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2


一眼扫去:哦豁,小菜一碟!

学渣咬烂笔头,表情痴呆,乱涂一气。

【遗憾的是,李亨终究不是汉光武帝刘秀。无论是才能还是心胸都远远不及。】

【他先是将兵马交给带着唐玄宗册封新帝诏书从蜀中而来、自请领军收复两京的丞相房琯,结果大军败亡,一大批将领投靠叛军,房琯也败逃而归。也就是说,唐肃宗李亨登基之后的第一战就大败特败。】

【——站在后世的视角,实在不能理解他的行为。明明身边就有战功卓著的李光弼和郭子仪,却将兵马交给玄宗派来的丞相房琯,简直就是拿战争当儿L戏。无论这其中有怎样的政治考量,都是乱弹琴!】

【经历初战大败而归,李亨终于做出正确的决定,将军权交托给郭子仪等人,然而敌方大将安守忠不是一般人,连郭子仪都在他手下吃了亏。于是李亨又费尽心思拉拢来回纥数千兵马,在郭子仪的指挥下,以朝廷官军为主,回纥援军为辅,终于一举建功,取得胜果。这时,一个消息传遍天下——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

【唐军士气大震,遂议收复两京。】

【没过多久,捷报频传。节度使李光弼大破蔡希德,斩首七万;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大破贼将崔乾祐于潼关,收复河东郡……在郭子仪的指挥下,香积寺一战大获全胜,斩首六万,叛军将领弃京城而逃。】

【——至此,西京长安终于被夺回!】

【东京洛阳,就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事实证明,李亨果然是李隆基的种,局势稍有好转,就能被他们自己送了。不怕敌人太强,就怕己方老大带头犯蠢。】

【——正如当初李隆基信任宦官边令诚,而防备封常清、高仙芝,与哥舒翰,结果导致潼关失守,不得不弃长安而逃。此时的李亨也犯了和他爹李隆基一样的毛病,天下尚未收复,便开始忌惮起武将来。】

【他一口气派出包括郭子仪和李光弼在内的九位节度使,统领数十万大军,与敌军决战于洛阳,却连一个统帅都没设置,反而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负责监领各路兵马。鱼朝恩本就不是什么好人,多次进谏谗言打压郭子仪,而九个节度使地位相当,不设置一个最高统帅,又该听谁的?于是,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官军先胜而后败——打跑了安庆绪,面对的却是更加棘手的史思明。再加上李亨不能在关键时刻一鼓作气,反而先接回李隆基,又忙着巩固权力,这就让叛军有了充足的时间重整旗鼓。】

【本可早早平定的叛乱顿时得以延续。】

【天下百姓又要在炼狱中继续挣扎。】

【——不知何时何日,才能得见光明?】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见状,水镜前的众人再也忍不住开喷了,“果真是父子俩,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唐肃宗李亨也是,上风都能玩成逆风,什么智障玩意儿L!”

“搞什么名堂!心胸不大,心眼挺小,大唐江山岌岌可危,就想着狡兔死走狗烹了?”唐高祖李渊气得差点掀了桌子,“朕怎么会生出这样愚蠢的儿L孙?”

“……”其他人看向他的眼神顿时十分微妙。没有自知之明的人都是这样的吗?

但考虑到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自家陛下李世民也在被打翻的“一船人”之中,被愚蠢的子孙连累,大家顿时默契地闭口不言。

——没看陛下已经气得快要炸了吗?

平行时空的大汉,汉武帝刘彻的眉头已经拧成了疙瘩。从安史之乱爆发开始,李隆基,李亨父子二人的表现就不堪入目,现在更是被他们蠢得不忍直视。

卫青和霍去病更是露出了直白的嫌弃。

看到越多后世昏君的操作,他们对自家陛下的钦佩之心就越浓,忠诚度几l乎溢出。

论军事才能,刘彻可谓是零。但信任军中大将,让他们放心征战,却是基本操作。

总有人以为刘彻只是运气好获得大汉双璧,但倘若坐在他这一位置上的是李亨这等人,大汉双璧又岂会有出头之日?

甥舅二人对视一眼,顿时庆幸不已。

——生在这个时代,与刘彻君臣相得,是刘彻之幸,又何尝不是二人之幸?

第103章 忠义千古

看完李隆基与李亨这对父子的行事,李世民总算明白了“安史之乱”为何会被仙人着重提出,将之称为“惊天裂变”。

——并非安禄山多厉害,怪他对手太菜。

——换做李世民的话,挥手即可剿灭之。不,换做是他,从一开始就不会让安禄山这等人有发展壮大起来祸乱天下的机会。

然而李隆基这对父子却深深将大好局面败坏,当初应该对手握军权的地方节度使进行制约时,李隆基纵容无度毫不设防,而今平定叛乱需要倚仗武将之力,无论李隆基还是李亨,又不辨忠奸,一味猜忌。

该提防时不提防,不该猜忌时瞎猜忌,就这样的货色,哪能好好治理大唐江山?

难怪叛乱一起就如野火燎原般扩散!

当然了,相较于李隆基,李亨还算有救。要不是李隆基丢下这样一个烂摊子,生在太平年间的他做个守成天子当无问题。

可安史之乱时的大唐,需要的是能够团结一切力量扫平叛贼,用最快的速度结束这一天,让大唐重新恢复安定的雄主!

唉……时也命也!

大唐没有大汉那样幸运,也强求不来。

唐太宗李世民默默叹了一口气,没有能力穿越时空去力挽狂澜的他也只能做个看客,接受大唐即将由盛转衰的未来——

【公元762年5月,唐玄宗李隆基与唐肃宗李亨父子双双去世,至死都不曾平定安史之乱。尤其是后者在位的短短六年,大唐都都笼罩在风雨飘摇的混乱中,外有叛军作乱,内有二圣相争。李隆基父子的无能、昏聩,他们不顾大局的争权夺利,猜忌功臣而决策失误,令本该被早早终结的安史之乱不仅绵延了数年之久,这场动荡造成的危害更是暴风般席卷大唐天下。】

【幸运的是,大唐王朝终究国运未绝。】

【上天不曾抛弃曾辉煌一时的大唐——】

【李亨父子虽令人失望,无法消灭安史叛军,叛军这边却主动自我削弱送人头——掀起叛乱的安禄山死于其子安庆绪之手,安庆旭又死于史思明之手,成功上位为叛军首脑的史思明本有机会继续兴风作浪,威胁大唐国祚,却被其子史朝义所杀。而史朝义在叛军中的威望远不及其父,对大唐的威胁也是如此,公元763年,惨败于唐军之手的史朝义众叛亲离,自尽而死,持续了8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

铮——

悲壮慷慨的击筑声突然响起,一道属于少年人的清朗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