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


在原地。

苏月挠挠头,“先……先把东西摆出来?”

鸡蛋、母鸡、公鸡、鸭子、鱼,一样一样摆出来,他们的东西品种还挺多。

东西摆完,苏月往边上一蹲,左瞅瞅,右瞅瞅。

就见一个裹着围巾小青年,双手揣兜,靠在墙上。一个穿着干净整洁的大叔走过去,那小青年从兜里掏出东西,给他看了一眼,两人对上眼神,压低声音,一阵嘀咕,一手交钱一手交物,交易完成。

苏月表示学到了,不就是特务接头嘛。

与此同时,苏长河也带着东西送货上门,纺织厂家属院的看门大爷对他都熟悉了。苏长河照例塞了一把东西,巴掌大的小鱼,没用油,放锅里炕干,这玩意儿就是收拾起来费功夫,不值钱,但是送看门大爷,人家很开心,拿回家放点酸菜萝卜炖一锅也是肉菜。

苏长河也很开心,礼多人不怪,这不,看门大爷就告诉他,谁谁谁家来了客人,谁谁谁家儿媳妇带着小孙子回来了。

这不都是需要添菜的人家?

当然,苏长河第一个登的还是马大娘家的门,那只四斤重的老母鸡就是马大娘指定要的。

马大娘果然很满意,收了老母鸡,看还有鱼,也要了两条,又热情地叫苏长河等等,然后去叫几个老姐妹,“小苏来了,有鸡蛋还有鱼要不?”

苏长河带来的东西,仅仅在这儿就去了大半,果然还是工人有钱。

剩下的,苏长河打算再去趟干部家属院,谁知马大娘却叫住了他,“小苏啊,别急着走,来家里喝杯茶。”

怎么突然邀请他喝茶?苏长河就猜是有事,果然等其他人都走了,马大娘才神神秘秘地说:“是我儿子想见你,供应不足,厂子里后勤工作不好做啊。”

纺织厂虽然在公社,却是属于县里领导,厂里有一两千人,一个月供应才两百斤肉,分到个人头上,每人每月几两肉。几两肉够干什么,家里四五口人,一顿都不够吃的。

马大娘的儿子就是分管后勤的副厂长,他早知道马大娘认了个记老丈人家好的侄子,听说人家三五天就能弄来几只鸡鸭,这不就动了心思。

苏长河眼神闪了闪,靠他这几只鸡鸭,能填补纺织厂一两千人的供应缺口?只怕是给领导用的。

第12章 生意(修

别管鸡鸭最后落谁手里,苏长河是敲定了一笔大生意。连剩下的几十个鸡蛋,几条鱼也被包了,心情大好。

其实他目前的收货量是完全不愁卖的,鸡蛋下了就能卖,鸡鸭又不行。不过,和纺织厂做生意,有两点好,第一,集中销售,不用东跑西跑,不用担心货砸手里;第二,给公家供货,风险性大大降低。

苏长河摸了摸兜里的采购信,有这玩意儿,再去村里,他也有个光明正大的名头。

苏长河溜溜达达,拐到国营饭店,买了几个不要票的二合面饼。早饭吃的早,又走了一个多小时路,那点面条早消化了。

他回到黑市的时候,他闺女正在卖东西,小嘴叭叭,“这可是老母鸡,正宗农家下蛋鸡,您看看多精神!五块钱还贵?您买回家养几天,两天就白得一鸡蛋……”

苏长河也不插手,干脆往后边砖头上一坐,一转头,隔壁还是个熟人。

“哟,大哥是你啊!”

熟人不是别人,就是苏长河第一回 来,卖猪肉那大哥。

卖猪肉的也记得苏长河,主要是这人隔三五天就让他留大骨头,比公社的人都来得勤,他惊讶道:“那是你家的丫头?”

苏长河把一个二合面饼递给小舅子,自己的那个塞给卖猪肉的,“来,垫吧垫吧。早饭吃的早,这会早没了。”

可不是嘛,卖猪肉的家离公社比前进大队近,但他凌晨就要去养猪场买猪肉,出门的时间只比苏长河他们早,不比他们迟。

不过饿归饿,也不好吃人家饼,这明显是人家自己的份。

苏长河摆摆手,从闺女的饼上揪了一小块,他还没习惯两人聊天,自己吃,人家看着,“我跟我闺女吃一块。”

卖猪肉的这才接了,黑市的巷子南北串风,在里面坐一早上,早冻得手脚冰冷。这时候吃上一块热乎乎的二合面饼,真是舒服啊!

卖猪肉再看苏长河就不一样了,觉得人家是个实在人,他们就买卖骨头见过几面,自己还没给人家便宜,人家却拿自个当朋友。

这年头,不拿人当朋友,能给陌生人给塞粮食?

卖猪肉再开口,就亲近了些,主动自我介绍,说他姓齐,叫齐大勇。

苏长河就叫他齐哥,齐哥看着前面卖东西的苏月,比了个大拇指,“你家闺女是这个!”

他一早上就见这小丫头人小鬼大,叔叔阿姨、伯伯姐姐的叫着,嘴巴那个甜,叫的人家都不好意思砍价,还教人家鱼怎么做怎么做,喊人家二十多岁的小媳妇姐姐,说:“姐姐你回去试试,要是喜欢吃,下回我捉了鱼,还给你留着。”

喊得人家眉开眼笑,当即就说:“再给我拿两条。”

除了会说话,小丫头还会算账,鸡蛋七分钱一个,十个二十个好算,可三十五这样的数目,他还得掰掰手指,人家小丫头张口就道:“两块四毛五。”

买鸡蛋的不相信,自个算了半天,还真是这个数。旁边一小年轻逗她,“小丫头,那要是四十九个鸡蛋多少钱?五十七个又多少?”

小丫头眼珠子一转,“叔叔,我不算,除非……你买两个鸡蛋。”

“嗨,我不买鸡蛋,这样,你算出来,我请你吃红枣。”小年轻卖的是山货,其中就有一篮子红枣。

小丫头这才答应,眼睛眨也不眨吐出两个数字,围观几人凑热闹地验算,还真没错。

齐大勇颇为羡慕道:“老弟啊,你家闺女不得了啊!”

苏长河心里得意,他闺女可是会心算,区区两位数乘法算什么,不过面上很谦虚:“哪里哪里。”

又和他侃了一通孩子的教育培养,什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不能一昧地打骂孩子,要发现孩子的长处,适时地引导,培养孩子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齐大勇哪里听过这样先进的教育理念,乡下父权在上,什么时候当父母的尊重过孩子,别说孩子有错,就是没错,当爹的自己不顺心,还会动手打孩子。

“老弟啊,你是不是读过书?”

一旁竖着耳朵听半天的马向东当即自豪地介绍:“那当然,我姐夫可是高中生!”

在七十年代,高中生的学历真是碾压一大票人,尤其是在乡下,齐大勇看苏长河的眼神更不一样了。他见过的文化人,脑袋都恨不得仰天上去,看到他这种乡下人,都不乐意跟他说话。

苏老弟怎么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