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6
一下自己沾满油迹的手。
“乱臣贼子,杀之又有何残暴?卿为何怜悯于这些人,莫非……卿亦有不臣之心?”
他的话语逐渐冰冷,直到最后冷冰冰看着那人。
那位大臣似乎忍无可忍,一把推翻了面前的桌案,怒道:
“乱臣贼子?我看,汝才是那乱臣贼子!”
边上那西凉兵已不容他继续说下去,一戟架在他的脖间,只是这人此时已视死如归,开始谩骂起来,似乎要将这些时日的不满发泄出来。
“杀!”
董卓怒目圆睁,怒喝道。
鲜血溅起,帐中归于宁静,只有一颗仍然不愿瞑目的头颅睁大着眼睛看着这一切。
权柄在握的董太师终于心满意足,重新坐了下去,他侧目看向了身边一直沉默不语的公卿。
“司徒似乎有话要说?”
他问道。
司徒王允似乎才发觉帐中一事,他抬起了头,恭敬说道:
“叛军之人本该就是这般下场,太师不必忧心。”
董卓哈哈一笑,愈发肥硕的身子在坐席上颤动着,他开始招呼着帐中诸大臣继续这场血色的宴席。
王允低下了头,咬了一口盘中炙肉,却一丝鲜美也无法尝到,只有无边的苦涩与怒火。
他垂下眼眸,将一切不甘与狠意掩藏下来。
这场令人难以下咽的宴席持续了许久才结束,相比起宴席,这更加像是一场处刑,在座之人中只有董卓能够饮食自若,其余公卿皆敢怒不敢言,直至最后接近麻木。
待得车驾回到司徒府上,王允才算是松下了一口气,只是仍不敢真的放松,他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太多的谋划没能完成。
“司徒,人已带到。”
府中不起眼的小厮上前来,低声说道。
“好。”
王允抚着腰间玉带,应道。
————
荀晏其实对于司徒府不陌生,司空府离这里近,荀爽在京时,他也时常能见到这位颇得董卓雅信的司徒。
他被请过来以后等了许久,说是王司徒去赴宴了,尚未归来。
待天色微沉之际,那位三公之一,权势只在董太师之下的司徒终于走了进来。
他看上去确实行色匆匆,衣角上还染着深深浅浅的血色,不像是去赴宴,而像是从什么战场上刚刚下来。
不过对于这位心存反心的司徒来说,和董卓的每一次交集恐怕都是一场战役吧。
“司徒
。”
他起身辑礼道。
王允深深看了眼这还差一些年岁才及冠的年幼少年。
他突然有些感慨,昔年他也多次见到这个孩子,荀慈明宠爱这个年幼的侄儿,他也从未将这个孩子放入计划之中,只是现在他却主动跳了进来。
“慈明言,荀郎字清恒?”
王允跪坐于书案前,问道。
荀晏点头应道。
司徒的耳目果真遍布各处,当日都亭侯府上的事他似乎亲眼所见一般,又或者说,王司徒格外重视吕布,他将这位董卓义子纳入了计划的一部分。
那将吕布勾走了心的美人,恐怕也与王司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王允笑了笑,荀晏这才发现,这位早年曾在黄巾之乱中披甲上阵的名士已经不再年轻,他的眼角眉梢已经蔓上了丝丝细纹,容貌沧桑而憔悴,只是目中却有种不曾熄灭的光彩。
“美人计而已。”
王司徒抚须笑道,丝毫不隐瞒他的一些不能见人的安排。
“清恒欲与我等同去?”
他随意的问道,像是在询问自己的友人要不要一同出去踏青一般的随意。
荀晏却罕见的有些怅然。
他望着身下编织细密的草席,屋内雅致的摆设,这是一处再寻常不过的文人居所,但这里大概已经有好几波人来过,这些人中有的死了,有的离开了,也有的中途放弃了,只有司徒仍然待在这里。
长安中刺董之事频繁,从最早荀爽与王允的密谋开始,其后的每一次刺董背后恐怕都离不开王司徒的手笔,可能荀攸也曾坐在这里,与王允密谈。
这兜来转去,竟变成了第三个荀氏子坐在这里,一同密谋刺董之事,这可真是坚持不懈,代代相传。
荀晏莫名有些想要发笑。
“族人因董贼尚在狱中,岂敢不思刺董。”
他说道。
王允终于真心诚意的笑了起来,眼角的每一缕皱纹绽放开,他絮絮叨叨的和眼前年幼的郎君说了许多,那些隐秘的,难以见人的布置,当然更多的仍然隐藏在他的心底。
但起码这一刻,他愿意将眼前的人视为同道中人,他们有着相同的目标,他也乐意将部分
心底的想法分享给他。
荀晏起初还有些茫然,但当他看到面前老人平和的双眸后才恍然发现,他信任自己。
其实对于一个半路加入的成员给予信任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但眼前的司徒对此却漫不经心,似乎丝毫不担心荀晏会下一秒反叛跑出去告发他一般。
“司徒欲借都亭侯之手杀董卓?”
荀晏问道。
王允的种种布置皆针对于吕布,不论是离间,亦或者是那来路不明的美人,都表明了他想要策反吕布,利用他再上演一次昔年丁原之事。
王允仍然唇角含笑,却摇起了头,他执起了眼前年少郎君白皙的手。
苍老与年轻的对比一瞬间令王允有些恍惚,但他很快回过了神来。
“欲借君之手除董贼。”
他说道。
“……司徒有何计策?”
荀晏有些惊诧,但仍然沉住了气问道。
“美人计。”
王司徒笑道,见面前郎君面上的惊诧愈发明显,才补了一句,“此美人计非彼美人计。”
荀晏咽了口口水,听王司徒附于他耳边,将他的计划徐徐道来。
听罢他面色复杂,几欲反驳,却又惊而发觉……好像听起来也没有什么错。
王司徒笑眯眯看着他,抿了口茶水,似乎已经料定他不会拒绝。
荀晏踟蹰片刻,终究是别扭的答应了下来。
王允立马正色,起身长辑至地。
“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其后皆仰仗于君也。”
荀晏不敢受,连忙起身扶住王允,他迟疑片刻,终是问道:
“为何司徒不令都亭侯……”
“都亭侯如今尚未答允,”王司徒说道,“何况允更信清恒啊。”
荀晏正欲再问,却听王允又言。
“都亭侯与董卓有父子之名,丁原之事又尚未远去,允不敢尽信。”
荀晏戛然而止,他突然明白了王允的顾虑。
吕布曾背叛丁原,投向董卓,若是在王允的离间中,又背叛董卓,投向王允,如此之下,王允终究是有所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