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9
…”
有些专业的事儿就得让专业的人来想主意。
当然,这话大司农没说出口,只拿眼神巴巴望向刘彻。
刘彻抬眸对视一眼,心领神会,对他的臣子有些不满起来:“朕养着一群朝堂重臣,是叫你们遇到事情指着一个七岁的孩子,这么说你也不怕叫人笑话?”
再者说了,朕自己的儿子都不怎么使唤,哪里就轮得到你们使唤!
见大司农等人当真是想不出什么主意,皇帝陛下厌烦地摆摆手,叫人都退出去。
未央宫内,殿门“吱吱呀呀”阖起来,将过于刺目的阳光挡在外头。
刘彻在里头,默了半晌,忽而跟四喜说起了从前。
“朕还记得,这小兔崽子头一回正儿八经见朕,竟然打着主意用细盐和温室蔬菜的技法跟朕做交易。”刘彻轻声乐了两下,叹道,“一晃两年都过去了,臭小子也长大了不少啊。”
四喜躬身立在一旁,半晌竟有些反应不过来——
咱们陛下这是听了大司农的话有了什么想法?还是说,单纯的起了些慈父之心有感而发?
四喜猜不透的事情,向来就不会强行去揣测。
这也是刘彻最喜欢他的一点。
见皇帝陛下瞪自己一眼,起身要出去,四喜也连忙跟上:“陛下,这大热的天儿,您是要去哪啊?”
刘彻拂袖:“天气不错,出宫转转。”
不多时,皇帝陛下便坐在玉辂上出宫了。
一同随行前往的还有霍光。前一刻还忙的分身乏术的他,在刘彻一声令下就随侍在侧跟了出来,此时还有些不明所以。
郎中令负责的是宫中事务,陛下这一出确实令人费解。
刘彻也不跟他解释,似乎很乐意看到霍光身处状态之外的样子。他随口问:“近日在宫中还适应吗?”
霍光:“是,微臣会竭尽所能处理好,谢陛下厚爱。”
刘彻继续问:“与那东闾氏相处如何?”
“……尚可,谢陛下关心。”
猪猪陛下以此为乐,不依不饶问了“小两口”的事情半晌
,这才抬起帘子,看一眼玉辂之外,笑道:“到了。这个时辰书肆也该下学了吧?”
霍光:“……”
您带着微臣抛下朝政,就是为了赶早来学校门口接孩子?
霍光觉得皇帝陛下今日很不对劲,结合午前从别处听来的“多地大旱”的消息,少年郎中令敏锐地察觉到,有些小孩儿怕是要有的忙活了。
*
被盯上的卫小四今日可开心啦。
原因很简单,熬过了整整五日,他又可以有两天休沐日了。
周末的快乐,现在整个鸿都门学的学子都懂!
卫无忧和刘小据、卫登、李禹四人磨磨唧唧从学堂出来,还没走到大门外,就碰上了董仲舒和司马相如。
司马相桥瞧见卫无忧就乐了,与董仲舒分享道:“夫子还不知,卫小公子作赋已经进步许多,至少读来通畅,言之有物,也不那般叫人想吐血了。”
这话听着不像是夸人的。
可架不住卫无忧小朋友脸皮厚,大大方方拱手一拜谢:“多谢司马夫子夸赞,小子也就是随手一写罢了。”
司马相如哈哈大笑:“难怪东方兄说此子是个妙人。”
董仲舒无言:“……你们就对他还是要求太低了!”
虽然话是这么说,董仲舒心中也很宠小萝卜丁,这点进步在他眼里堪比天大。
老董抚了抚胡须,连连点头道:“不错,你能有这些改变,必然与背了不少篇赋有关。此事司马夫子与东方夫子当是头功。”
卫无忧乖巧点头,嘴甜的夸赞几句,再听老董继续老话常谈,唠叨那些儒道之事。
四个小矮墩子排排站着,眼瞅着书肆大门近在咫尺,却迈不出去的感觉,简直煎熬到了极致。
就在卫无忧小朋友打算尿遁的时候,霍光从旁边不引人注目的小道里头拐出来,站在书肆外冲董仲舒的方向作礼。
董仲舒自然是认得霍光的。事实上,托了卫无忧的福,老董已经快把这孩子的阿父阿母认全活了。
他是不想,可拦不住这孩子三天一小错,五日一大错的犯啊。
董仲舒连忙还礼:“郎中令怎么今日亲来了?”
老董已经在心中琢磨好
了,若这郎中令是来接孩子回府的,他一定要跟他掰扯掰扯书肆中的规矩。这些可都是陛下从前亲自通过的。
然而,霍光只低低道:“陛下来了,怕是来接大殿下回宫的。”
董仲舒:“……”
光速打脸,就是这般丝滑。
老董当年那可是出了名的轴。
若非如此,也不会因为“阴阳灾异论”惹恼了刘彻,被发配去郡国做了相国,还是在最为残暴的胶西王刘端手下。
气氛一瞬沉默之后,董仲舒开口:“还请郎中令给带个路,老臣有话与陛下面陈。”
霍光抬眸淡淡瞧了这位一眼,欣然应允。
于是,一众小萝卜丁藏在转角处的小道口上,见证了董夫子噼里啪啦将皇帝陛下批的体无完肤的伟大壮举。
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帝陛下、现任名誉校长刘彻,此刻只能从玉辂中走出,靠他那双勤劳的双腿,一步一步跟随小家伙们走回霍光府邸上。
这还是董仲舒网开一面,给他走了后门允许的。
回程路上,刘小据新奇地看着他父皇,交流经验:“董夫子可怕吧?”
刘彻嘴硬:“……朕觉得还好。”
卫无忧添砖加瓦:“老姨夫,跟我们您还装什么呀。哎,这回咱们终于有一样的地方了,同病相怜。”
“……”
剩下两小只瑟瑟发抖,不敢吱声。
皇帝陛下忍不住想,早知如此,他就不来书肆,直接在霍光家等着便好了。
一行人终于回到府邸,霍光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一半。
因为提前差了人回来,吩咐大灶上将小食改成了御膳的规格,刘彻一进正殿入座,便有仆役们上了凉面。
夏日的凉面,必得首选槐叶冷淘。
这种吃法起源于唐代,被卫无忧拿来改了改,特用于夏日胃口不好的时候用上一碗。
早有帮厨们取了槐叶置于清水中冲洗后,放在药捣中捣碎,过滤渣滓得到一碗绿汁用来和面。
厨娘将面粉加入槐叶汁和食用碱水揉团,擀开切成长条。
这个过程中,将新鲜的嫩藕切丁,再从翁中取出一些腌脆的萝卜丁,剁一点牛肉碎肉,葱姜蒜成碎后
,入油锅拌炒均匀备用。
锅中水煮沸了,将绿色的面条下入,煮熟后捞出镇入冰水之中,再装盘拌上几勺小菜,一点柿子醋和茱萸辣油,再从冰窖里敲上两小块碎冰渣子洒在里头,槐叶冷淘便成了。
炎炎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