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0


这个商机的人不止一个,当然,中间有多少人抱着买了汤回去研究秘方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但这恰巧是宋辰最不担心的问题。

来人很聪明,这些天,他就是在等这样的聪明人上门。

光靠老两口的辛苦摆摊很难将摊子铺大,现在每天挣个两三两银子在宋德贵和苗翠娘看来已经很多了,可在宋辰看来,还远远不够。

目前的情况来看,采用后世一些加盟店的方式其实是最合适的。

他只负责卖肉汤,至于这些人拿着这些肉汤准备怎么卖,都和他无关。

“每一桶汤都需要至少半副猪骨或羊骨,外加三斤纯瘦肉,两斤肥瘦相间肉,这些食材得你们自己提供。”

光是朱老屠的肉铺,一天能有一副猪骨就不错了,肉那么贵,镇上的人也不能天天买肉吃,朱老屠的肉铺,大多数时候都靠几家固定的酒馆饭庄支撑着。

听了宋辰的话,在场的几人都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与此同时还在心里感慨,宋家这肉汤果然真材实料,猪骨不值钱,但这五斤肉,起码就得五十文上下了。

“一开始,每天卖的量也没办法太大,熬肉汤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我得每分每秒盯着火候,差一点都会影响肉汤的味道。”

大伙儿又点了点头,那么醇厚鲜美的肉汤,熬起来当然费劲了,他们也不是没尝试过复刻那个味道,可是即便他们买了上好的肉和骨头,将汤水都快熬干了,都没有那种厚重的口感,汤水还有点浑浊,很难熬制出精华的奶白色。

这样的肉汤,必定耗费了厨子很大的精力和心神。

宋辰讲得越多,大家心里越认可这锅汤的难得。

很快就有四桩生意被定下了,其中三人定了两桶汤,最先开口的县城那人定了三桶汤,他们都是从不同地方过来的人,这样也好,省的发生什么争端。

倒是有一个镇子上的男人,不过已经说好了,他不会在镇上卖热汤和宋德贵两口子抢生意,他准备推着汤去十几里外的母舅家那块做生意,至于猪骨和肉,他也会自己想办法搞定。

以后每天都会从他们镇上的屠夫那儿购买骨头和肉送过来,第二天一早,再来取汤。

每一桶汤,定价两百文,一桶肉汤大概能盛一百碗,按照现在三文钱一碗的价格也有得赚,但加上肉和骨头的成本以及运输的成本,几乎就没什么赚头了,所以他们不做肉汤生意,只做肉汤面,这样利润才是最大的,还能像宋家一样,搭卖一些饼子馒头之类的吃食。

准确来说,肉汤面就是一个招揽客人的噱头,寒冷的天气里,要用这碗香飘四溢的肉汤,将饕客们全都吸引到自己的铺子上。

不过宋辰还提出了一个要求,每一桶汤他们必须搭上至少五斤红薯粉条,两桶汤就是十斤红薯粉条,宋家按十斤105文的价格卖给他们,自己就赚五文钱的差价。

这个价格,比县城粮铺卖的便宜,比自己去村子里收肯定要贵一些,但同样的,自己去收粉条肯定也会更麻烦。

看了看宋辰拿出来的粉条质量,几人想了想,都答应了。

其中定了三桶汤的男人直接定了一百斤的红薯粉条,显然对方对这门生意很有信心,也想借买粉条这件事留个好印象。

他们还想买宋家的辣椒酱,这次被宋辰无情的拒绝了,他只说辣椒酱难做,没办法大量制作。

宋辰自己卖肉汤的时候能保证老亲妈是加在汤里卖出去的,要是卖给这些人,就违反了厨神空间的规定,没办法卡BUG了。

待人走后,老两口算了一下,这样一来,即便自己不去卖肉汤面,家里每天也能挣近三两的银子,比他们自己摆摊挣得还多。

但比起挣钱,他们更担心儿子的身体。

好在宋辰说了,只要足够的休息,其他一点活儿都不干,就不会影响身体,老两口听罢这才放心。

儿子施法已经够累了,他们怎么可能还让儿子干活呢。

“爹娘,我想和你们商量件事。”

在那些人走后,宋辰拉着老两口和媳妇,开了一个家庭小会议。

“我想把镇子上的生意交给岳父岳母。”

这话一出,宋德贵和苗翠娘的脸色都变了。

“为啥啊,这生意咱们不是做得好好的吗?”

老两口担心坏了,难道儿子被他老丈人一家笼络去了?

朱满珠倒是没啥想法,在她看来,爹娘做生意和公婆做生意都没什么区别,都不妨碍她撒娇卖痴哄过来。

“爹、娘,你们听我说。”

宋辰不急不躁地解释。

“现在我们接了十二桶汤底的生意,之后的几天里,得赶紧把灶垒起来,而且按照我们家肉汤的味道,之后每天卖出去的肉汤数量肯定还会再增加,到那个时候,剁猪骨,清洗骨头,煲汤,都不是什么轻松的活。”

宋辰用眼神表示,他只负责开大招。

老两口看明白了。

“要是又忙活熬汤的事,又忙活面汤铺子的事,我担心爹娘的身体吃不消啊。”

宋辰的眼神恳切,“赚银子的本意是为了一家人过上好日子,要是把爹娘你们的身体熬坏了,那不是得不偿失了吗,哎,要不是我的身体不允许,这些活儿,我都舍不得让爹娘你们干。”

儿子的这番话,将宋德贵两口子感动得眼泪汪汪。

特别是宋德贵,他平日里一张嘴巴糊弄人,可到头来,自己也轻易的被儿子糊弄了。

他觉得自己真是大福气,儿子虽然是神仙投胎,却还是这样敬重孝顺他这个老子,他这辈子做人,真的太值了。

“肉汤铺子的生意交给岳父一家,其实就跟咱们直接卖给别人肉汤是一样的,只不过岳父一家往日对我们帮衬颇多,价钱上,就不能像卖给外人一样200文一桶了。”

老两口明白了儿子的想法,他准备以后一家人就在家里专心熬肉汤,到时候肉汤的买卖,就让那些人自己去操心吧。

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源头上,这样子不仅更轻松了,其实赚到的钱,并不比自己累死累活卖肉汤、肉汤面来的少。

而且将镇上那个铺子交给亲家,还能增进两家的感情。

朱家其实也有和宋富贵家一样的烦恼。

朱老屠三个儿子,肉铺和祖传的修蹄手艺肯定要交给大儿子,剩下的两个儿子虽然也学了杀猪宰羊的手艺,但谁家要杀猪,要找的肯定是肉铺的屠夫,这俩儿子总不能降低费用跟大哥争吧,这样太难看。

朱老屠比宋富贵更好的一点是他有银子,到时候分家的时候,可以多分另外两个儿子一点钱。

但钱总有花完的一天,做爹娘的,多少也要为儿女之后的生计发愁。

现在宋家在肉铺旁支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