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7


守百年,终于得见汉人衣冠,人人欢欣鼓舞!长安十陵是国家之陵墓,咸阳宫是国家之宫室,您放弃长安又要去哪里呢?”

在百姓的苦苦挽留中,纵横南北、杀戮无数的刘裕也不禁怅然叹息,悲痛不舍。

他只能这样安慰他们:“大家放心吧,我的儿子和文武百官会留在这里镇守,大家以后就安心在这片土地上生活。”

【——然而,这一回刘裕却失信了。】

【离开前,他将次子刘义真留在长安,又安排数位大将辅佐,然而诸将不和,刘义真年仅十二岁,赏罚不明,又听谗言滥杀大将……夏王赫连勃勃趁机来攻,在刘义真等人的一系列骚操作下,长安拱手易主。】

【汉都长安,得而复失!汉民百姓,如梦一场!】

看到此处,东晋时期的北地百姓全都怔住了。他们望着水镜中那道远去的背影,都情不自禁伸出手,就要拉住那道人影。

“不要走,不要走啊……”

“留下来啊,宋公!”

“你不是还要收复中原的吗?”

“回家!带我们回家啊!回家!!!”

流落江南的北地流民更是伏地大哭。

一时间,撕心裂肺的哭声响彻家家户户。

【建康城中,得知消息的刘裕勃然大怒,他本欲北伐,奈何连年征战,士卒疲乏,也只能“登城北望,慨然流涕而已”!】

【尽管其他人都劝他,只要再休整几年,来日兴兵北伐,收复中原,为时未晚。但刘裕知道,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这一年的他,已经56岁了。】

不知何时,水镜中的背景音乐近乎于无。

一片冰冷的沉默之中,无数人望着那道苍老的人影立在建康城头,遥遥北望长安。

就连秦皇汉武也为之默然而叹。

而东汉末年,汇聚了一群理想主义者的蜀汉更是唏嘘不已,颇有些感同身受。

“长安一别不复返,中原北伐竟成空!”

——他们,也会落得如此下场吗?

【不久后,刘裕杀死晋安帝,立其弟晋恭帝,第二年,又杀晋恭帝,篡位自立,定国号为宋,三年而崩,是为宋武帝!】

【——后人誉之为:“南朝第一帝”、“定乱代兴之君”!】

“五杀!”“六杀!”

鲜红的大字蹦出来,游戏音同时响起。

但此时的众人却提不起心情来喝彩。

他们神情沉重地听完后续的旁白——

【至死,他也未能完成收复中原的梦想。他去世后,辅政大臣发动政变,废除少帝刘义符,另立刘义隆为帝。宋文帝刘义隆坐稳帝位后,翦除权臣,稳固皇权,延续其父的诸多政策,开创了“元嘉之治”,却在北伐之事上屡遭挫败,指挥不力,反而被北魏大军南侵,落得个“仓皇北顾”!后继之君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只会窝里横内斗,自相残杀,最终被“齐”取而代之。】

【呜呼哀哉!】

一声怅然长叹中,一道道字幕在水镜中滚过,那是后世之人对刘裕的评价:

【王夫之:裕之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汉之后,唐之前,唯宋氏犹可以为中国主也。】

【梁启超:自商、周以来四千余年,北方贱种世世为中国患,而我与彼遇,劣败者九而优胜者不及一。稍足为历史之光者,一曰赵武灵,二曰秦始,三曰汉武,四曰宋武,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不知何时,辛弃疾的侧影再度浮现。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高山之巅,他眺望异族铁蹄下的破碎江山,眼神里似燃烧着熊熊的烈焰,所有的悲愤、惆怅,与沉郁,都化作一声自问: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某个平行时空的东晋,收到刘穆之死讯,正要赶回江南的刘裕,突然勒马停缰。

“好一个‘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能,当然能!”他大笑着,策马扬鞭奔回长安。

随行者惊讶地问:“君侯不回江南了吗?”

“不走了!”连剩下的寿命都已经被仙人预告,难道要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躲在江南老死,就为了当短短三年的皇帝吗?他昂着头,不屑道,“老死病塌,我不为也!”

刘穆之死得太不是时候了,令他都不由生出命运弄人之感,但现在,刘裕下定决心,抛开一切顾虑,最后轰轰烈烈一场。

——他要守住好不容易夺回的长安!即便倒在北伐的路上,也好过老死于江南!

——若世上真有天命,请暂且眷顾我吧!

第38章 背锅之王

随着第一位“战神皇帝”候选人宋武帝刘裕的盘点结束,历代平行时空热议不断。

对所有平行时空最大的影响大概是,许多热血上头的少年人都升起了从军的想法,行动力强的已经踏上了去往边关的路。

这样的舆论环境倒是对某些正在开疆拓土的皇帝,譬如某位知名不具的汉武帝,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生活在中原繁华之地的百姓,从前即便听说边地百姓被异族劫掠,也无法感同身受,反倒是朝廷不断征兵,加重赋税,都是切切实实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苦不堪言之事。

但见识到“五胡乱华”的惨痛后,中原之地的百姓们恍然发现,他们并不安全。

没有人愿意发动战争,战死的亲友与家中的赋税徭役都是实打实的苦痛。但有些仗不能不打,不打痛敌人,边地百姓将永无休止地面临劫掠,甚至中原腹地亦将受到威协!

一时间,好战之风盛行。

……秦皇汉武狂喜。

幸而秦朝二世而亡的惨剧、“巫蛊之祸”以及汉武帝后期社会凋敝的惨状,至今还历历在目,也给秦皇汉武等喜好征伐、不恤民力的皇帝提了个醒,以免他们过于上头。

——百姓们受到舆论影响,畏惧五胡乱华的悲惨,这才愿意支持战争,却不代表他们便可因此肆意征战,不顾民生疾苦。压榨民力需得适度,百姓暂时选择忍耐,却不意味着会永远忍耐下去。皇位固然是至高无上的宝座,却也是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活火山,它能将凡人捧成天子,也能将天子焚为尘灰。

此外,这次盘点影响最大的诸多时空,毫无疑问必须是东汉末年到东晋末年。

东汉末年,各路军阀纷纷休战。

倒不是他们不想开战,而是手下的士民百姓都不愿意开战。厌战情绪传遍城池内外,席卷军营上下,从小兵到大将,乃至指点江山的谋士军师,都是如此。

对此,各路诸侯都没辙了。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