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38


下来,咱们按最好的条件给她……所长,咱们这儿也该有点年轻血液了……”

计长空摇头轻笑:“你们以为我不想?我把人忽悠来,就是想看看她会不会对航空产生兴趣,很可惜……她虽然年纪小,却有自己的计划。”

其他人还要再说,计长空摇摇头:“算了,首长不是说了吗?等咱们这儿研制出新的战机,还邀请她来看,以后还有机会。”

苏月还那么小,把她留下来,一辈子隐姓埋名,奉献给国家,计长空也有些不忍心。

还是个孩子呢。

苏月并不知道就她的去留还发生过讨论,她一心期待着第二次试飞的到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个月后,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人物,同样的飞机,以及同样紧张的心情。

不,或许比上次还要更紧张。

不知道其他人如何,但苏月是这样的。

她看着飞机滑行、起飞、离地、升空、远去,手心都出了一层薄薄的汗。

她一动也不动,仰头看着天空,等着JN-10的出现。和她一样的动作的人有很多。

不知道过了多久,在他们脖子都快僵硬的时候,一只银灰色的“大鸟”从云雾中出现。

近了,近了,更近了……

银灰色的“大鸟”慢慢停在了跑道上,周身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一种动人心弦的光芒。

尾翼上,鲜红的旗帜在银灰色的衬托下,愈发耀眼。

驾驶舱打开的时候,机场上等待的人群围了上去,飞行员踏出舱门,雷鸣般的掌声响起。

JN-10的第二次试飞成功了!

第233章 计算机

九月份,丹桂飘香的时候,苏月已经回到了首都研究所,也正式开启了她的新项目——关于计算机的研究。

早在很久之前,苏月就很遗憾没有计算机用,这次在空军基地发生的事,更加加深了她的遗憾。

对于她要搞计算机,季教授早有预料,他自然是支持的,苏月看的很多资料,还是他找来的。

首都研究所的领导们也很支持,苏月同志在外面搞出来的一项项成绩,早就证明了她的实力。

他们本来还酸呢,自家所里的人,怎么尽往外面跑呢?要做什么研究,他们研究所也可以支持的嘛。

什么,所里没有专门的计算机项目组?

新门牌一挂,现在有了。

要资金有资金,要设备有设备,首都研究所的张主任笑出一张菊花脸,对苏月道:“有需要就申请,计算机项目可是咱们所里的重点项目!”

包括想看看国内现有的电脑芯片、处理器,虽然难搞,但是也可以有。

相比于领导们的鼎力支持,项目组里的组员们是有点怀疑的,他们知道苏月厉害,但是听听她说的——

“目前国际上已经出现了i8088微处理器,运行速度达到了每秒钟75万条指令,我们的目标是要超过这个水平……”

“主机方面要实现缩小化,让计算机的使用更加便捷,便于个人使用……”

“功能方面,除了可以进行大量复杂的运算,还可以建立系统,实现各种模拟实验……”

“还有其他多种功能,比如用计算机进行图形、图像、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的处理……”

组员们听得嘴角直抽抽,很想问,这真的不是做梦吗?

光是运行速度,国内折腾了好几年,都没有结果,更别提那些听都没听过的功能,国外好像都没有!

他们现在要研究这些?

苏月道:“只是一些设想,并不是要一下子做出来,咱们一步一步慢慢来……”

还好,还好,苏月还是靠谱的,组员们才松口气,就听她道:“第一个目标,先搞处理器,运行速度至少翻一倍!”

组员们:“…………”

啊这……说她靠谱的那个人自觉捂脸。

计算机项目的组员是季教授一个一个亲自挑选的。

认真算算,苏月也参与过不少项目了。

最早之前,她自己搞的那些项目跟玩儿似的,队友们要么是她同学,比如金凤、姚稷等人,要么是庄宇这样的不管闲事,一心沉迷研究的人。

这样的草台班子,她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其他几人也没什么意见。

后来主导的几个大项目,是比较正式的队伍了,但那时候有其他人,比如林工、祝教授这样的老资历给她压阵,让她没有后顾之忧。

这次不一样。

这次是她真真正正独立领导团队进行研究。

季教授让苏月当组长,独立研究时,何教授和虞教授还有点惊讶。

“你就这么放手让她一个人?”

季教授道:“孩子大了,也是时候放手了。”

话是这么说,可实际上还是因为这次的项目就在首都研究所,实验室和季教授的实验室都在一层楼上,真要是有什么事,季教授抬脚就能过去。

就算这样,季教授还跟老母亲送孩子上幼儿园似的,把项目组的组员都给苏月挑选好了。

他挑选的首要条件就是老实稳重性子好,用另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佛系,不急于一时半会的成绩,关键是服从命令,能更好地配合苏月的工作。

季教授费心费力选出来的这些人也确实如他所愿,苏月是组长,他们就以苏月为主,哪怕心里觉得苏月的目标定的有点太大,他们还是很配合地按照苏月的要求来。

这么配合着,配合着,慢慢地,他们发现:哎呦,我们做的好像像那么回事欸?

于是,不用苏月多说啥,他们就更加主动地去完成分派的工作。

而苏月的感受就是:我的团队果然一如既往地给力!

这些人只是性子比较佛系,实际上,能进研究所,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能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有他们配合,苏月就更加能全心全意研究了,她的第一步计划就是先把处理器搞出来,只有做出性能更加优越的处理器,才能支持她后续的想法。

在她沉迷研究时,京城里十分热闹,街上张灯结彩,焕然一新,每一个区域都有志愿者带着人清理、打扫、装饰。

这些是京城各大高校的学生组成的志愿群体。

与此同时,京城里也多了很多身穿不同军装的兵哥哥、兵姐姐的身影。

历经一年多的集训,马思茵同志终于进入了最后的小队,成为了即将到来的阅兵仪式上空中梯队的一员!

集训期间睡在她上铺的战友秦燕也同样留了下来,马思茵从训练设备上下来,脸上、脖子上以及后背全是汗,深蓝色的作训服晕出了一片深色的水印。

马思茵毫不在意,她已经习惯了,飞行员对个人的身体素质要求本来就很高,她们平常的训练就不比其他军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