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93


城墙上,他身后的落霞关内,百姓虔诚地跪拜这降世的神,连四周的将领也都充满期冀地叩首,期待着这位神降下更多的神迹。

解方澄没有跪,他遥遥看着这位神仙潇洒自若的背影,握紧了手中颀长的剑。

汝国……不需要神仙。

或者说人间并不应该有神仙。

但消息传回国都后,天子连发数十道圣旨,每一道都急切地要求他尽快迎神入京。

刈国已降,身为太子,他也实在没有其他理由继续待在边关。

解方澄领命回朝,而那位神仙看起来脾气很好,不仅答应了一同回去,还没有提任何要求。

他是一位善神吗?

大军班师回朝,原本应该是万众瞩目的事,但在神仙临世之下,无论是百姓,还是朝堂众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想起刈国,想起在外征战的将领。

明明是那么多将领在边关苦守多年,这才抵挡住刈国兵马,而纵然没有神仙临世,他们也早晚能大败刈国。

但当神仙降临之后,这么多人这么多年的坚守,在此刻都成了茶余饭后的一句“幸亏有神仙帮助”。

时年太子归朝后为边关将领求封赏,圣上不允,斥责他不跪仙人,是大不敬。

直到这位善神帮将领们说好话,这才替这些将领要到了原本就应该属于他们的封赏。

可无论这个神仙表现的多么善良、崇高,看起来符合一切话本中对于神仙的描述,可解方澄依旧能感觉到……似乎有什么事情将要发生了。

果然。

在为这位善神建庙之后,这位神立于空中,居高临下地看着地上渺小的凡人。

“我之仙法,需九十九名貌美童男童女祭祀,还请帝王为我寻来,我可保大汝十年风调雨顺。”

第281章 诞生之地(十八)

没有任何犹豫的,圣上一口应下了祭祀。

当汝国太子去劝阻时,圣上大怒,着庭杖三十。

彼时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替太子说话。

全因汝国修仙问道的风气太强盛了。

国有两千书院,却有四万庙宇。

孩童不知天下姓几便能口述修道之术,连解方澄本人,在挂帅出征前也在书院内学习着神仙术法。

所有人都知道,世间确实是有神仙的。

但这是还活着的人第一次真的见到神仙。

九十九名童子以极快的速度被搜罗上来,不仅圣上一心供奉这位上神,就连被当做祭祀的孩童的父母都觉得脸上有光,甚至有为这祭祀名额大打出手的。

那可是神仙啊!能成为神仙的祭祀品,这是天大的荣耀啊!

等解方澄从狱中出来,一切都已经成了定局。

他的副将不明白他们的殿下为什么会反对祭祀。

“不提这九十九名孩童的父母皆是自愿,用九十九名幼子换大汝十年风调雨顺,换边境一个太平,难道不是好事吗?”

每逢荒年,死者岂不是远多于九十九名稚童?

现如今,神仙做出承诺,只要有这九十九名稚童,就能保十年的平安,多么划算的交易啊!

他们的太子殿下却问:“可是那九十九名稚童就不是汝国子民吗?”

说出这句话时,解方澄能看到,周围人脸上是不解和隔阂。

没有人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

明明只要是个正常人都应该会觉得,付出的九十九名幼童的代价实在太浅太薄了。

上神的金身塑像很快在全国庙宇中铺设开来,庙宇内香火鼎盛,一时间,灯烛香火的价钱翻了几十倍,甚至有乡间听闻神仙需要童子祭祀后,私下杀儿杀女以祭祀上神。

太子上表,请天子约束民间活祭,上不允。

所有人都沉浸在神仙临世的美梦中。

神仙带来了风调雨顺,神仙带来了闻所未闻的仙法,神仙带来了边关大捷……最重要的是,神仙带来了长生的希望。

凡人之寿数如初秋白露,如峭春之冰。

而神仙翻手云雨,百年不过弹指一瞬。

神仙临世的第一年,汝国举国上下沉浸在幸福之中,哪怕乡野草民都会省出吃饭的钱来,去供奉上神金身的庙里投上香火钱。

祈求来年地里丰收,祈求幼子重病痊愈,祈求一夜之间暴富……

当然——

也祈求长生。

祈求登仙途,成大道。

神仙只是高高在上地偶尔瞥过一眼虔诚祈祷的凡人,随后继续在举国为他建造的仙宫里逍遥自在。

九十九名孩童只是个开始。

神仙临世的第二年,这位上神心血来潮偶然出世,路遇一名俊秀童子带了回去,说是座下缺一炼丹烧火的丹童。

其母不愿,却不敢讨回幼子,郁郁而终。

其父随之病逝。

祖母恸哭,欲上告府衙,却被乡民绑起,不许玷污上神。

于是这名老者也在不久后咽了气,死前攥着童子的衣物,数人都无法掰开她的手。

同年腊月,上神意欲铸冰城以供游玩,为使之尽兴,官府强征工役。

时年,冻死者数百。

神仙临世的第三年,上神要九名疏朗俊逸的貌美男子入仙宫服侍。

太子上请,自愿入仙宫。

记忆画面似乎出现了一丝颤动。

解方澄正在收拾入仙宫的行李。

其他被选中去服侍的公子们在准备香囊、折扇,太子殿下藏好袖箭,腿上绑好匕首。

月上柳梢时,他在烛光下拿起鹿皮,轻轻擦拭手中长剑。

副将庄鸣岐跪坐于下首,着急劝到:“殿下,这可是弑神啊!”

太子问道:“难道我是第一次弑神吗?”

当初降临在刈国的那个神仙,当初极尽羞辱的对汝国发了招降书的那个神仙,也是死在他的剑下。

“何必如此?相较于神仙带来的益处……”

“益处?什么益处?”

庄鸣岐张了张嘴,倏然间回过神来。

神仙确实带来了风调雨顺……但因为上神喜欢游乐,汝国各处大肆修建合神仙心意的行宫。

最开始征役用的是罪犯,后来罪犯不够了,只能去征召百姓。

可是百姓是要种地的啊,神仙只管风雨,不管凡人是否能填饱肚子。

部分城郭的田里荒草萋萋,只余下十岁孩童在田里耕种。

乡野间的活祭也根本管不住,或者根本就没人管。

当今圣上一味讨好上神,甚至将乡野活祭当成“汝国子民诚恳侍奉上神”的证据,欣喜万分地呈给上神。

到后来,活祭已经不满足于父母杀子,竟有几乡,由里正为首,杀尽乡里幼子。

不知多少孩童死在了祭台上,却没有人敢问,没有人敢管。

加之上神好美色,男女不忌,各州府搜刮好颜色的处子入京。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