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3
久不散。
不知是震惊于月亮表面居然如此坑坑洼洼,“嫦娥奔月”的美好幻想砰然破灭,还是震惊于一介凡人竟能为月宫一角命名。
当宋应星的身影消散,一道长须飘飘、慈眉善目的老者身影浮现,星光挥洒而下。
【李时珍】
【明朝著名医药学家,历时27年写就192万字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其上载有药物1892种,后世誉之曰“药圣”。】
简简单单的介绍却带来极致的震撼。
27年写就192万字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哪怕是不懂医学的外行人都感觉恐怖如斯,内行人更是生出高山仰止之感。
历代医者下意识起身,以目光致敬。
无论年龄大小,时代早晚,毫无疑问,这都是因为远远走在他们前面的先行者。
生在李时珍之后的医者更是久仰其大名,但凡读过《本草纲目》,都视之为师。
至于历代天子与官僚士绅,却是为另一件事而震惊:“一介医者,也可封圣?”
在封建社会,可不是随便谁都能称圣的。许多读书人心中,那是属于孔子的专属称号,哪怕是其他先贤都远远不能相比,更何况区区一介医者?哪怕如今历朝历代对医学空前重视,但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早已深入人心,岂会如此轻易就改变?为一介医者冠以圣名,大量读书人拒绝接受。
然而他们的无能狂怒并不能改变事实。
固执古板之人还在叫嚣,思想开明之人早已恍然大悟:“今人不必同于古人,后人不必同于今人,这便是后世之不同吗?”
秦皇汉武等聪明的皇帝已经有了决断。
——看来医者的地位还要进一步提高。
——不,不仅是医者,百工都该如此!
从刚才播放的种种画面来看,天上飞的机关大鸟、地上咆哮的机关巨兽、海里航行的巨大海轮,想必都是百工的成果……这令他们意识到,必须更加重视百工之技。
不知不觉中,又有数道人影在宇宙星空中浮现,当他们重新回过神,眼前赫然又凝聚出一道新的虚影,星光洒落成文字——
【郭守敬】
【元朝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天文学方面,他与人合编的《授时历》被沿用三百六十年,一生创造和改进天象相关仪器十二种。他还曾通过大地测量,测定二十八宿和其他星辰的位置、回归年长度,以及黄赤交角,精确度颇高。数学方面,他人合创招差术、弧矢割圆术。水利工程方面,他曾主持修建白浮堰与通惠河,其中通惠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一颗小行星被他赋予了名字。】
奔涌不休的运河与悬浮的星辰在郭守敬的虚影身旁环绕,又随他一并消散。
一道新的人影浮现出来。
大量数字与符号在他身后展开,铺遍宇宙星空,他明亮的双目中沉淀着智慧之光。
【祖冲之】
【南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注《九章算术》,撰《缀术》,制定《大明历》,他曾改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木牛流马、欹器,以及解钟律、博、塞,还将圆周率推算至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千年,更曾精准测算出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周期,误差微乎其微。为纪念其功绩,后世的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紫金山天文台则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水镜之中,那些数学符号淡去。
浩大的月轮再次浮现,宇宙星空之中,有一颗星辰放射明光,那就是“祖冲之星”。
这一回,众人恐怖如斯都不想喊了。
一个两个,动不动就给星辰命名。他们究竟是该震撼于本该被瞧不起的“百工之技”在后人心中的地位,震撼于祖冲之等人在后世的名声,还是震撼于后人竟然能“摘星拿月”,为遥不可及的星辰命名???
好吧,无论是哪一种都很令人震撼。
一时间,无数平行时空陷入了静默。
无声的静默中,又一道身影浮现。
星光在他身旁洒落成文字,简简单单的介绍却如此令人瞩目,伴随着文字介绍,大量的投影在他身旁密密麻麻出现,全都是他一生的发明创造与所著书稿。
一眼望去,宇宙星空都被填满。
他的智慧也好似宇宙星空一般无限。
仙人给他的评价前所未有之高,仿佛举世无双。北宋之人已惊呼出声:“沈括?”
【沈括】
【北宋著名科学家,华夏历史上少有的全才,在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医药、音乐、军事等众多领域熠熠生辉。】
【他一生成就数不胜数:推广高阶等差级数求和问题、发展球面三角学、改进历法、发现磁偏角、发明湿法炼铜法、首次记录石油的性质并提出其用途、准确记录、五星运行轨迹、改进混天仪、首创“飞鸟图”测绘地图、发明木制立体地理模型,领先欧洲七百多年……不仅如此,在水力学、医学、军事、音乐等方面,他都造诣颇深并著书立作。就连经济学他都颇有研究,曾提出改革盐钞法和改革铸铜法,其先进的贸易观点一度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此外,他亲笔所写的《梦溪笔谈》被后世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而他的名字亦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采用。——从此,宇宙中又一颗小行星有了名字,它叫“沈括星”。】
【张仲景】
【东汉著名医学家,写就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后人誉之曰“医圣”。】
“药圣之外,又有医圣?”
一回生二回熟,许多人已经渐渐淡定下来。尤其是张仲景所在的时代比较靠前,东汉以后不知多少人听过他的大名。
后世医者更是如雷贯耳,此时纷纷肃然起敬:这正是他们许多人心中的领路人啊!
“……医圣之名,名副其实!”
“不想仙人竟如此看重医药之术,后人也如此推崇医者,我虽考不上科举,却也是识文断句,是不是可以试一试?”
前有药圣,后有医圣,再考虑到如今朝廷对医学的重视,许多人顿时心头一动,感觉似乎发现了科举之外的又一条路。
不仅仅是医学,方才出现的几l位科学家所涉及的学科,都引起了广大百姓的兴趣。
他们没想那么多,只知道既然仙人认可、后人推崇,连天上的星辰都能为之命名,必然是光明大道,何不让自家孩子试试?
许多不慕高官厚禄只求留名青史的人更是羡慕坏了,当场就决定弃文从医/从数/从天文……总之,他们觉得我上我也行。
只要一想到千百年后将会有一颗星辰标上自己的名字,他们简直做梦都要笑醒。
不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