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9
死忠迎来了一波彻底的大清洗。
——牺牲朱祁镇一人,达成了全员生还的美满结局!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
景泰年间。
天机的泄露也让这个平行世界走向了不一样的未来——大批在未来被朱祁镇清洗的文武大臣死心塌地投向了天子朱祁钰。
而他们几乎都是在大明反击瓦剌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也就是说,凭他们的能力,称得上天下最优秀的一批人。
当这群人真心实意开始为朱祁钰着想,为他出谋划策考虑未来,包括但不限于如何解决朱祁镇,如何获得更多人的投靠,如何对付孙太后在内的朱祁镇死忠分子,以及帝国未来的继承人问题如何处理……朱祁钰只感觉当上皇帝以来难得如此顺风顺水,他终于不再是许多人心中暂时顶替朱祁镇的替代品,而是真正的大明天子!
但这样的感觉不足以让他飘飘然。
未来的悲惨境遇时刻提醒着朱祁钰,不能放松警惕,还远远不到放松警惕的时候。
接纳了群臣建议的朱祁钰在又一次朝会时当众宣布:“国无储君,乱之始也。朕欲从近亲宗室拣选贤才,承欢膝下,将来承继囯祚,顺应天命,兴我大明!”
这个消息一出,大明宗室全都轰动了。
朱祁钰给出的继承人候选范围十分之广,第一候选人是关系最近的朱见深,但其他宗室子弟也有机会,只要能“脱颖而出”。
按照宗法制度,本该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贤,如此明显的立贤却没有引起任何人反对。只因如今皇帝膝下无子,不存在什么嫡庶之别,而宗室子弟中选出的贤才过继到皇帝膝下,不就变成嫡长子了吗?
——这是完全合乎大明宗法制度的。
就这样,一系列措施实施开来。
振翅的蝴蝶拂起了历史长河的涟漪。
七日时间太短,不足以有太大变化,陈姝通过系统看到这个平行时空的未来——
过继之事让朱祁钰获得了宗室的支持。
尽管谁都知道当过多年太子、未来似乎干得也不错的朱见深希望最大,但其他宗室子弟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希望——万一宗室之中就出了一个出类拔萃之才呢?
原本朱祁钰膝下无子的弱点,瞬间变成了优点。大明宗室拿脚投票都要反对朱祁镇复位,毕竟朱祁镇他有不少儿子呢。
宗室的支持顿时让朱祁钰少了不少掣肘。
尽管大明宗室没有朝堂上的实权,但根据朱元璋的皇明祖训,宗室长者在皇室内部还是有相当权威的,至少,当孙太后这个朱家儿媳企图作妖时,就直接被辈分更高的宗室怼了回去,甚至有藩王在家宴之类的场合上当场阴阳怪气,毫不客气打脸。
——倘若她的儿子还是皇帝,大家或许还有顾忌。可现在所有人都选了朱祁钰,还想着讨好这位天子,将子孙过继到他膝下,支持朱祁镇的孙太后就是他们的敌人,更别说这样还能获得天子的好感呢。
后宫的孙太后有了大明宗室的牵制,前朝的朱祁镇死忠也在分化之下或是主动投靠或是被清洗,至于被软禁的朱祁镇,这一辈子,他可没有机会再上演夺门之变了。
随着朱祁钰势力日强,未来的某一天,终于传出了太上皇朱祁镇病重身亡的消息。
“不孝、不悌、不仁、不义……?”
朱祁镇对他的污蔑再度浮现在心中,朱祁钰复杂的目光默默投向南宫所在方向。
——这一回,“污蔑”大概算坐实了吧?
“皇兄,这是你教我的……抛弃无用的兄弟情谊,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
与此同时,怒火冲天的朱元璋、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不同平行时空的祖孙四代好不容易挺了过来,作出一致的决定。
“……从今以后,若有天子被俘,不以身殉国,当废为庶人,死后亦不入帝陵!咱丢不起这个人!”思路惊人一致的祖孙四代大声宣布,“这一条给咱列为祖训!”
不仅是大明所在的平行时空,秦汉唐等诸多时空,都被朱祁镇的行为震撼到了,秦皇汉武唐宗等天子纷纷出台类似的祖训。
——实在是朱祁镇的行为过于炸裂,他们决不能接受后世子孙也如他一般可耻!
由于过于震撼,历朝历代平行时空,原本轰动的战神皇帝投票都进行不下去了。
本来大家你一票我一票不亦乐乎,为各自支持的皇帝疯狂打call,但想到朱祁镇这种货色居然都能得一个“大明战神”称号,突然就觉得“战神皇帝”之称不要也罢!
于是,评选战神皇帝的热情消散得一干二净。许多人反而开始期待新一轮的盘点。
七日后,沉寂的水镜大放明光。
从上古时代钻木取火、率兽食人,到夏商周的建立,再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于炮火中粉碎,熟悉的开场呈现在众人眼前。
而这一次,许多人似乎又有不同的体会。
在水境中一闪而过的诸多王朝不再是对所有人来说完全陌生的存在,其中许多王朝,他们曾亲眼见证其兴衰,此时再听那首朝代歌,心中顿时生出不同的感受。
“宋元明清帝王休……”
众人心中隐隐明悟。
“王朝终有灭亡之时,世上未有不老之药,与其苦苦追求长生不老,王朝不灭……不如生前为天下苍生多尽一份力,为诸夏多做一点事,从此与青史一同不朽!”
感慨之中,水镜表面现出几行大字:
【盘点历朝历代特殊历史拐点——】
【第三弹——
《黄巾之乱:东汉王朝落幕之音》】
第87章 东汉兴衰
——东汉王朝落幕之音?
“大汉,便是亡于这黄巾之乱吗?”
汉武帝刘彻情不自禁拧起眉毛。
尽管东汉天子并非他的血脉后代,但终究是刘家的人,东汉也是刘氏之天下,直面其覆亡,刘彻心中难免有几许怅然。
刚刚还在看朱家笑话的大汉朝堂上陷入一片寂静,低落的气氛蔓延开来。
想到此后几百年的南北朝乱世,便有悲天悯人者,露出了深深的不忍与郁卒。
……
建武年间。
汉光武帝刘秀先是一怔,随即陷入默然。
见证了诸多王朝之衰亡,尽管知晓东汉迟早也有这一天,但真正直面亲手建立的王朝崩塌,还是让这位开国天子心中一恸。
默然良久,见群臣都面色低落,他反倒释然一笑:“昔日高皇帝提三尺剑平定天下,汉历中衰,朕承天命而再兴,上天待我大汉何其厚也!岂敢奢望千秋万世?”
末了,刘秀在心中默默补充一句。
——只要我大汉亡得轰轰烈烈,亡国之君别像那朱祁镇一般丢人现眼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