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1
。我的名字是瑞恩,我们老板想请您见上一面。”
“你们老板?”
瑞恩的普通话很标准:“是的,我们老板正是尤里卡的老板。”
苏长丽想了想,还是跟着瑞恩去了,在他们华国的地盘上,她还怕一个洋鬼子?
再说,店里还有这么多人呢。
苏长丽跟着瑞恩上了二楼,这才知道楼上竟然也有衣服,而且更为精美。
她微微瞥了几眼,被带到了一处沙发前,一个相貌端正,但眼角有微微细纹的外国男人站起来,伸出手:“您好,女士,我是尤里卡·理查德,很高兴见到你。”
半个小时后,苏长丽从尤里卡出来,有点神思不属,走出一段路,才回过神来。
她这就找到工作了?
还是洋鬼子的店里?
她回头看了看,尤里卡三个字刻在招牌上,整个店铺在灯光的照耀下,很明亮,像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她决定了,就去服装店!不就是卖衣服嘛!
苏长丽攥了攥拳,握到了手里的包装袋,这是她试的那件风衣,那个洋鬼子老板说这是感谢她今天帮助店里卖了几件衣服的礼物。
有了新工作的苏长丽没有瞒着弟弟,苏长河一听都乐了,尤里卡,那不是理查德的店吗?
他说:“行,那你就去呗。”
反正地方又不远,同一条街上,他们的炸鸡店就在那里,认识的人多着呢。
苏长丽又特地去了一趟炸鸡店,跟马家大嫂说一声,前头跟人家说好的工作,不能说不去就不去啊。
白红梅也知道那家服装店,她道了声恭喜,还跟她八卦:“那家店的衣服可不便宜,开业那会儿,我们几个进去瞅了瞅,妈呀,一件裤子就要二三十,裙子外套更贵,动不动就一百多。”
苏长丽呵呵笑:“店里面的员工买有折扣,回头大嫂子要是看见喜欢的,和我说,用我的折扣买。”
“行啊。”白红梅客套道。
开始工作后,苏长丽整个人都精神了,之前离婚虽然是李大刚对不起她,但是毕竟夫妻十多年了,一下子分开,心里肯定还是有点难过的。
现在天天忙着工作,没时间想那些烦心事,又是在高档服装店工作,自己的形象首先就要打理好,一捯饬,整个人都越发年轻了。
对此,苏月和她妈感慨:“男人不靠谱,事业才是女人的第二春哪!”
马蕙兰看她摇头晃脑的样子,笑着敲了她一下。
而温老太太对苏长丽的印象倒是改观了,之前苏长丽和她大嫂在弟妹家就吵,她不太高兴,觉得这两人都有点不看场合。
现下倒是觉得这姑娘不错,在发现男人的问题,当机立断离了婚,又这么快走出来,把精力投入工作,这可比那些明知道男人对不起自己,偏偏死活不分开,就知道哭哭啼啼的女人强多了。
第150章 大学生
在经历了一个漫长但充实的暑假后,苏月同学终于开学了。
从这学期开始,她,苏月,就是一个正式的大学生啦!
“啪啪啪!”苏长河捧场地鼓掌,“好!所以,苏月小学妹,你的书包呢?”
“都上大学了,还要背书包吗?”
“你要是不背,发了课本怎么办?抱回来?你这小不点样抱得动吗?”
“……抱不动,背就背得动吗?”苏月小声嘀咕,还是回去把书包背上了。
苏长河骑着电动车,苏月坐在后座,父女两个,一路往京大去。
京大是苏长河的大本营,一进学校,三步一同学,五步一熟人。
化学系虽然和他们经济系不沾边,但是他也有认识的人。负责新生接待的化学系学生中,就有他们《青年报》的成员编辑,老熟人了。
尹文浩问:“班长,你怎么来了?”
“班长”这个头衔已经不局限于一班之长,在京大,它就相当于苏长河的外号。
起初还只是他们经济系的同学叫,后来《青年报》越办越大,其他系的同学也开始这么叫他。再后来苏长河联系京城其他单位,给京大的学生提供实习及勤工俭学岗位,他没有宣扬,但事情做了,总有人看在眼里。
慢慢地,学校里连学长学姐都这么叫苏长河了。
苏长河把自家闺女拎到跟前,矜持中透露着几分得意:“这不是带我闺女来报名吗?”
尹文浩看着苏月,恍然大悟:“哦对,你女儿保送京大了!”
尹文浩说完,忍不住酸,难不成还真是遗传决定天赋?看看苏班长这一家子,班长自己,一进学校就办报纸搞马拉松运动会,还没毕业,就已经开起了厂子。
生个女儿,更了不得,小小年纪,都保送京大了!
他们学校里跟班长熟的,谁不知道班长家女儿月月啊?之前班长还带她来学校玩呢?
那时候大家单知道她聪明,不知道她这么聪明啊?
暑假的时候,电视报纸上的新闻一出来,他们好多人都傻了,你女儿不是才十来岁吗?怎么就进奥赛、拿金牌、上报纸,一气呵成了?
这合理吗?
好家伙,现在直接成他们学妹了?
尹文浩想到一点:“话说,我们以后是叫侄女,还是叫学妹啊?”
苏长河哈哈笑,你这关注点也太歪了吧?他道:“咱公私分明,私底下还是大侄女,在学校叫学妹,我也这么叫,是不是啊,苏月小学妹?”
苏月不想回答,朝他扔了个白眼。
边上的人都忍不住笑了,父女考上同一个学校不少见,两人同时在一个上学就比较少见了。
尹文浩也乐了,他把登记表拿出来,揶揄道:“苏月小学妹,来,先登记。”
因为年龄原因,苏月不住宿舍。当初京大说可以给她解决住宿问题,让她和家长一起住在教职工宿舍,苏长河给拒绝了。
他们家在京城有那么大个房子,再霸占学校的宿舍,不合适。他们家到京大挺方便的,再说这不是有他吗?同一个学校,他还不能给他闺女车接车送?
这也是苏长河“痛改前非”,决定这个学期开始,好好在学校上课的原因。
报道完,作为走读生,苏月也不用再去宿舍了。今天是报道的最后一天,明天才正式开学,接下来也不用去教室,苏长河就把他闺女带去了《青年报》编辑部。
《青年报》编辑部一开始只是个小办公室,几平米大小,后来越办越好,几次活动被上面表扬,学校就问他们想要什么奖励。
他们当即说要个大点的空房子,鬼知道几平米的地方,他们那么多人是怎么塞下的?
现在的编辑部就在老图书馆楼里,外有绿树掩映,流水潺潺,环境优美,不远处还有一个食堂,可谓是地理位置绝佳。
不过,这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