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4
听说招伙计或是男工的,还从未见过有招妇人每日上值做活的地方。
所以这实在难得的机会,可没人愿意错过。
话说,身为女子,日常做惯了衣衫裤袜,哪还有不会针线的道理。而那些既会针线又懂刺绣的妇人,更是前所未有的挺直了腰板。
招工告示上可是说了,工钱依着做的活计结算,做的越多,工钱也就发的越多。
至于会绣活的女工,若是活儿做得好的话,每个月四、五百文工钱肯定是有的。
一听居然有四、五百文,妇人们走起路来都是带了风的,这可比她们在家绣荷包挣银钱多了。
至于岁数,倒没怎么规定,反正眼睛老花肯定是不行的。
这样的放宽条件,让那些年纪略大,家中生活拮据的农妇们也看到了希望。
也所以,今日一大早,妇人们都早早聚集在冯氏作坊这边了。
约摸过了小半个时辰,冯氏妯娌三人过来,一起过来的还有高翠、秦荷花,以及王云香和丁菊。
几人都用布帕包了头发,再换上窄袖罗裙,看着干练非常。
见门口已聚满了人,冯氏几个也没耽搁,很快让家丁们去作坊里抬出几张桌凳。然后冯氏和王云香搭档,周氏和高翠,刘氏和丁菊,接着各自往凳子上一坐,就开始了招工事宜。
虽府里跟了好几个维护秩序的婆子过来,可报名的妇人和姑娘们没等婆子们开口,就自觉的排成了三队。
看着面前一眼望不到尾的队伍,再想到此次她们要招的人数,冯氏、周氏还有刘氏,妯娌三人心里是忍不住的紧张。
她们倒不是紧张待会儿该怎样挑人,而是这么多人招来之后,做出的针线和绣品到底卖不卖得出去。
若是都砸在手里,那可真是想想都吓人啊。
不过,妯娌三人很快就想到了先前京城铺子里每个月的营收,那可是一月胜过一月呢。
再说,远秋可从来没有拿错主意的时候。
所以,怕啥。
这样一想,妯娌三人提着的心,不知不觉都放了下来。
“你过来坐下”,冯氏招呼着排在自己面前的妇人。随后问道,“叫什么名字,会做些啥?”
一旁的王云香,则快速拿起毛笔打开册子,准备把对方的名字以及擅长都记在纸上。
年轻农妇还是头一回遇见这场面,一时嗫嚅着不知该怎样开口,手指更是捏着衣摆搓了又搓,可想到家中的困顿,她便壮起了胆子,“禀夫人,小妇名唤秋娥,姓冯,会做针线,也会一些简单的刺绣,对了,小妇还会打络子。”
冯氏没想到一开头就遇到一个与自己同姓的本家,心里不免生出了好感。
听到对方还会刺绣后,冯氏就让她去了隔壁桌的秦荷花那里。
秦荷花这边可有不少已描了花样的绣布,这是专门给那些说自己会刺绣的人试手艺用的,好看看对方是不是真如自己所说的会做绣活。
年轻农妇接过绣布和针线,很快按照上头的花样绣了起来。
只见针脚匀称,动作熟练,一看就是做惯了绣活的。
冯氏满意,随后又问,“进了作坊之后,须得按时上值,家里能让你出来做活吗?”
这个问题肯定得事先问清楚,如果腾不出空来,那么作坊也只能不招用了。别到时这样那样,各种理由不按时来上值,岂不麻烦。
一听这话,年轻农妇忍不住激动,“能的能的,家婆与夫君都是同意了的。”
冯氏点头,当即让王云香在这妇人的名字后头打了一个勾,这是确定下来的意思。
“五日后你过来报道吧。”冯氏说道。
年轻农妇连连点头,“诶诶诶,多谢夫人多谢夫人!”
说罢,她已是笑容满脸。
这模样,看在其他妇人眼里,忍不住的羡慕,不过她们的手艺也不差呢,想来也一定能被招进作坊才是。
……
今日与冯记作坊同样忙碌的,还有城西的周记作坊,不过这边招的都是男工。
至于要求,只要略懂一些木工活就行。
而这样的要求,说白了,等于没有要求,特别对刚搬进城里的村民来说,哪个不会一些简单的木工活啊。
就像这次盖房子,那屋梁和檩条,还有门窗啥的,可不都是他们自己动的手吗。
虽村民们做出的成品,不如木匠师傅来的精细,可也是能用的。农家人没这么多讲究,好些东西只要能用就成。
……
等忙活好了永宁城这边的作坊招工,一行人又很快去了定胡县那边。
同样是冯记作坊招女工,周记作坊招男工,也是忙了两日才把事情忙完。
而林远秋,这几日也没歇着,他把上次买来的抽绳袋交给了冯氏,让娘和大伯娘她们先琢磨着做法后,他又画了好些新的手袋款式来。
有他先前已经想到的在布袋上缝上各色绢花的样式。还有就是填充了棉花的小布偶样式,如兔子、鲤鱼、蝴蝶这些,想来这种款式的布手袋,一定能让不少女孩子喜欢。
除了这个,林远秋又画了大大小小几十张禅意花样,和先前一样,每幅画上都有一句人生感悟。
如:人生无常,心安便是归处。
如:随缘自适,烦恼即去。
又如:知足常乐,风清月明。
虽句句平朴,可含意深远。
此次的画样,林远秋并不打算绣在书签或是书袋上,而是准备用绣布让人直接绣成一幅幅画,然后再装上木架子做成一个个画框,就是可以摆在桌上,或者挂在墙上的那种。
摆放在桌子上的画框,林远秋特地设计了后头带三角支撑的样式,跟前世的相框一模一样。
考虑到这些东西一经面市肯定会被人学了去,所以,林家人还跟先前一样的做法,那就是,先攒货,等攒够了量,一次挣笔大的。
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打算,此次永宁城和定胡县共招女工六百人,其中会绣活的就有三百多。而男工要相对少一些,不过两城加起来,也有两百之多了。
有了这么多工人,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能攒下不少货物出来。
而冯氏她们,自开工的那日起,就日日忙在作坊里了,今日永宁城,明日定胡县,抓绣工,盯针线,争取每幅绣图和每个抽绳布袋都能做到没有瑕疵。
至于林大柱林二柱,还有林远枫他们,也同样忙碌在两个周记作坊里。
为了能让这些禅意画卖上好的价钱,林三柱还多加了一道工序,那就是让人给木框上了漆,且用的木漆颜色,正是现下最时兴的朱棕色,看着大气又不失文雅。
林远秋再次感叹他爹的聪明脑袋瓜子,这若是在现代,自己保准是个富二代。
……
每隔上十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