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1


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她可能年纪小还没开窍,舍不得离开家,当然,归根到底是不喜欢你,若是喜欢你,翻山越岭也会跟你在一起。”沈遂说着说着又抖了起来,他模仿韩霁之前在船上说的话:“这话你留在送嫁的时候再说——啧啧啧,我的确是说早了,可能我妹子就不会嫁给你……干什么!恼羞成怒是不是——”

见韩霁弯腰捡棍子,沈遂拔腿就跑,他边跑边笑,挑衅道:“我俩现在是难兄难弟,实在不该起内讧,你把棍子放下。”

韩霁不理他,追在后面一个劲撵,两人绕着岛跑,见坑就跳,见弯就拐。最后还是沈遂体力不支,跑慢了一步被韩霁抓住一顿揍。

“你是真下死手啊!”沈遂满身灰地躺地上哎呦哎呦叫,“你就不怕我去海珠面前说你的坏话?”

“你太高估你的本事了,也低估了她的性格。”韩霁扔掉棍子也坐了下来,跑累了,也出汗了,心里的忐忑也随之消散了,他望着海面说:“不用你插手了,海珠有顾虑,我等就是了。”

就像她不愿意搬去府城,那他过来便是,就像涨潮退潮时赶海,只要肯用心,或多或少都有收获。

沈遂坐起来觑他两眼,这会儿冷静下来他开始后悔,嘴巴是过瘾了,但还有求于人啊。

“太阳要落山了,你还不回去?”韩霁问。

“不回,我今晚住岛上陪你。”沈遂怕他明早会直接离开,他索性晚上就不回去了,明天直接跟船去府城。

……

翌日一早,潮水还没退,官船就离岛东行,路过码头,韩霁站在船头往岸上看,码头上的人寥寥无几,一眼扫过去,没有他想见的人。

“风平没来送我啊?”长命踮脚往码头看。

“他这会儿估计在忙着摆摊卖饼,风平跟冬珠每天早上会去街上卖烙饼,生意可好了。”沈遂搭话,他在码头上看见了毛小二,高声喊:“毛小二,去我家说一声,我跟少将军去府城了,不回来了。”

“九天后我还来的。”韩霁出声,“你不一起回来?”

沈遂摇头,“你要是有事我代你去巡船巡村,不过我觉得你该露个面,村里的渔民训练得有模有样了,或许等五月份禁海了,你可以举行一场比武大会,各个村选出三五个人参赛,胜出的给些奖赏,他们训练也会更用心。”

“行,按你说得来。”

官船越行越远,海珠随着赶海的人群往海边走,她身后跟着一灰一白两只肥猫,它们喜欢跟着人来海边玩,人赶海的时候它们也会在海滩上捉鱼。

“少将军的船已经走了。”杜小五跟海珠说。

海珠往东看一眼,说:“我不是来送行的,过了元宵节我要出海,先来把船收拾收拾。”

拎水倒在船板上,她拿着扫帚把脏水往海里扫,两只肥猫一跃跳到船头,它俩精力旺盛地扑扫把头,又往海珠脚上踩,她上楼它们也跟上,她下底仓它们站在船尾喵喵叫。

舱里的桌椅都搬出来晒着,潮湿发霉的被褥抱下船准备抱回家洗晒,底仓的米坛子面坛子都是空的,水缸也是空的,这些都要装满补上。

海珠忙活了大半天,傍晚的时候喊上齐老三给她挑一担水来倒水缸里,粮水就准备妥了。

“咪——回了。”海珠喊一声,她跟上齐老三问:“三叔,你要不要跟我出海去采燕窝?”

齐老三转头往深海看一眼,摇头说:“我离不了家,你二叔离不了我。”

两只猫嗖的一下越过人跑了过去,海珠看着猫没再说话,到家了她又提起这事。

“老三你跟海珠去,我白天不用你,有尿壶我能自己动手。”齐二叔开口,“你往深海走一趟,没有你想的吓人。”

齐老三被看透了心思,面上一红,他吭哧道:“那行,我跟海珠一起出船。”

第137章 出发采燕窝

正月十五元宵节, 一大早的,街上的粮铺就开了门,海珠带着冬珠跟着街坊邻居一起去买糯米面, 家里人多手多, 她们打算自己揉面自己包。

“炒花生已经买了,熟芝麻家里也有,糖也有。”冬珠凑在摊子前嘀咕,“姐, 这个阿嫂卖的鲜花酱颜色不错, 我们买两勺回去包汤圆?”

“想吃你就买。”一锅都是甜的容易腻, 海珠拎着竹篮去猪肉铺割两斤肥瘦相间的肉,出来看有人卖腌的韭菜花,她尝了一点, 买五文钱的。

姐妹俩买了东西就往家走, 元宵节过后男人们就要出海打渔了,今天宛如最后的狂欢,街上人挤人, 早肆铺子坐满了人, 外面还有排队的。

路过卖米糕的摊子,阿嫂清闲地坐在一旁看来来往往的人, 看见冬珠路过, 她问:“今天没摆摊?还好你没来摆摊,饼子馒头米糕之类的今天不好卖,都去吃汤圆了。”

“我姐不让我们过来的, 她让我们休息一天。”冬珠挽着海珠的手, 面上很是得意,走出街了, 她笑嘻嘻地说:“姐,还是你有远见。”

“不及你的嘴甜。”海珠哈哈笑。

“大姐跟二姐回来了——”潮平屁颠颠地跑出巷子迎接。

“像养了只小狗。”冬珠窃笑。

海珠反手拍她一下,斥道:“胡说八道。”

冬珠吐舌,等潮平跑过来,她伸手揽住他,“你哥呢?”

“在剥花生。”

买回来的炒花生要剥壳去皮捣碎,齐阿奶、齐二叔、齐老三两口子,还有风平,这五人围着桌子正忙着剥壳,手上忙着嘴里吃着,没吃早饭肚子也不饿。

海珠卷起袖子洗手进厨房揉面,糯米面和白面分装两盆,等外面响起捣花生的咚咚声,她把面盆端出去放桌上,她拿了肉和菜板出来剁,院子里有风凉快些。

“还包饺子?”齐二叔问。

“嗯,汤圆是甜的,吃多了腻。”海珠手上的动作不停,她剁肉的动作已经熟练了,扬着头不看刀,刀也不会划到手上。

“三婶,等汤圆和饺子包好了,你端一盖帘给你娘送回去,老太太一个人住,她肯定不会费心包汤圆。”海珠说。

贝娘看婆婆一眼,笑着点头。

“还有啊,你肚子已经六个月了,离生没几个月了,你多动动,每顿饭少吃点,饿了拿钱去街上买吃的都行,一天吃个四五顿,一顿吃小半碗,免得吃得多孩子长得大,孩子大,你生娃的时候就受罪,生不下来就要命。”

“还有这个讲究?你去京都问了太医的?”齐阿奶看老二一眼。

假借太医之名能让家里人信服,海珠痛快点头,继续说:“京都的贵妇人都是如此,少食多餐,越是饿越不能大吃大喝。”

“听海珠的,贝娘你从今天开始每顿少吃点。”齐阿奶交代。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