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4


半边爆炸,半边已经沉没,一团混乱的局面中,没有人看得见苏二他们是死是活,也没有人来得及去注意他们,晏继芳抓住对方乱了阵脚的机会开始猛攻。

炮火声,火铳射击声,喊杀声,哀嚎声,整整一夜,响彻了天际,卷起千重血火。

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光线穿过云层照射到水上,隐隐约约,照见海面上的无数浮尸与碎木。

远在福州巡抚衙门的赵肃,此刻正坐立难安,来回踱步。

薛夏跟随他不少时日,从未见过他这般失态的模样。

“大人,不如我让人传早膳吧,您一夜未眠了!”

“我不饿,你们去吃罢。”赵肃在窗口停了下来,负手看着外面。

薛夏知道他忧心战局,也不好再劝,就默不吭声下去吩咐人准备早膳。谁知等他过了半柱香再回来,却见赵肃还维持着原来的姿势站在那里。

“大人还在等前方的战报吗?”薛夏亲自从下人手里接过托盘,把早点放在桌子上。“不如先用点东西吧。”

他连番催请,赵肃不好再推却,便走过来坐下,喝了口粥,又拿起一个馒头,捏成小块送入嘴里,一边问道:“上回战报是什么时辰的事情了?”

“约莫有三个时辰了。”前方作战,这里是作为后方临时指挥所,为了安全起见,薛夏和杨汝辅等人坚决反对赵肃把大后方再往前挪,而福州离海战的地点有不短的距离,所以这一来一回的奏报,也需要不少时间。

赵肃点点头:“那也差不多该有新的消息了。”

薛夏道:“大人不必过于担心,天佑大明,此战必胜。”

赵肃笑道:“但愿如此。”心下却依旧沉重,连带眉间也未能舒展。

短短几年时间,水师经过无数次演习,看起来倒也似模似样了,可真正投入到战斗中又是另外一回事,别说身在前线的晏继芳和侯继高等人心里没有底,就连远离战场的的赵肃,也忐忑不安,但他不擅水战指挥,而且有他在场,前方将领更不可能放开手脚,去了也是白去,所以只能待在这里,听着探子不时回来禀报前方情况。

“大人!大人!”杨汝辅的声音由远及近,在大门口的时候就开始喊,一路到了这里,脚步急促,脸色涨红。

本想去拿馒头的手缩了回来,赵肃腾的起身,薛夏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

“大人!”他手里抓着一份奏报高高举起,喘了老半天的气,才道:“大喜!大喜!前方侯大人快马传信过来,我军,我军大获全胜!”

“好!”赵肃狠狠拍了一下桌子,数日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恭喜大人!”薛夏也很高兴。

“同喜同喜!”赵肃哈哈大笑:“竹石,借你吉言,果然是天佑大明啊!”

“亏得大人坐镇后方,指挥有功!”

“不,是前线将士的功劳,也是侯、晏二位大人的功劳,更与两位的筹谋奔走离不开!”赵肃含笑回道,不愿居功,非是他过分谦虚,而是表明态度,告诉他们,自己会将每个人的功劳据实奏报,人人有份,皆大欢喜。

杨汝辅和薛夏连道不敢。

“子淳,你即刻派人,让侯继高统计战果和伤亡情况,速速报来,我马上写折子向陛下禀告这个喜讯。”赵肃道。

“是!”杨汝辅领命而去。

薛夏见赵肃的喜色瞬间收敛许多,不由问道:“大人,此战大捷,您何以还似有心事一般?”

赵肃坐了下来,目光移向地图上的北方,笑容彻底沉寂下来。

“我很高兴,只不过对于大明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希望这一场胜利,可以鼓舞北方将士的士气。”

第153章

薛夏闻言,有点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这场仗不算小,传到北京,也足够震撼,不说能不能对北面的战争起到什么作用,起码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既驱逐了外虏,外朝廷挣了面子,也可体现出水师的重要性,让那些原本唧唧歪歪非议水师光吃银子的声音闭嘴,连带他们这些或多或少参与了战役的人,也皆是有功之臣,以皇帝陛下对赵肃的器重,加上这次战功,必能风风光光重返朝廷。

他想不出还有什么令赵肃眉头紧锁的理由。“大人可是为了善后而挂心?这些琐事自有侯、晏二位大人处理,朝廷那边自有陛下,大人不必过于忧虑。”

赵肃没说话,手指沿着地图上的东南海域缓缓移动,神情陷入沉思。

薛夏见他在想事情,也不敢再打扰,悄悄退了出去。

不知过了多久,赵肃突然道:“竹石?”

一边抬起头来,却发现站在他后面的是侯继高,吓了老大一跳。

“龙泉,你在这里站了多久了,怎么不喊我?”

侯继高哈哈一笑:“战事已毕,末将整军之后回来禀报,见大人想得入神,便不敢打扰,薛大人早就出去了,可要末将喊他回来?”

“不必!”赵肃大为高兴,“来得正好,我就想让他去看看你回来没有,坐坐!”

“谢大人!”侯继高拱了拱手,并未急着坐下,而是先将此番海战的过程和伤亡情况扼要叙述一遍,当说到假扮渔民的苏二等人战死时,饶是他身经百战铁石心肠,也禁不住目光黯了黯。

赵肃叹道:“过些时日,朝廷就下拨抚恤银子,务必把这些银子都用在死伤将士及其家眷身上。”

侯继高肃然应诺。

赵肃又道,“兵卒职位虽小,可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却是许多人望尘莫及的,我打算上奏朝廷,在南北各立一座英魂碑,将每场战役里因为抵抗外敌而战死的将士姓名镌刻在上面,让世人祭奠,也为大明子民所传颂。”

侯继高一愣,细想之下,却觉得热血沸腾,他身为一个武将,自然也希望能够名垂青史,赵肃这个提议,无疑是鼓舞人心的,千百年后,若有子孙后代,能够在英魂碑上找到自己先祖的名字,那是何等光荣的事情。

“此举大善,从此必有更多的将士舍生忘死,奋勇拒敌!”

“此事还得从长计议。”赵肃点点头,转了话题:“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侯继高想了想:“大捷方歇,不若趁此机会,一鼓作气,收复濠境?”

赵肃沉吟道:“你有几成胜算?”

侯继高道:“濠境虽无强兵,但有三座炮台,且占地利之便,严格算来,约有六七成左右。”

赵肃摇摇头:“若无十足胜算就不可动手,否则前功尽弃,意义全无,倒不如先以另一件事为主。”

“请大人示下。”

“驻防流求。”赵肃的目光停留在地图上的台湾位置。“这回实际上,是我错估了敌情,那些红夷人,明显想直取流求,造成既定事实之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