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6
府附近的乡下, 只要在河边打?水, 都会有好心的村民科普生水的危害。
“这水不处理就吃, 肚子里会长虫子的!”
那些个?文绉绉的书生们说什?么“疫病”、“瘟疫”, 乡亲们没有那么多的理解能?力, 只能?记得其中一两个?关?键词。
相比起来, 肚子里长虫子比别的词汇直观得多。
而比起公益活动本身所带来的效果?,最重要的是, 白?鹿书院学子们所作所为, 也被?一部?分?商户们所响应。
尤其是与宁颂关?系匪浅的一心堂。
就在乡试考完之后的第五日?,他们就加入了进来。
之后白?鹿书院公益活动中的药材,都是他们提供的。与此同时,廉价的、能?够针对性的防治腹泻的药物也在研发之中。
不光是宁颂, 一些参加了乡试, 却对乡试中发生的一切无能?为力的考生们, 都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成就感。
还好,面对困难,他们也不是无能?为力的。
下乡科普净水知识的公益活动一直持续到?了放榜之前, 按照惯例,乡试放榜时间一般在考完之后的第十日?。
这几日?里, 宁颂等人?从?一个?村跑到?另外一个?村,在忙碌中极大地缓解了等待考试成绩的焦虑。
等到?考完之后第十日?,恰好是跑完了一个?村,学子们不得不收拾行囊回到?临州府。
“糟糕,又开?始紧张了。”宁颂听到?有人?说道。
纵然?大家无法彻底根除来自于乡试结果?的焦虑,可到?了放榜这一日?,学子们无论在哪里,都集中到?了考院附近。
由于来得时间太晚,距离考院更近的位置已经被?占了,宁颂等人?只好到?不远处的茶楼里喝茶。
韩管家派的小厮早在清晨天还未亮时就出了府,就等着府内一张贴榜单,若是中了,就第一时间赶来报喜。
“颂哥儿,现在在想什?么?”
白?鹿书院的学子们待在茶楼上,嘴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眼神却是盯着窗外。
若是开?始放榜,街上的人?就会有反应。
学子们从?早晨一直等到?了午后,等到?不少人?都觉得今日?恐怕不会放榜时,街边忽然?隐约传来了响动。
“怎么了这是?”
学子们不由得探出头。
街上一匹快马奔驰,马上是一位穿着红黑相间衣裳的皂吏,敲着锣,手上拿着报贴,只见对方路过了茶楼,往另一座酒楼里去。
“好像是报喜的。”
这也是科考之中的规矩之一,从?乡试开?始,每到?放榜时,都会有公家的报录人?出来报喜。
这角色通常由衙门的小吏担任。
“附近那个?楼里有人?中了!”
在放榜的时候,这些个?传达成绩的报子,犹如黑夜中的皎月一般明亮,他们的一举一动全然?居于所有人?的注意力中心,更何况眼前的报子还敲着锣。
没过多久,隔壁楼中的消息就传到?了宁颂耳朵旁。
“听说中举的是一个?老翁,今年?已经六十有余了!”
刚一听到?好消息,老翁就激动地昏倒了,甚至没来得及给人?打?赏。
那位来报喜信的报录人?见状,脸上都变了——
他领了这差事也不容易,好不容易的从?同僚手中抢来的,辛辛苦苦又是找人?,又是敲锣打?鼓,没拿到?打?赏可怎么行。
还好,对于穷秀才自然?无人?理会,但对于新科举人?,愿意主动站出来为他揽事的人?就多了。
有人?自称是老翁同窗的自己站了出来,帮老翁感谢了官府报录的老爷,又应付紧接着而来的“二报”和“三报”。
不一会儿,老翁晕倒结束,他的亲人?们得到?消息都来了。
一家人?高兴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那位出了面的同窗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切——他才不担心自己投的钱打?水漂,中了举人?,多得是有人?送钱。
隔壁酒楼中的热闹并未看多久,宁颂所在的茶楼里也热闹了起来。
一批快马来到?了他们所在的茶楼里,敲锣打?鼓:“报——捷报白?鹿书院苏诲期老爷高中东省乡试第一百名,恭喜,哪位是苏老爷?”
苏期听到?响动,愣了一下,不可置信地转过头来看宁颂。
直到?宁颂推了他一把,他才有了知觉,喉头动了一下,看着朝他奔来的报录人?。
“苏老爷,恭喜恭喜。”
看到?这位新鲜出炉的举人?老爷如此年?轻,报录人?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
宁颂适时塞了一个?红包过去。
报录人?掂了掂其中的分?量,态度更是如同暖阳一般和煦。
“恭喜您,那我就不打?扰您了。”得了红封,报录人?急着赶下一场,利索地说了一些好话,掉头走了。
茶楼老板高兴极了,不等旁人?如何反应,就吩咐小厮在门口挂了红。
“举人?老爷的喜气,我也跟着沾一沾!”
茶楼被?白?鹿书院的学子承包,老板自然?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出。可当真有人?来报喜时,其中的喜悦却是不一样的。
有了这个?噱头,接下来一年?的生意都好做了!
只是,茶楼老板还没顾得上督促小厮挂好红,不一会儿,又有报录人?前来。
白?鹿书院又中了一个?。
这一回,这位学子不如苏期那样踩着线过,而是正儿八经的第三十名。
“恭喜,徐师兄。”
打?发走了报录人?,徐师兄无事一身轻,脸上的笑容抑制不住,同时也关?心起了宁颂的成绩。
“你别着急,跑不了你的。”
徐师兄与书院的夫子们混的很熟,知晓夫子们估分?的情况。
他都中了,宁颂没有理由不中。
“我知道。”宁颂说道。
说是不着急,对于结果?有信心,可接下来一连两个?时辰都没有消息,总让人?觉得忐忑。
在这一两个?时辰里,白?鹿书院里的学子陆续又中了两个?。
一个?四十八名,一个?六十三名。
搁到?往日?,一共二三十个?秀才一同应考,能?够中四个?人?,已经是成绩极好的一年?了。
要知道,整个?东省两千名考生,考中的不过是一百个?人?。
“颂哥儿,再等等。”
随着时间流逝,茶楼里的气氛已经能?从?喜悦变成了忐忑,不少与宁颂关?系好的同窗都跑过来安慰他。
再等等,说不定是报录人?没找到?地方。
可话是这么说,白?鹿书院里的学子都在同一处,只要报录人?问一句,就能?找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