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2


和“乱”两个字来形容。而穷,倒不让人担心,反正忍一忍,熬过三年任期就成。可乱,却不是那么容易避开的,特别与北元交界的那些地方,也就是汾州府这边,时常会有异族部落过来扰民,和抢夺粮食。虽有鸿虎营常年驻守,可待过兵营的钟荣知道,能得了鸿虎营守护的,怕也只有离它最近的几座城池了,比如汾州府和大同府这边。

而像女婿的永宁州和定胡县,就很难得到鸿虎营的力了。

钟荣基本可以肯定,要是遭到小规模的突袭,怕也只能靠自己“消化”。而若是大面积的,那么等鸿虎营的兵卫赶过来支援时,这边已经被破坏的差不多了。

唉,女婿这回的差事,不轻松啊。

钟荣很快想到了自己,想再回泾州大营复职已不太可能。

这两年他也寻了不少门路,可年纪大的武官,会接收的署衙基本没有,真没必要再巴巴盼着能当差的可能了。

所以,钟荣已下了决定,既然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就去助女婿一臂之力吧。

他这个当岳父的,虽做不到出谋划策,可拳脚功夫还是能顶上用场的。

钟荣是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可行,好快他就把这事与妻子说了。

周氏自是点头赞成的。

话说帮女婿不就等同帮了自家闺女吗,何况只有女婿好了,闺女才会跟着过好日子不是吗。

其实周氏还想说的是,如今他们家好不容易是个大出息的女婿,自然得护好了才是。

至于钟锦安和钟锦华,在听了父亲的打算后,两人毫不犹豫地与父亲站到了一起。

作为守城兵卫的他俩,每日立在城墙上十分无聊不说,还看不到一丁点前景。

所以,与其日日荒废日子,还不如给妹夫搭力去。

于是,考虑清楚的父子三人,吃了早饭就兴冲冲往林府来了。

而高翠、秦荷花,还有王云香和丁菊,原本心里就七上八下没个章程呢,她们自然也想跟着夫君一起。可想到此去路途遥远,恐怕会成了拖累,这会儿听到五弟妹的父兄竟然也要去塞北,也很快把这事拍板了下来。

在高翠她们看来,五弟妹的父兄可都有好功夫在身呢,有他们几个在,不管在去的路上,还是往后在州城里,都能多了保障。

且秦荷花和高翠,还有王云香丁菊都已经商量好了,那就是,等到了塞北后,她们跟孩子们尽量少出门就是。

在几人的认知里,只要一家人能日日待在一起,就比什么都好。

……

虽张清远已外放了知县,可散馆的考试,还是得参加的。只不过这会儿一众庶吉士们都没了看书的心思,因为他们也是才知道,原来林大人被外放到塞北去了。

这可是塞北啊。

想想丁大人的南直隶知州,再想到永宁州只是散州,所以,哪怕同为五品官阶,可林大人的永宁知州,比起丁大人的直隶知州,要差上一大截呢。

由此可见,考中头名状元,也不一定会比榜眼混的好啊。

……

第182章 热火朝天

顾平他们之所以难以理解,除了林远秋曾经状元的身份,更主要的还是圣上对他的看重。不然也不会时常召林修撰进宫讲经史了,且还赏了好几回。

没想到如此喜欢的臣子,居然被外放到了塞北,这怕是任谁都想不明白圣上的做法吧。

若说被人给撬了位置,根本不可能,那安州知府的位置明明还空缺着呢。

想不通啊想不通。

众同年的各种猜测和感叹,以及脸上偶尔露出的同情,并未影响到林远秋。且林远秋也没有像他们预想的那样,一副备受打击的模样。

有啥可打击的呢,其实仔细一想,到哪里不是当官过日子。都说心中有诗意,处处是美景,自己虽做不到满目春和景明,可把日子过好的本事还是有的。

何况他只不过去塞北待上几年,又不是人生到达了绝境,有啥可受打击的。

于是今日的林远秋,依旧与平日一样,该如何依旧如何,安之若素,惬意自在。

等看到官厨又蒸了荷叶鸡时,林远秋还跟往常一样,让抬饭小吏快去帮自己买几只过来。

只是在小吏转身离开时,林远秋把一只绣了如意花纹的荷包悄悄塞到了他的手里。

因着有衣袖遮挡,所以并无旁人看到。

这只荷包是林远秋昨晚就准备好的,原本他的打算就是想趁着今日午饭时,拿给抬饭小吏的。

荷包里是一张二十两的银票,这并不是打赏,而是林远秋的答谢。答谢这三年来,人家对自己的有求必应。

这世间并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人家一没拿你的俸禄,二没吃你家的饭,凭啥帮你做这做那的。是以,自己今日的答谢,是应当应分的。

虽在翰林院当差,可小吏的薪俸并不高,特别像这种帮着打杂的,每个月只有八百文的月钱,以及一年五斛的粮食。

所以,在看到荷包里竟然是一张二十两的银票后,抬饭小吏的好心情足足保持了小半年。

……

林远秋修的纪传史书已全部完工,一套共有九本。

这样的修史量,在修史馆一众官员中,算是拔尖的存在了,可见在翰林院的这三年,林修撰并没有一丁点混日子的情况。

新官任满三年后的考核称为初考,在考评送到吏部之前,得有衙署最高官员填写上评语。

方掌院没有半点犹豫,提笔蘸墨后,直接在林修撰的考评栏里写下了一个“优”字。而后再把自己的官印摁上。如此,一份考评算是完成了。

而同在一张桌案上,另几份考评正摊开,晾着上头还未干透的印泥。

此时,若林远秋在这里的话,肯定会惊奇的看到,这会儿除了他的考评上写着“优”,其他人的,方掌院写的都是“良”字。

可见,对于林修撰的表现,方掌院有多认可和满意了。

只可惜林修撰的外放文书已经下来,不日人家就将启程离开京城了。

唉,方掌院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林修撰这一走,他们翰林院可是少了一位聪慧的进讲经史者了。

不过,想到不日后的会试放榜,方掌院释然了许多。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过不了多久,新一榜的进士们又将诞生。而最优秀的那几个,自然又会往翰林院来。状元、榜眼、探花,以及十多位的庶吉士,想来这些人当中,定有如林修撰一般聪慧过人的吧。

……

只要一想到过了今日,自己便不用再往翰林院来了,林远秋心里就有些不舍。

再想起自己刚来翰林院时,心中曾有过的在修史馆一直待到致仕的打算。

果然,人生充满了不确定,而他能把控的,怕只有依旧平和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