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4
这个新成立的项目组不会就是她那天说起的想法吧?
嘶,莫名脸疼。
新项目组要研究的技术重要,没有让年轻人加入,除了老教授们,基本上都是抽调的重要成员。
这些人刚开始见到苏月时,内心也是比较奇怪的,不是说重要项目吗?
等听说这个项目是围绕苏月的论文开展的,眼神稍变,在实际研究中,看着苏月真能跟上他们的步伐,甚至如果不是因为年龄限制,还能做到更多时,就真正拿苏月当团队中的一员了。
等到苏月几次提出建设性意见,让实验少走了几个弯路后,大家对她就更加刮目相看了。
年龄小怎么了?有志不在年高,甘罗还十二拜相呢!
当寇青等人在食堂看在坐在他们老师学长学姐中的苏月时,神情都有点恍惚。
这真是变化太快,承受不来啊。
人与人之间的悲欢不相通,新项目组里的大家就相当开心了,实验进展太顺利,比他们预期得可快多了!
而苏月还觉得不够快,要知道项目组本来的计划是在一年以内取得进展,两年以内实现突破。
可是按照这个速度,光一个微蜂窝技术要两年,要研发出一整个手机得多少年啊?
这才是第一步呢,接下来还有另一个重要部分芯片,以及通信频率与多址选择技术、接口技术、控制技术等等。
要是每一个都按两年算,不得十年后才能见到手机啊?
不行,还得加快速度!
于是,项目组的成员们就看到苏月越发努力,都快废寝忘食了。
这可不行,年纪轻轻,还在长身体呢,哪能这么熬?
大家都劝她:“咱们已经很顺利了,按照这个速度,估计只要一半的时间就能完成。”
连几个平时自己搞研究都经常熬夜错过饭点的老教授都说她:“身体还要不要啦?”
祝教授把张若男叫了过来,道:“把苏月带回去,今天给她放一天假,让她好好休息!”
“教授,我不用放假……”
“不行,我是组长,不好好休息,就不给你安排工作了!”祝教授板着脸,霸道地说道。
苏月只好被张若男拉了回去,张若男也很心疼她,这段时间天天早出晚归,有几次,如果不是她找过去,苏月同志差点睡在实验室。
吃饭也吃得不多,经常吃着吃着,就翻出纸笔,写了起来。
张若男真实地感受到了科研人员也不容易。
她把苏月的外套脱了,按在床上,双手抱臂,坐在床边,满脸的“你不睡觉,我就不走”。
“好吧,好吧……”苏月翻了个身,嘴里嘟嘟囔囔道,“你别守着呀,守着……我都……睡不……”
话还没说完,就发出了绵长的呼吸声。
张若男近距离看了一眼,心道,果然累坏了。
她轻手轻脚地带上门出去,她得去食堂,打点好菜,等苏月同志醒来,就可以吃了。
今天必须要让苏月同志多吃点。
张若男特地按苏月的口味打回来了饭菜,用毛巾保温,等苏月醒来,还是热的,吃起来刚刚好。
苏月咬着绵绵的土豆,再喝一口排骨汤,浑身舒畅,睡了个饱觉,她觉得她现在思维可活跃了。
吃完饭,苏月又拿出自己的笔记本,把新的想法记上,不让她去实验室,她可以先记下来。
张若男拿了饭盒出去洗,回来见她在写东西,放轻了手脚,苏月看见,道:“没关系,都写得差不多了。”
她停了笔,见张若男在擦桌子,撸起了袖子,能看见胳膊上的肌肉,不由问道:“若男姐,你以前在部队,现在在我身边干这些小事,会不会觉得有落差啊?”
苏月自个儿都觉得挺浪费人才的。
“不会啊,要是我那些战友们知道我跟着你,不知道多羡慕。”
“啊?”
张若男跟着苏月后,也知道了她的一些事情,她道:“你可是研究出新型防弹衣的人!”
“我之前的部队是第一批发防弹衣的,刚开始大家还不相信,后来可算是知道效果多好了,每回出任务,穿上了防弹衣,我们心里都踏实了一点。”
这个东西可是对部队的人有大好处的,能保护苏月同志,张若男心甘情愿,只有保护好她,她才能做出更多像防弹衣这样的好东西。
“我的战友们都很感激呢。”
苏月让她说的有点不好意思,她想到在小渔村临时驻地那个给她糖的年轻同志,又想到若男姐的战友们,心里很开心。
“若男姐,除了防弹衣,你们还有什么想要的吗?”
“想要的?要是有更好的木仓就好了,我们可馋老M的武器了……”
“我明白了。”
张若男只是随口一说,还不知道这个“我明白了”代表什么,直到后来她收到苏月送的大杀器,才意识到科研人员的闲聊和一般人不一样。
人家说整就真整出来了!
第220章 对不起
一个信息技术中心,说小也小,说大也大。
小到寇青等人经常能在食堂见到苏月他们,大到同在一个研究所,却根本不知道他们项目组在做什么。
一开始,大家还能打听一点消息,后来什么消息都传不出来了。
因为新项目组的实验室门口出现了保卫人员站岗,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守卫。
这个保卫程度,让人一下子就意识到了该项目研究的东西的重要性。
寇青他们这些年轻人,平时是活泼了些,但进来后也经过培训,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见到这个场景,也不再议论了,只是私下里难免好奇。
他们悄悄关注着,某一日,见祝教授等人脚步轻松,满面笑意,心中便隐隐有了猜测——估计是有进展了!
明明他们不是项目组的一员,到了这个时候,也莫名激动起来。
微蜂窝技术项目组确实有了重大进展,他们成功地进行了有效地对应链接,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后续还有更多的研究,但是苏月已经马不停蹄地进入了芯片项目组。
一开始她要走,项目组的大家还很不赞同,一项技术要完全消化,少说也要两三年,他们现在只能算是有了一个完美的开始,苏月怎么就要去搞芯片了?
大家纷纷劝她,项目组里的几个老教授脾气不好,要是自己学生这么“三心二意”,肯定二话不说,拎过来就是一顿训。
偏偏遇上了她,论年纪,比自家孙子辈还小;论能力,脑子也不知道怎么长的?这段时间,可是让他们充分见识到了她的学习能力之强大,思维逻辑之敏捷。
项目组这些老教授们有一个算一个,这段时间都没少打听苏月的来历,听说她有老师了,有教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