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1
级难度也没多难,为什么书中的自己要选普通难度?”看看李世民的困难难度就跟没有难度一样。
而且他的普通难度也没多难啊,他要换地狱级难度!!
【另一边,武则天也在大明皇宫醒来了,因为选的是简单难度,世间节点是土木堡之变前,人物:太皇太后张氏。
武则天了解自己当前的身份,并且知道现在的皇帝才九岁后,瞬间笑了,发出了和李世民一样的感慨:还有这种好事!!
一过来就是太皇太后,皇帝才九岁,而且她现在的年纪也不算太大,才六十多岁,再干个二十年不成问题。
土木堡之乱不仅不会发生,她还能让大明国力更上一层楼。
九岁的孩子好控制得很,不好控制了换一个就是,时机成熟了就废掉自己上,这个她熟得很。
大臣们奏请武则天垂帘听政时,武则天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并且不要帘子,直接带着小皇帝坐在龙椅上。】
武周时期
武则天皱眉,一来就是掌握最高权力的太皇太后确实是好事。
但和太宗皇帝那个相比,还差一点吧?
简单难度都这样,那地狱难度呢?会变成什么人?
东宫
李显同情地看了眼天幕,可怜,才九岁,就要遇上他妈。
九岁好控制,再大一点就不好控制了吧?
唐太宗时期
李渊敲着桌子道:“听听!听听!都是一群篡位夺权的货。这要是让别人听见了,还不得以为我大唐全是这样的人。”
李世民摸了摸鼻子,没吭声。心道:别人早就这样以为了好吧,天幕又不是头一回这么说了。
大秦
秦始皇:“……这就是大唐吗?”李世民这样,武则天也这样。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一口水喷了出来,震惊道:“大唐都这样的吗?”不愧是发动政变最多的朝代。
洪武时期
朱元璋差点呕出一口老血,“女子不得干政,老四!!这个张氏是你的儿媳?”
“父皇放心,世子妃是个懂礼的,她肯定不会做出违背祖宗规矩的事来,书里的是武后。”朱棣还想说些什么,就听到了天幕的话,忙道:“父皇你听,世子妃真的是个守礼的。”
【历史上的太皇太后张氏拒绝了大臣们的提议,并没有垂帘听政,不过由于朱祁镇年幼,张氏便成了实际上的摄政,她继续任用朱瞻基留下的大臣班底,没有对朝政做出过多干扰。
为人非常贤惠,在世的时候多次打压宦官王振,张氏还在时,王振不敢干坏事,她死后,没人约束朱祁镇,朱祁镇在王振的挑唆下,土木堡之变应运而出。
武则天不是张氏,她才不会放弃唾手可得的垂帘听政机会。】
第152章 一百五十二 一起练兵吧
【武则天捋清大明的情况后, 准备开始着手政务,她发现大明在中央集权上比大唐强太多了,权分六部, 废除宰相, 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
锦衣卫侦缉官民言行,东厂牵制锦衣卫;朝堂上还有廷杖制度,皇帝可以在殿廷杖责官员……
武则天:!!这也太爽了!
别的不说, 就杖责官员这条, 真的不要太爽, 唐朝的大臣上谏不成就爱玩死谏, 皇帝当然不可能担上一个逼死忠臣的名声, 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要么同意,要么就当做没听见, 哪像大明,居然可以在殿廷上杖责官员!!
有种你再敢哔哔试试, 敢哔哔就打一顿的感觉。大庭广众之下扒了裤子打屁股……就算不扒裤子打也是挺没面子的。
还怪爽的, 没少受朝臣气的武则天如是想到。
大明的天下完全是皇帝的一言堂啊!
更别说还把科举制改成了八股取士, 考试的内容是儒学的四书、五经,应考者不许发挥独立见解, 这不就能完美杜绝文人写诗骂人吗?或者写诗内涵人。
还有文字狱,要是唐朝有文字狱,当初那个喷她的骆宾王早就领九族套餐了。
瞧瞧大明的文字狱,翰林编修高启作诗:“小犬隔墙空吠影, 夜深宫禁有谁来?”被腰斩。
御史张尚礼作诗:“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下狱死。
佥事陈养浩作诗:“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
兖州知府卢熊把“兖”错写成“衮”, 被朱元璋视为不敬,斩。
中书詹希原给太学写匾额,“门”字少最后一勾,被视为阻碍纳贤,斩。
僧人来复作诗:“金盘苏合来殊域,……自惭无德颂陶唐”,“殊”字被视为“歹朱”并骂太祖“无德”,斩。
朱元璋私游一寺,见壁上有诗“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大怒,将全寺僧人都杀了[1]。
……
看着一桩桩文字狱血案,武则天忽然觉得当年的自己还是挺仁慈的,面对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她都能夸一句文采不错。】
武周时期
武则天表情变得有些怪异,嗯……仁慈这个词和她应该没什么关系吧,而且还是书中的自己这么认为,额…着实有些怪异。
一向被人骂“心狠手辣”“蛇蝎心肠”的武则天闻言难得蚌住了。
就连上官婉儿也有些意外,不过她更意外的是大明的集权制度。
大明是怎么做到的?
正疑惑着,突然听到武则天回了一句“大明无门阀士族,天幕曾说过黄巢杀光了门阀士族。”
原来是她不知不觉中把心里的疑惑问了出来,上官婉儿蹙眉道:“可是提拔庶族寒门,最终也是会变成门阀士族的。”
武则天摇头轻笑:“他们撑不到变成门阀士族的那一天。”
唐太宗时期
“九族套餐?”李世民挑了挑眉,“是诛九族的意思?这个说法还怪有趣的。”
“陛下!?文字狱可万万行不得,还有廷杖制度,若是设立这些,那今后谁还敢直言上谏?”
大臣们闻言快炸了好吧,身为御史、谏臣本来就是要上谏的,还有诗歌文章什么的,谁知道什么时候会踩雷啊!
李世民:“朕就是说说,并无此心。”虽然确实有些羡慕,但天下变成皇帝的一言堂也未必是件好事,若是明君也就罢了,若是昏君、暴君,简直就是灾难。
至于废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也是一样的,若是在位的皇帝是个明君且勤政还好说,若是个昏君,又懒政、惰政,也是个灾难。
有利有弊,端看取舍。
大唐,尤其是中晚唐之后的皇帝们:文字狱套餐,想要!!
哎不对,这些诗有什么不对吗?看起来还好啊,至少没有什么“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