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6
与其听这对君臣肉麻至极的互相吹捧,他们还不如专心看盘点呢——
【公元1355年,发生了许多大事。】
【这一年,朱元璋攻取和阳,一战击败十万元军;郭子兴病逝,朱元璋失去老丈人的同时也迎来了独自腾飞的机会;红巾领袖刘福通在亳州迎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君,建国曰宋,立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和朱元璋为左右都元帅。】
【朱元璋推辞不受,不过依旧置身于红巾军这杆大旗下,以其年号来号令全军。】
【——他知道如今的自己还远远达不到割据一方、独抗元廷的程度。在红巾军的大旗下默默发展壮大,才是最佳的战略。】
【事实也确实如此。有刘福通和韩林儿这两个更吸引元朝的仇恨目标,朱元璋无论如何也排不上元朝打击名单的第一序列。奈何和州饥荒,即便朱元璋屡次击败元军,随着粮食耗尽,也只能另做打算。他想来想去便欲渡江,偏偏手中却无船。】
【恰逢巢湖水帅以千艘水军来投,朱元璋得此助力,大喜过望,立刻一路而下,攻打沿江诸垒。他以集庆府为最终目标,克采石,破太平,攻建业,一路无往不胜,最终拿下集庆,改名为应天府!】
【——而这亦是他战神皇帝之路的起点。】
【何谓战神?征战沙场,所向披靡!】
【何谓皇帝?万民供养,庇佑万民!】
【朱元璋能以寒微之身获得最后的胜利,最重要的因素不外乎收军心、揽民心。】
【采石一战,大获全胜后,饥饿已久的诸将一心只想夺取资粮便返回和阳。朱元璋却不这么想:好不容易渡江成功,抢点粮食就回去,也未免太没出息了吧。现在不正是乘势打下江东之地的好机会吗?】
【正如当初强行带走驴牌寨三千兵马一样,朱元璋又独断专行了一回——他直接砍断船缆,将船只尽数推入了急流中。这下可好,大家想回和阳都回不去了!】
水镜中映照出湍急的河流,只见大量船只随着激荡的流水东游而下,浩浩荡荡!
——这毫无疑问与回和州的路背道而驰。
在诸军惊恐茫然的眼神中,身为“罪魁祸首”的朱元璋却挥刀直指前方,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前面就是太平,子女玉帛,无所不有,只要攻下太平,随便大家取用,然后才能放你们回和阳!”
【厉害了明太.祖,理直气壮地说,攻破太平,“然后方放汝归”,这语气何止是嚣张霸道,简直是对自身威望的绝对自信。不将麾下大军治得服服帖帖,都不敢这么玩。换做一般的将领敢这么不顾军心乱来,一旦军队哗变第一个砍的就是他!】
【事实证明,朱元璋不是一般将领。他还敢更进一步乱来。前脚才画了个大饼忽悠士兵去卖力,后脚就把大饼给撕了——拿下太平后,他翻脸比翻书还快,第一时间张榜禁止掳掠。还砍了一个违反禁令的士兵以敬效尤,于是诸军“凛然无敢犯”。】
【此举也令朱元璋尽收太平百姓之心。】
“???”
太平百姓之心是收服了,然而诸多平行时空的士卒们懵逼了呀。
除了岳飞麾下等少数军队,古代大部分军队都没有军纪可言,无论官军匪军,夺取城池之后大肆掳掠并非罕见之事。有些丧心病狂的将领为了激起士卒攻城的积极性,甚至不惜许诺“夺城之后三日不封刀”。
虽无明文规定,但士卒既然完成任务,主将就要兑现承诺,这已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对于底层士卒而言,像朱元璋这种事先许诺又毫不守信的,简直是奇葩。
而他麾下大军居然不曾反水,反而乖乖听话,就更是奇葩了。
五代十国背景下的武将们,已经嚷嚷起来:“这群武夫都是绵羊吗?换做某家,早就招呼兄弟们砍了朱元璋这厮!”
周世宗郭荣看向朱元璋的目光透出歆羡:“朝令夕改可是军中大忌,而今却无事发生,此人在军中威望之高难以想象。”
——另外就是,这一手调教部下的功夫能不能传授啊?他可真是太眼馋了。
别说周世宗郭荣,就问哪个皇帝不眼馋?
乱世时空,还有某些割据一方的野心家露出学会了的表情:“原来还能如此!”
攻下城池之后,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为了忽悠大头兵们拼死卖力,每次都让他们拿走那么多属于自己的东西,还真是肉疼。现在好了,他们学会了空手套白狼。
大明开国皇帝就是这么做的,肯定没问题!
他们纷纷投以实践——先给士兵画大饼,任务完成之后大饼收回,一切财帛美女,都是他们的,大头兵们想都不要想!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一件事——有些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学的。一学就废!
这都是后话。如今,平行时空的所有人还在为朱元璋的骚操作而震惊。不过指责他的声音却极少,只因这终究是爱民之举。若不约束士卒,遭殃的就是太平的百姓。
身处乱世的百姓更是向往不已,他们的声音堪称卑微:“到处都在打仗,我们没办法去那太平盛世,只希望以后打过来的大人物们,都能像大明皇帝一样就好了。”
东汉末年。逃荒的流民中,便有人怔怔站了起来,眼泪刷刷流下来:“俺们徐州当初怎么就没这份好运呢……”
【不久后,在相约攻打建业的过程中,由于陈也先勾结元军阴谋背叛,郭天叙和张天祐双双战死,陈也先亦在追击的过程中被义军所杀。于是郭子兴所部尽数由朱元璋统帅,而陈也先所部则由其侄统领。朱元璋轻而易举破其营垒,生擒其首领,一举俘获步兵加骑兵共三万六千人。】
【当天晚上,他就和降军睡在了一起,字面意思的“睡在一起”——胆大包天的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出五百善战之士,身边只带了一个心腹,便在这五百人的团团包围之下酣然入睡,令他们护卫自身安全。】
【于是一觉睡醒,降军尽数归心!】
水镜之前。
望着解除盔甲安然入睡的朱元璋,许多人都忍不住佩服他的胆量,要知道外面可是一群刚刚收服的降军,还是降军中的精锐。敢如此放心入睡,气魄实在非凡!
被安排为护卫的降兵们可不就感动坏了吗?随着镜中夜色褪去,黎明到来,朱元璋踏出军帐,所有降军看向他的眼神里已经没有了一开始的拘谨不安和戒备,他所过之处,只有一双双充满崇拜的眼睛,仿佛为朱元璋赴死也心甘情愿!
大汉。自诩最善用人的刘邦都叹服了:“这朱元璋收买军心的水平,乃公都望尘莫及。无怪乎此前敢朝令夕改!”
归顺不久的降军都被他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