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7
挥:还起什么名字,以后直接给朕开采银矿吧!从今日起,倭国便是朕的私库!
【戚继光在抗倭成功之后,就被调往蓟州抵御鞑靼,而戚继光也做得十分完美,积极防御,并多次击退董狐狸的进攻。万历七年冬,鞑靼再次侵犯辽东镇,辽东总兵李成梁坚壁清野,而大明朝廷又让戚继光出兵声援,于是恐惧之心,鞑靼立即空手退去。】
【从东南抗倭到北镇蓟州,戚继光都是屡战屡胜,而他的上司胡宗宪、谭纶、刘应节、梁梦龙以及执政大臣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等人,都对戚继光的训兵和作战工作十分支持。】
想不到自己能靠着戚继光一同被神仙称赞的大明臣子:“!!!”
虽然面色端正矜持,但其实心里都要乐开花啦!
尤其是面对同僚那羡慕之中又带着嫉妒的视线,心情就更爽了!
【特别是张居正,经常会把反对戚继光的官员调开,甚至会免除他们的职务,就是为了能让戚继光这个有才之将能大展身手,久镇北边,发挥所长,守卫大明沿海地区的安宁。】
【戚继光在繁忙的军务当中,依旧抽空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部兵书都是戚继光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在华夏军事学上有着极
为崇高的地位,流传于后世。】
精卫说到此处,还在天幕之中展示这两部兵书的内容。
感觉有点不好意思的戚继光:“……”
尤其是想到自己崇拜的冠军侯和岳帅,甚至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都看到这样的场景,戚继光就更觉得脸上滚烫得很,甚至有一种想要在地上扒一条缝把自己藏起来的冲动。
结果不等戚继光缓解这样的情绪,神仙就再度发言,还说要把他所著的两部兵书分发给历朝历代,让大家都来学习一下。
戚继光:“……”
啊啊啊!让他死吧!
虽然后面精卫又增添汉朝的《黄石公三略》、三国时期诸葛亮的《便宜十六策》《将苑》、唐朝李靖的《李卫公兵法》《唐李问对》、宋朝的《武经七书》《武经总要》等各种有名兵书都一并赠与,但戚继光还是觉得自己有点虚弱。
特别是听到神仙说每朝每代派一个人做代表,将这些兵书领回去,而历朝历代真的就浮现皇帝名字时,戚继光都觉得自己要闭门谢客半个月了。
其实何止是戚继光感觉有点心虚,其他的名将名臣也觉得有点难为情——毕竟这可是一大堆皇帝要拿回去看的!
早知道当初就多刻苦努力写好一点了!
——虽然本来这就是他们毕生心血,可只要一想到这是给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这等千古一帝所看的兵书,他们就恨不得时光倒流,写得更尽善尽美一些。
即便是为人处事滴水不漏的刘伯温,也不由觉得尴尬,拼命回想自己有没有在兵书里写下不妥之处。
历朝历代被神仙选中之人:“……”
虽然被神仙瞧上确实很让他们高兴,毕竟这可是都能让家族族谱用他们来写第一页的成就,可终归还是有点怀疑人生。
——这种怀疑是怀疑自己会不会辜负神仙的信任和赏识,而不是怀疑别的。
可精卫哪里管历朝历代众人的尴尬,只是继续说戚继光的事迹。
【只可惜好景不长,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死,朝野上下反对派在万历皇帝的授意下群起攻之,张居正被接连清算,而被张居正很是重用的戚继光也被牵连。】
【万历十一年,戚继光被调往广东。万历十三年,戚继光被罢免官职,回到家乡登州。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戚继光突然发病,一代抗倭名将与世长辞。】
【名臣名将的接连逝去,恰如岳飞之死,不仅象征着朝局的腐败衰弱,也象征着大明王朝的没落。】!
第73章 大英雄秦良玉
听到神仙把那戚继光比作南宋岳飞,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都觉得自己死后的待遇有点悬,尤其是还有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在下面等着……
只是他们终究还是比那宋徽宗和宋高宗,还有英宗皇帝都要好,怎么也不会被太.祖皇帝扒皮的吧?!
万历皇帝在厚赏和重用张居正跟戚继光后,就感觉自己的身后名和待遇稳了。
可嘉靖皇帝朱厚熜就神思难安,总感觉会被狠狠地清算——又是把太宗皇帝改成成祖,又是把仁宗皇帝的牌位给从太庙正殿里挪出来。
虽然后面又给改回太宗和挪了回去,但朱厚熜心里还是胆战心惊,连修仙(?)都不想修了,一心想要闭关学一点能讨好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的才艺。
可问题又来了,这吹拉弹唱他也不是专业的,哪里能比得过梨园领头唐玄宗?
而且更重要的是,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都是马背上打天下,崇尚武力,似乎也不会喜好这种东西。
苦思冥想无果之后,嘉靖皇帝决定听一下张居正和戚继光的意见——毕竟这可是神仙都说好的臣子。
听完皇爷的疑问的张居正和戚继光:“……”敢情皇爷您是半点都没想过要当一代明君,把大明给做好做强做大?!
张居正与戚继光相视一瞬,随后就无奈的委婉提出自己的想法。
面对两位重臣的意见,嘉靖皇帝朱厚熜只觉得醍醐灌顶。
“原来神仙是想要我当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这我明白了!”
张居正:“……”
戚继光:“……”
大明还能不能有一位正常点的皇帝了?就是能把皇帝当成正业来努力干的那一种!
不过皇爷您这是明白了什么?能否与他们言说一番?不然他们是真的担心会出问题啊!
可是嘉靖皇帝很是信心满满,他给自己定下的明君之路,第一步就是要把曾经染指朝政的阉党都给处置了——内臣不得干政,这一块在英宗皇帝时期被搬出来的祖训牌子,是时候再给放回去了。
这一次直接就嵌在太庙的墙上,往后看谁还有胆子给扣下来!
【这最后再来
说一位大明王朝的名将,那就是秦良玉。】
秦良玉这个名字一出来,明末众人皆是大惊,虽然此前皇爷就写诗赞赏过这位巾帼女将军,可皇爷的赞赏和神仙的赞赏终究不是一个档次。
——此时居然会连神仙都来赞赏秦良玉,实在是让明末众人觉得既高兴又有点羞耻。
毕竟一个女人都被神仙赞赏,结果自己作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都未能被神仙赞赏几句,确实是一件让人不得不感到万分羞愧的事情。
但其他朝代,甚至明末之前的帝王和君臣百姓,皆是不能明白明末之人的震惊,因为前面说的那么多名将名臣皆为男子,即便是听到秦良玉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