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8


基。

几乎在顷刻间,整个行山府大大小小的门户前都挂上了白幡,百姓们与天同悲,出门不再穿颜色鲜丽的衣裳,姑娘哥儿也不再带各种环佩珠钗,整个府城从前几日的姹紫嫣红陡然成了黑白两色。

不过,科举乃是国之大计,先皇遗诏,一切科考按时举行,不得延误,不得有徇私舞弊现象出现,违者重罚。

何似飞做俯卧撑的时候想,老师现在应该动身去京城了吧。

现在气候回暖,希望老师一路顺利。

那边乔影自从收到何似飞送的诗作后,整个人闭门不出,甚至好像下意识的回避与何似飞接触。

何似飞对此并无感觉,他趁自己空闲之余把府城的主要干道又走了一圈。不同于第一回逛,这回,因为他的诗作在府城文人圈中出了点小名气,偶尔碰到一些陌生书生,他们都会对何似飞打声招呼,有些直接给他下了帖子,约府试之后再继续交流。

何似飞来者不拒。

这种约定本就履行无期,只是日后若能京城相见,才会重新正儿八经的叙旧,再开始一段交往。

乔影这几天在房里偶尔看一看何似飞写得诗,偶尔又心烦的把那张纸用毛毡盖住。但盖住后过不了一会儿又忍不住拿出来继续看。

还有那朵小海棠,被乔影用一个价值数十两银子的镂空小木盒装起来,现在已经有些枯萎了。

乔影原本想将这朵海棠保存的久一点,却不知该如何做。要是他身边那俩丫鬟在就好了,她们一定懂得怎么保存。

直到先皇驾崩的消息传来,乔影的小心思才收敛了。

他虽然跟姐姐不算亲近,但姐姐是先皇的贵妃,先皇驾崩,她该如何?能不能顺利成为太妃?

第74章

陛下驾崩的消息总算把乔影的心思从那朵半开海棠和那首《春暮游熙园·赠晏知何》上转移了出来。

他先是一懵, 后来满脑子都是大姐。

大姐怎么办?按照当朝律法,先帝的妃子好像只有一个可以升为太妃或者太后,其他的要么在尼姑庵度过余生, 要么就得……殉情。

不管是尼姑庵还是殉情,这结果都是乔影所不愿看到的。

虽说乔影这个年纪,很难理解挚爱之人去世的悲伤,也很难共情, 但他是真心担忧大姐的处境。

在那个家中,没有什么人是真心对他好的, 甚至他的出生都是经过缜密算计的。自从祖父过世后,家里的人基本上都对他不闻不问,只有奶妈照顾他起居。

反倒是这个才见过寥寥数面的大姐,只要给家里寄信或是赏赐东西, 总会有乔影的一份。

这些乔影都记在心里。

乔影与大姐年岁相差颇大,他刚出生那会儿, 大姐已经及笄了。随后, 大姐因为钦慕襄王风采, 远嫁襄殷, 那是襄王的封地。

可以说,小小年纪的乔影第一回意识到自己真的有个大姐,还是襄王登基,大姐回京的时候。

即便乔影无论如何跟大姐也称不上‘感情深厚’, 但相比于家里其他人,乔影还是比较喜欢自家大姐。

算算年岁, 大姐在十五岁及笄时就嫁给已经三十八岁, 且有两个孩子的襄王做王妃。当时,襄王大儿子, 也就是如今的太子,已有七岁。

襄王是个痴情种子,到了封地后喜欢上当地一位太守之女,八抬大轿娶为王妃。没想到两人成亲十多年还没有子嗣,可襄王又不肯纳妾,最后女方为了给他留下孩子,铤而走险,服用了虎狼之药。

结果,孩子是有了,还是龙凤胎,但王妃在生完孩子三个月后便撒手人寰。

乔影的大姐乔静是在十三岁那年,随着祖父出征时遇到的襄王——一见钟情。可能男人的深情总是有时效性的,在两年的边塞生活中,襄王终于抵不过这个笑容可爱小姑娘的纠缠,抛却了为‘前妻’守节的念头,答应去她家下聘。

襄王心胸豁达,身为孝宗长子,当不了太子就甘心当一个闲散王爷。他知道很多有趣的民间传说,知道哪儿的鸟儿好捉,知道哪一家苍蝇馆子的面条好吃,总能带给小姑娘乔静一些新奇的体验——成亲后,两人确实过了几年快活又肆意的日子。

直至,京城内的皇帝和皇子们都死完了。

襄王不得不携妻带子回京,入主皇宫。

这时候,襄王开始忌惮乔家的背景,他没有立乔静为后,只是封为皇贵妃。

不过,后位空悬,皇贵妃执掌凤印——襄王倒也没打压自己的小妻子。

但这男人终究还是选秀、选妃,充盈后宫。

乔静见到襄王的次数便少了,再加上她滑胎了两次,日后不好再生,只能把心思全用在教养太子身上。

偶尔乔影逢年过节跟随母亲入宫时,乔静还会单独给他准备一份颇丰的小礼物,可见是真心把他当弟弟看待的。

想到这里,乔影再一次用毛毡盖住何似飞的那首诗,只是将海棠花置于桌案前,随后磨墨,写信。

大姐对他的照顾,乔影能感觉到。

所以,不管他这封信有没有用,乔影还是想写下来寄送去京城。

「静姐,展信佳。

弟今闻先帝驾崩之讯,深感悲恸……却因近日不在京城,无法伴于静姐身侧,望静姐早日抒怀……

照弟敬上」

乔影小名照儿,是祖父亲自取的。当时乔淞远为了讨好亲爹,说直接把‘照’作为乔影的名字罢,但被亲爹阻止了。

“我已经半截身子入土,照顾不了这孩子太久,你是他爹,日后要养他育他,你为他取名字罢。”

乔淞远当时听到这句面色呆楞了一下,完全没想到亲爹看穿了自己的小心思,而且还在敲打他。

自从祖父过世后,除了阿娘,就鲜少有人叫乔影照儿。但大姐回京后,偶然得知此事,回回总喜欢叫他小名。

于是,乔影信中就如此写下了。

此刻,京城,皇宫。

跪守在先帝棺椁前的女人身穿素衣,满头青丝尽数垂下,她目光空洞,无悲无喜,像个随便碰碰就会碎裂的瓷娃娃。

大殿内所有太监婢女皆被屏退,空空荡荡只剩下乔静和一副华贵的棺椁。

跪着的乔静身后传来脚步声,那声音不轻不重,缓缓走进,最后,一抹明黄的衣角映入乔静视野。

太子,现在或许可以称为新帝的男人半蹲下,低声说:“母妃切勿太过忧伤,朕会心疼……”

“齐允毅!”方才还毫无反应的乔静在听到这话后厉声斥责,居然叫了新帝的名讳。

出于意料的,新帝并未生气,甚至还低声笑了出来:“母妃还知道生气就好。”

说完,转身就走,等他出了殿门,立刻有太监进来,搀扶着乔静回宫歇息:“娘娘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