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6


源子、1223hjq、翎翊翎羽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4章 摇散月亮

两个人撩了撩衣袍,坐在宅子花园里的池塘前说话。

闻楚道:“你方才是认了私会这个说法么?”

他不知想到些什么,眉眼弯弯,笑的甚为狡黠:“私会这两个字,你可知都是用在什么地方的?”

青岩有些无奈,道:“殿下。”

他喊得分明没什么奇怪音调,闻楚却从里头听出了点无奈……和一点不知是不是他错觉的撒娇意思——

这个称呼从青岩嘴里叫出来,似乎也不像先前那样听着便叫人觉得疏远了。

“都什么时候了,殿下还开这种玩笑。”

闻楚道:“好了,我不说了,你别不高兴。”

青岩闻言沉默了一会,莫名觉得这段对话有点古怪,但还是按捺下了这种心思,轻声道:“今日约殿下见面,是为了提醒殿下一件事。”

闻楚道:“怎么了。”

青岩抿了抿唇,这才把这些日子宣王和靖安侯在私下里走动的事告诉了闻楚,语罢又道:“我总觉得,如今皇上对殿下的偏爱有些太过明显了,而且……若万岁真动了易储之心,太子恐怕不会甘心就这么坐以待毙,殿下此行负责傅侯爷后方粮草,责任重大,一定要小心,以防有人狗急跳墙,使些阴损手段。”

闻楚南风团队沉吟了片刻,道:“好,我知道了,你放心就是,上次西北回来后,我在军中也有些愿意追随的部下,他们如今要害我,也没有那么容易。”

青岩闻言,心中却是一动,忽然低声道:“殿下……是决心要争那个位置了吗?”

闻楚没说话,过了许久,才轻轻“嗯”了一声。

青岩心里倒并不觉得意外,只抿了抿唇,道:“好,那殿下一切小心,若有什么我帮得上忙的,只管跟我说就是。”

闻楚沉默了片刻,道:“我不用你帮什么忙,我只要你护好自己,平平安安的。”

青岩一愣,抬眸便见月光下闻楚那双浅灰色的眸子澄澈明净,神情温和而坚定。

“你在宫里当差,若有什么闪失,我出了京,却没法子保你,你只要能护好你自己,等我回来,就算是帮了我最大的忙了。”

青岩仍想着刚才闻楚的那副神情,不知怎的,他觉得十分熟悉,一时有些心不在焉,只在鼻腔里“嗯”了一声。

闻楚却忽然俯了身下来,青岩冷不丁看见他细密的眼睫在自己眼前放大,唇上传来柔软的触感,他猛地缩紧了瞳孔,这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最后闻楚抬起头来,恋恋不舍的结束了这个吻,揽着青岩靠在了自己肩上。

青岩仍处于震惊之中,一时没回过神来,竟然就这么任他摆弄,被拉着靠了过去。

闻楚的动作十分自然,就好像他已经这么揽着对方无数次了似的。

小花园里池塘水面上,倒映着的月亮随着水波摇摇曳曳,一轮银月就这么生生被摇散开来,在波光里荡开成一层一层,青岩靠着闻楚的肩,终于回过神来,却不知怎么的,竟然并不想从闻楚肩上离开。

他最后顺从了自己的心意。

回宫多年,这竟然是他第一次放纵自己,没有再想那些处心积虑的谋划、那些经年累月的仇恨,只是任凭自己靠在闻楚的肩上,嗅着他身上的气息。

或许是这一刻太美好,两个人都舍不得打破,良久,闻楚和青岩都没再开口,就只是这么简单的依偎着。

也不知过了多久,青岩才低声道:“……你把旧王府的白梅花移栽过去了?”

闻楚“嗯”了一声,道:“你怎知道的?”

青岩笑了笑,道:“在你身上闻到了。”

顿了顿,又道:“……这个花香我记得。”

他并没解释为什么一次也没去过闻楚的王府,却偏偏记得那白梅花的香气,闻楚也没提起那个别别扭扭,曾经写了无数次才塞了纸条送出去的香囊,只是低头看了看青岩,两个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笑完了,闻楚才温声道:“等以后……我带你去我府上亲眼看。”

青岩也笑道:“好。”

*

闻衍果然不肯束手就擒。

这倒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无论他肯不肯乖乖撤藩,只要被捉回京,等着他的下场是什么,几乎是可以想见的。

可惜朝廷没有给他反抗的余地。

年关前夕,傅恭率领的大军便以迅雷之势、干净利落的三战连捷,一举攻破河阳,生擒闻衍,除了他,与他勾结一同抵抗削藩的熙宁郡王闻玮,也被活捉。

捷报传回,潜华帝龙颜大悦,只是刚还没高兴没两日,浙江那头却传回了坏消息——

剿倭主帅黄继亭与倭寇在东南海面发生数次海战,只是却连战连败,屡屡不利,死伤甚众。

黄继亭秘密传了奏报上京,状告东京水师指挥使罗延管理水师不利,水师之中混进了倭人的细作,这才屡屡泄露军队行动轨迹,且军饷又被东南官员层层盘剥,等粮饷发下去到将士们手中时,已经缺斤少两,这仗虽然打得的确败于他手,但若是细作和粮饷的问题不能解决,只怕即便杀了他,再换新将,也难以取胜。

潜华帝看了密折后,十分生气,当即便下旨免了罗延指挥使之职,将其押送回京审问,又命钦差严查东南贪污军饷一案,无论官职大小,凡坐实了贪污军饷罪名的,一律格杀勿论。

只是水师指挥使的位置空了出来,新的指挥使人选,关乎前线抗倭将士粮饷大事,朝会时,潜华帝叫群臣推举,底下提了的几个人选,他却都不太满意。

太子倒也推举了几个将领,潜华帝不置可否,只是命百官继续推举,最后睿国公萧衡执了朝笏出列保举,只是保举的却不是自己的人,而是承国公温敬的长子温留。

潜华帝允了。

温老国公只有一子一女,一对儿女都是人中龙凤。

长子温留,自小跟随父亲长在军中,十八般武艺、诸路兵刃使得纯熟无比,据说少年时便骁勇善战,可与百人敌,曾立下不少战功,先帝还在位时,他便得过先帝赞誉,说他少年武勇,可与吕奉先比肩,他又姓温,因此便得了个诨号,私下里也被人戏称作小温侯。

只可惜,也不知是不是吕奉先的诨号本就不太吉利,温留后来在一次战役中右臂受了刀伤,再不能提重物,自然也无法挥动兵刃,只能退居后方,替父亲管理京畿五营,不再上阵拼杀了。

而幼女温琅,便是如今宁王的生母,温贵妃了。

温留帮着父亲统管京畿五营多年,若论才能,自然是无需质疑的,可水军陆军,毕竟不是一个路数,有人劝皇帝三思,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