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9
地给隐瞒了下来。
在林三柱看来,他家狗子还是岁数太小,见识太少了。
也不想想单六亩水田就要四十多两银子了。
再算上压箱银,还有四季衣裳、布匹箱笼,以及子孙宝桶等物件,零零总总加起来至少得五十多两银子。
往后春燕她们出嫁想超过这份嫁妆去,怎么可能。
所以他这个当爹的,只能替说大话的儿子瞒着点了,免得到时做不到,多不好意思啊。
周氏一直都是个聪明的,等吃了早饭回到房里后,就想起了昨晚公爹特地喊远秋到东屋的事。
还有,之前公婆他们可是从未说过要给春梅陪嫁田产的事呢。
所以,这六亩嫁妆田,不会是小侄儿提出来的吧。
这样想着,等妯娌三人坐在一起做绣活时,周氏特地套了冯氏的话,很快就被她给问了出来。
像这种能给自家儿子落好的事,怕只有傻子才不说呢。
是以,冯氏干脆借坡下驴,把昨晚相公偷听来的话,一五一十全给抖了出来。还特地说了往后等春秀、春燕,还有春草她们出嫁时,也都是这样一副嫁妆来着。
直听得刘氏合不拢嘴。
而周氏,心里对林远秋的感激,已是无以言表了。
周氏清楚的知道,她的春梅,若没有这个弟弟的帮衬,如今怕也只能嫁到一户普通的农家吧,更别说还有这般体面的嫁妆了。
……
这次的两天旬假,林远秋是在忙碌中度过的。
如今家里正是忙着做柿饼的时候,他自然得帮着一起了。
等大清早就上山摘柿子的几个人回来后,林远秋就加入到了削柿子皮的队伍中。
除了削柿子皮,他还跟着三哥四哥一起给柿饼翻个。
也终于知道为何他俩最爱做的就是这个活计了。
只见两人一个转身,很快就各自叼了一只柿饼在嘴里,且林远柏还贴心的给他递了一个过来,“喏,五弟,这个最大的给你,快些吃,可别被咱奶瞧见了。”
没等林远秋把柿饼接过,就听他奶的大嗓门在灶房门口响起,“你俩给我说说,这是吃第几个了!”
说着,抡着大扫把就过来了。
林远秋赶忙把伸到一半的手给收了回来。
自己还没接到呢,应该不算吧?
……
第78章 远松成亲
忙碌中,时间自然过得快,明日又要去学堂了。
这次收拾书箱时,林远秋并没有把全部砚台都带上。
而是从中挑出几只款式和用料好的,又放回到了抽屉里。
毕竟像这样的砚台,若买一只全新的,须得花上四、五百文。
所以,林远秋还是准备依着自己先前的想法,等找了合适的理由,就给家中的兄弟姐妹每人送上一块。
至于合适的理由,等林远秋看到抽屉里的千字文时,立马一拍脑袋,他是不是傻啊,不是早有个极佳的由头摆着吗。
如今抄书挣银钱的事已过了明路,自己完全可以说,砚台是用抄书挣来的银钱买的啊。
只要不是一下子把所有砚台都拿了出来,就绝对没有问题。
还有,到时自己就说这是二手砚台,价钱要比新砚台便宜好多,所以一时没忍住,就买下来了。
这谎话编的,林远秋想想都有些脸红。也不知道以后要不要用更多的谎话去圆。
唉,不管了不管了,先说了再说吧。
想到大堂哥还用着自己先前的磨刀石磨墨法,林远秋觉得自己很有必要现在就给他送一块过去。
这样想着,林远秋就从抽屉里拿出一块刻着如意祥云的松花石砚,快步去了林远枫那里。
此时天色已晚,且高翠还在月子中,林远秋便没进屋里,只敲门把大堂哥喊了出来,“大哥,这是我偶遇的一方旧砚,看着卖价有些实惠,便忍不住买了下来,想着送与大哥用正合适。”
说罢,林远秋就把手中的那方松花砚递了过去。
林远枫没想到五弟会送一块砚台给自己,接过之后忙连声道谢。
其实他也早有买砚台的心思,只是一想到那好几百文的价钱,又有些舍不得。加之平日里用墨的时候也不多,所以就只买了墨条,继续用着那半块磨刀石了。
想到半块磨刀石,林远枫立马记起,三叔敲断磨刀石用来磨墨的事让奶知道后,被追的满院飞奔的场景。
当时林远枫想的是,三叔为了能让小堂弟念书习字,算是想尽一切法子了。
显然,林远秋也记起了这件事。
是以,等回到房里后,他拿起那只他爹扛了几百袋粮食才买回来的砚台,又仔细端详了起来。
小巧的砚身,盖上刻了一只展翅高飞的白鹭。虽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可每次见到它时,林远秋心中都有一丝宛如初见之感。
这辈子自己肯定还会有别的砚台,可林远秋知道,日后的砚台,哪怕再知名再用料考究,都不及这只在自己心中的位置。
……
才卯时,林远秋就醒了。穿上衣服叠好薄被,下炕后,他就把昨晚画的几张图,全都卷起来放到了书箱里。
昨晚他看家里余下的颜料这么多,特地又画了一套四联屏,是四季景色的写意山水来着。
林远秋准备待会儿送画到胡掌柜那里时,把这几张图也给卖了。
眼下对他来说,除了用心念书,剩下的就是挣多多的银钱了。
……
每到回私塾的这天,冯氏都会早早起了床,好给相公跟儿子做早饭吃。
碗橱里的面粉是吴氏昨晚就放进去的,满满一大碗,放在一起的还有四个鸡蛋来着,这是用来做鸡蛋面的。
做饭对冯氏来说并不拿手,以前她在娘家时,除了忙着刺绣替家里挣银钱,其他活计都没怎么做过。所以哪怕已做过好多回,这会儿还是没个章程。
就知道会是这样,周氏走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副手忙脚乱的样子,她有些想笑。三弟妹这双手绣花时灵活精巧,可只要一做饭,就成棒槌了。
“三弟妹,我刚去地里摘了青菜回来,你快去洗了,待会儿下到面里,肯定好吃。”说着,周氏接过冯氏手里和面的陶盆,“这边让我来吧。”
看到大嫂又特地起早过来帮她,冯氏嘿嘿偷笑,这下相公跟远秋就不用吃她做的面疙瘩了,大嫂烧的鸡蛋面可是顶顶好吃的。
“大嫂,你说我咋这么笨呢,这都跟着学了好多回了,可打出来的面条下到锅里就成了疙瘩。”
周氏加水和面,动作爽利,“急啥,依我看,弟妹这叫有福之人不用忙。日后指定高门大宅住着,丫鬟婆子侍候着,哪还消你自己动手做饭啊。”
刘氏拿着刚洗好的青菜走了进来,听到这话,连连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