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5


反正没一个能入眼的,都比不上已故多年的荀叔慈。

他想着这种症状应该就是标准的白月光情节了,陈老爷子若是清醒,必然不会背后吐槽别人的。

陈纪专心学问与教养家中子弟,这两年安定下来后整理了年轻时遭党锢后写下的东西,以及漂泊在外断断续续所注言论,整理了一本《陈子》,凡数万言。

荀晏尽力配合,在陈群与荀祈背后的‘帮助’下,倒也能和陈纪就着经义著书辩得有来有回。

陈纪对着友人比待他人都放松了许多,滔滔不绝讲着,但声音仍是慢慢微弱了下来,最后他仔细看向了友人的面容。

“叔慈多年未老也。”他喃喃说道。

荀晏憋了半天,勉强憋出了一句:“元方亦盛年。”

陈纪幽幽道:“我已垂垂老朽,何来盛年?狸奴何必与我说笑?”

啊。

荀晏与陈纪对视,老爷子目光清醒,眼底已有笑意。

荀晏缓缓收回了搭在陈纪手背上的手,欲哭无泪的笑了笑,“多有得罪,还望伯父莫要见怪。”

“还得见怪,”陈纪道,“面色如此,必是带病而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何能不自惜?此第一错。”

荀晏连连点头。

老爷子继续训斥:“学问生疏,皆是长文与伯旗提醒,此第二错。”

最后他上上下下看了看逐渐萎靡成鸡崽的荀晏,说道:“直呼长辈表字,此第三错也。”

“噗嗤。”

荀晏转头看向了一本正经的荀祈,只感觉他的嘴角在不断抽搐,一旁的陈群仍是面无表情,但荀晏偏偏觉得他眉眼间多了一缕极浅淡的笑意。

“此三错,老夫虽非荀氏长辈,亦是汝父平生至交,清恒以为该如何罚?”

陈纪咳嗽了一声问道。

荀晏坚强的挂起了对长辈特攻的笑容,一手摸向了陈纪的手腕,一边道:“晚辈不才,于岐黄之道尚有所通,不若为伯父瞧一瞧。”

“不必,”陈纪有些嫌弃的把手塞到了被子里去,“清恒自己尚且如此,还为他人看病?”

[噗嗤。]

荀晏感觉自己又一次受到了暴击。

陈老爷子指了指放在边上的竹简,道:“便罚你抄录回去,仔细研究,研究到病愈为止。”

荀晏被扫地出门了,抱着一大堆的竹简,他惆怅的看着外头的荒野。

“叔父?”

荀祈自后头走来,接过了那堆竹简,“陈公看重叔父。”

“我知……”

荀晏低声道,望着身后安静的庭院,终究是叹了口气。

“行矣。”

他终究又要告别一个故人。

两日后,陈纪陈元方与世长辞,享年七十有余,也算是这个时代的高寿了。

————————————

曹操收到这消息时正一个人躲在营帐里生闷气。

其实他刚刚完成了一个古今少见的奇迹,以少敌多打败

了袁绍大军,借乌巢被烧与张郃来降之势大破袁军,逼得袁绍只得弃军渡河逃亡。

那场在官渡上演的大战注定要留名史册,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扬名于世。

但他的烦心事显然比较多。

他看了看手中的信件,唤来了曹昂。

陈纪身居高位,是重臣,他的名气极大,资历极深,在士林中的名望极高,最关键的是,他是个道德家。

一个几乎完全符合人们对于名士道德品性想象的人……

“前线暂无要紧之事,”曹操嘱咐道,“子修替孤归许都为陈公吊丧。”

他对于自己的长子是满意的,虽然他有时候显得有些过于仁厚,但他仍然是能决断的人,这次奇袭中领兵阻击了袭营的袁兵。

曹昂领命,却见父亲陡然长叹一口气,道:“先唤人将那些书信全搬出来吧。”

光天化日之下,甲兵正一轮又一轮的将书信简牍抱到了空地上,堆积得老高。

曹军中几乎有点职位的大小军官,谋士文吏都被召集到了这里,他们大多不解其意,又或者手中冒着冷汗,面上仍然言笑自若。

他们窃窃私语着,紧张的气氛却不知不觉中蔓延了开来。

这些书信都是袁绍匆忙离去后留下的,被曹操缴获,如今他令人将它们全都搬出来。

曹操来得比较晚,他一手按剑,身披甲胄与赤色披风,站在前方扫过围绕在边上的大小官吏,被看到的人都不敢与之对视,纷纷低下了头来。

他视这怪异的气氛如无物,在一片寂静中蓦然长笑出声。

“袁绍强盛之时,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他命令甲兵道:“烧!”

士卒将早已准备好的火油泼上,大火熊熊燃起,将其中不知写着何,又是谁人所写的书信都卷入火舌之中,化为一缕灰烟。

曹操淡淡看了眼那火光,也不回头看诸人的反应,转头便离去。

其实他对于那些信件的内容心知肚明,其中有大半,是许都与军中之人与袁绍的通信,信中会说些什么不言自喻,但如今也没有必要清查。

“可明白?”

他转头问边上的曹昂。

曹昂答:“稳定人心之故。”

“善,”曹操道,“今虽取胜,而袁氏未亡,降者新附,若要清查,必是人心浮动,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强弱已然更易,不查亦无损于身。”

“孤还有一烦心之事,子修可知?”

曹昂看了看他父亲仍是如常的面容,有些艰难的吐出了两个字:“降兵。”

官渡大捷,袁绍败走,本是好事,但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七八万之众的降卒。

曹操摩挲着剑柄上的玉石,其实应该如何决断,他心中已然有数,但该不该那样,就连一向自认杀伐果断的他都为之踟蹰。

“子修以为当如何?”

他将这个难题抛给了曹昂。

曹昂顿时陷入了沉默,迟迟未语。

曹操似是也没想要他的答案,他从怀中取出一只锦囊递给曹昂。

“此次归许,汝可询问锦囊中所记之人,切记,此事不可告知于他人,亦不可将其策透露。”

曹昂接过应是。

第140章

哭声凄凄切切,若断若续,悲意顿起。

“长社钟氏赠赙礼钱帛千,车一乘……”

“颍阴荀氏赠赙礼……”

吊丧者身着白衣,将所赠赙礼交予侍者,跨入门内,能见吊丧者约有数百人,怕不是半个许都的世家都来了。

荀晏远远的能看见是陈群在主持丧仪,大兄拽了拽他的衣袖,他开始一起哭。

吊丧得哭,这是常识,但就算心中悲痛,哭上那么久也是精疲力尽,他抬眼望去,满屋子的人,或是与陈纪有交情的,又或是几乎从未有交集的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