扒皮!
心有灵犀的两个人隔空对视一眼,决定当场发挥皇家人特有的演技,大演特演。
于是原本应该两军交战至死不休的战场上就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新帝和汉王在一起抱头痛哭,并且还大肆宣扬这只是皇家叔侄之间门的一场误会。
而误会解除之后,当然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啊不,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和谐共处的美好场面。!
第99章 地府的锦衣卫
当朱棣和朱高炽看到朱瞻基这好大儿/好大孙年纪轻轻就嗝屁时,只是觉得有点伤心,还不曾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而朱瞻基因为放心不下自己的妻子孙皇后和爱子朱祁镇,毕竟这可是能让他废掉嫡妻胡皇后,并有着极为出众美色的真爱和真爱所出的爱子!
于是朱瞻基那是时不时就跑去望乡台那里看看妻子一人的生活,然后就很满意的发现一切事情——不管是后宫还是朝政,都在他安排好的辅国大臣尽心努力下向好发展时,他内心是十分高兴的。
但事情从他的母亲,也就是太后张氏去世后,就开始变得不对劲了。
原本朱瞻基看着儿子年幼时确实有点调皮,但小孩子不都这样子的吗?长大就好了,而且还有他的母亲和爱妻看着,绝对不会出问题的。
就在朱瞻基觉得不会出问题,并在亲爹和爷爷面前夸赞母亲、爱妻和爱子时,不出意外的还是出意外了。
长大成人的爱子很是信任和看重深宫里的太监,尤其是那个太监王振,居然还大大咧咧光明正大的把太爷爷亲自放在太庙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给搬了出来,而且朝野上下,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
亲眼目睹这一切发生的朱瞻基:“……”
因为孙子/儿子好话说尽,勉为其难过来看一下繁荣大明近况的朱棣和朱高炽:“……”
朱棣是反应最快的,他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叮嘱儿子和孙子千万不要将此事告诉太.祖皇帝,否则他们爷孙父子三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得死!
想到亲爹的手段,朱棣心有余悸的一巴掌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