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


后去自助机刷身份证排复诊的队。记得先去检测中心抽血,那个报告要等一个小时才能出。这空档刚好去做其他的检查。”

“……”

戴岚无语,他第一次遇到这么细致给患者讲攻略的医生。

这哪还好意思溜之大吉啊。

起身时,戴岚鬼使神差地回头看了一眼,看到宋意自然又放松地靠在椅背上,略微歪着头目送他离开。

宋意投过来的目光就像是一丝绵长的线,不偏不倚地把戴岚脑子里那点念头给勾了过去。

戴岚浑身一麻,后颈起了一小片鸡皮疙瘩,他知道自己被看穿了。

十分钟前,5号患者也是在和宋医生对视后,不到片刻气势就弱了下来,乖乖地当一个听话的病人。

同样的感觉现如今笼罩在戴岚心上,他对着宋意点了点头,说了句“辛苦医生”就匆忙离开了。

出门后,戴岚仔细看了一下门口的医生简介:

宋意,精神科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睡眠医学中心医疗组长……擅长焦虑症、抑郁症、双相障碍及睡眠障碍问题等的诊疗,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近十年……曾参与电视、电台科普等公益活动……参与国家自然课题3项、发表SCI6篇……坐诊时间:周三下午焦虑抑郁一门诊、周六上午心身医学二门诊。

别的也就算了,国家自然课题3项,发表SCI6篇。

在青年教师里,戴岚的学术成果算是拔尖的,但他还是忍不住在心里感叹宋意是真的强。

看着也就三十岁左右。

想到自己三十岁的时候,发了几篇A刊就傲得没谱。虽说不同学科没有比较意义,但事实摆在这,骄矜张扬的永远佩服低调含蓄的。

戴岚边感叹着自己遇上的医生还真是年轻有为,边拿出手机,摊开手中的单子依次扫码缴费。

扫码时,才看到每张单子上都有一小行“现病史”,上面写着:

患者近期情绪不佳,听旁人说话容易感到厌烦,有消极想法,觉得生活没意义,食欲较差,睡眠差,入睡困难,不排除伤害自己的可能。

“……”

靠。

“靠!医生!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无论是在门诊还是在病房,情绪最先绷不住的永远都是病人家属,而不是病人自己。

宋意对此早就习以为常,他无视了家属的嘶吼,沉默地把打印好的单子放到7号患者李强面前,然后轻轻地拍了拍诊断单——一个很不起眼的安慰性动作,成功安抚到患者,让他没有受到家属的影响。

算上规培和实验项目,前前后后加起来,宋意在月港市心理健康中心工作有七八年了。他最不喜欢接触的就是病人家属,也不止一次提过让家属和病人一起接受心理治疗的建议。

比如说现在7号这个患者,刚满十七岁,已经吃了一年的药却没有一点起色。宋意曾很直接地指出,患者的抑郁根源在于家庭,并建议孩子父母去做心理咨询。

但有些父母的傲慢不是谁都可以撼动的,医生也不行。

宋意冷着脸看向坐在自己对面的患者家属,语气淡漠道:“我从不和病人开玩笑。”

患者父亲察觉到自己失言,连忙放低姿态,近乎央求地说:“宋医生,您再想想办法,强强还小,他怎么可能就休学住院了呢?”

“李强目前的情况您自己最清楚,住院是对他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您自己也知道,三院是全月港唯一一家专门看精神类疾病的医院,心理健康中心所有的设施都是专门为病人定制的,这里的环境会比家和学校更适合治疗。”

宋意已经不想再多说什么了,可李强的父亲仍在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可是休学真的会很耽误成绩的,明年再去上学时,怎么可能比得过那些已经努力了一年的学生呢?而且马上就要高三了……”

李强父亲说的每一句话都让宋意感到厌烦。

一年来,这些话已经被李强的家长翻来覆去地强调无数遍了。他无法想象这些话落在患者自己心里是什么滋味。

宋意站起身,把手搭在李强的肩膀上,低头和他说:“你先去外面待一会,我和你爸爸单独说几句话可以吗?”

李强点了点头,没说话。

宋意放在他肩上的手没松开,“就站在门外等,不要走远。好不好?”

“好。”

这句“好”,声音沙哑得很。

个中情感复杂到何种程度,宋意此时此刻无暇分心去思考。

李强离开门诊室后,宋意方才和善的面孔一扫而光。

他怕李强在外面听到,于是声音放得很轻:“李强的第一身份是个病人,准确地说是严重抑郁且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而不是个高二学生。我应该不止一次和你说过,父母的情绪是孩子的镜子。你这么激动,他从镜子里看到的就是一个失败的自己,进而更加自卑和自我厌恶。你只有表现得越平静,他才会越来越觉得这个病无所谓,才会有转好的可能。”

言尽于此,再说就没意义了。

宋意不想听对方祥林嫂似的再说些有的没的,赶紧交代了住院事宜,并表示如果选择住院,自己会尽量给李强安排好相处的同龄人室友。

医生能做的太有限了。住院的选择权永远都在病人及其家属手里。

宋意不知道李强最后是否会选择住院,就像他不知道戴岚是否会按照门诊处理去做检查一样。

李强和他父亲走后,宋意略感疲惫地靠在椅子上。

刚刚连续看的两个病人,一个三十四岁,一个十七岁,年龄差了整整一倍,但宋意总是忍不住把他们两个联系到一起想。

想着想着,宋意麻木地伸出手按下叫号键。

每次坐门诊都要看好多病人,内科就是这样,日常工作除了门诊就是病例。单今天下午,宋意就陆陆续续看了三十个号。

可一直到下班时间,他都没有再见到戴岚。

意料之中的事,宋意的情绪没什么波动,这世上他力所不能及的病人太多了。

虽然,宋意很想帮戴岚一把。

宋意不认识戴岚,但这个名字却早就听过——月港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有一篇写“现代社会偶合家庭”的论文火得出了圈。

当年宋意从知网看过那篇论文后,还特意在百度上搜过这个人,没想到最先出现的搜索结果竟然是个B站视频。

原来戴岚还是个学术圈up主。

戴岚的B站账号发过好几个关于女性主义和社会调研的科普视频。宋意当时也是闲得没事干,把热门视频按顺序挨个看了一遍。

视频里戴岚挺幽默的,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都能被他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解释清楚。

这是个好老师,一个接地气的知识分子。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