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
苏长河马蕙兰千尽万苦挤上来,就见闺女坐在那儿,还拍条凳,“爸!妈!快过来!”
声音可急了,生怕位置让别人占了。
片刻后,马蕙兰坐里面,苏长河坐外边,两个成年人挤在一张约莫五六十公分长的条凳上。马蕙兰怀里抱着他们的行李,苏长河怀里抱着他们家大闺女。
位置虽小,有的坐就不错了。
尤其是看到车上满满当当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就更庆幸了。
刚才在红旗公社路边和他们一起等车的大爷就没座了。不光如此,他挑着两个竹筐,好不容易挤上来,没地方放。
竹筐里装的大概是家禽,味道有点儿大,一上来就有妇女捂着鼻子骂:“什么味儿啊?臭死了!”
有人就说:“嫌味儿你别坐啊!”
大爷不好意思地笑笑,把两个竹筐架到一起,总算放下了。
苏长河看他站得艰难,将引擎盖上放得乱七八糟的行李整理了下,腾出一屁股边大小的位置,“大爷您坐这儿吧。”
随着客车不断停下,车上的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挤在一起,像罐头里的沙丁鱼。
汗液在酷热的天气中发酵,混合着车厢中牲畜的气味,形成一种杀伤力极大的化学武器。
苏月以前是不晕车的,这回却有些受不了了,马蕙兰也神情恹恹。好在她们坐在窗边,窗户打开,风顺着窗户吹进来,让人得以喘息。
苏长河却一点儿没被环境影响,他甚至还和大爷聊了起来,“……红庄大队?这不是巧了,我们队上秀禾嫂子就是红庄大队的!对就陈秀禾,嫁的我们队上马二华!叔咱这原来还是亲戚……您这两大筐往哪儿去啊?”
苏长河对秀禾嫂子最深的印象就是,小舅子说她娘家养了二十多只鸡,他们去收的时候,发现她娘家鸡鸭养得确实精神,尤其一只公鸡,毛色鲜亮,鸡冠发红,那叫一漂亮。
他当时就觉得秀禾嫂子娘家挺会养家禽,今天又见到这大爷,车里又闷又热,竹筐里动静一路都没见小,可见里面的家禽也够精神。
他就琢磨,难不成红庄大队的人都是养鸡养鸭的一把好手?还是高手在民间,都叫他碰上了。
等从沪市回来,完全可以去红庄大队考察考察,向民间高手们取取经。
这班客车不到省城,苏长河三人又换乘另一辆客车,历经四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火车站。
火车票不好买,一般人只能买到硬座,想买硬卧只能单位买或者找人托关系,至于软卧,要么达到一定级别,要么是外国友人。
苏长河排了老长的队,好不容易买到两张硬座,已经是傍晚了。等终于挤上火车,苏月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妈呀,这年头出趟门可真不容易!”
苏长河马蕙兰齐齐笑出声,这才哪到哪儿啊,接下来还得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呢!
坐在他们对面的年轻女人也笑了,她旁边,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见妈妈笑了,也看着苏月笑了。
苏月仗着壳子嫩,能厚脸皮对长辈撒娇卖萌,对着这种真小孩就不好意思了。
这会儿被一小孩笑,她莫名羞耻。
苏月从兜里摸出一颗水果糖递给他,心道吃糖吧,赶紧吃,忘了刚才的事咱俩还能当朋友。
小男孩看了眼妈妈,年轻女人笑着说:“包里有红薯干,你也拿给妹妹吃。”
两孩子分享完零食,大人仿佛也亲近几分。
年轻女人说她姓江,是一名军嫂,这次是回娘家。
马蕙兰第一眼就注意到她的肚子,“七个多月了吧?”
“是,快八个月了。”江同志嘴角含笑,温柔地抚摸肚子,周身散发着母性的光辉。
马蕙兰忍不住皱了皱眉,七八个月真不适合出行,尤其是坐这么久的火车,更何况这个时代,就医也不像后世那么便利。
第29章 职业病
70年代不像后世,交通便利。这年头火车票不便宜,像从安省到沪市,一张硬座要十二元,几乎赶上一个普通工人小半个月工资。
所以,如非必要,一般人也不会乘坐火车,只要乘坐,基本上都是有正事,为了省钱,一趟能办完的事绝不跑两趟。
坐火车的人大多都是大包小包,肩扛手提,胳膊上还挎俩儿。
苏家三口是个例外,他们习惯了后世轻装简行,思维一时间没改过来。三人只带了两个包,行李少,拖累少,上火车的时候,马蕙兰抱着苏月,苏长河拎着包,三人从人群中麻溜地上车。
在他们之后,还有很多乘客陆陆续续地上车。车上渐渐拥挤起来。
有些人没抢到座票,只能眼疾手快抢个好位置,把行李包往角落一塞,人往行李上一坐,好歹算是个座位了。
还有的人手脚慢,只能挤在过道,好点的能站在座位边,把行李放脚下,人靠在椅背侧边。
苏长河他们的座位边就靠着一个中年男人,苏长河坐在外边,他一个大男人,这人倒不敢太过分。
而对面就不一样了。
一个圆脸大娘站那儿,半个身子都趴在椅背上。江同志也买了两张硬座,她儿子坐里面,她坐外面。这会儿不得不往里面挪了挪,不然腰都没法靠。
可是有的人就喜欢得寸进尺,车没开一会儿,那大娘就“哎呦哎呦”,一会儿捶捶腰,一会儿捶捶背。
江同志犹豫了一下,这大娘年纪大了,大宝是个孩子,他们母子俩挤一挤还能腾出点位置。
“要不……”她往里面坐了坐,“大娘你坐这儿吧。”
“哎呦这怎么好意思……”客气的话还没说完,人已经坐下了,“同志啊你真是个好同志!”
苏月听到这句似曾相识的话,嘴角不由抽搐了一下。
大娘已经抓住江同志的手,十分自来熟地拍了拍,“唉,我们年纪大了不中用,站久了,腰啊腿啊,疼得晚上都睡不着……多亏遇到你这个好同志!”
“没什么大不了,我男人是当兵的……”
大娘一拍大腿,“难怪你觉悟这么高!”
“你男人在哪儿当兵啊?当的什么兵啊?我邻居家兄弟媳妇侄儿就是当兵的,还是打什么炮的兵……”
“你到哪儿下啊?怎么就你带着娃?到沪市?咋大着肚子过去啊……”
“你这一胎肚子尖,我看肯定是个小子!我有经验……”
放在某村或某街道情报科,这大娘绝对是科长级别人物,打探情报很有一手。
没一会儿功夫,就打听出江同志叫江敏芝,娘家在沪市,丈夫姓张,是个军官,她这回是从婆家回娘家……
连她儿子小名叫张大宝都问出来了。
大娘问完江敏芝,尤不尽兴,又看向苏月一家。
苏月正竖着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