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


。”

第一场的?时?候还对宁颂的?水平充满质疑,第二场就开始为了宁颂说话,这其间的?转变,难免县令不多想。

如是这样,反倒是害了宁颂。

“……行。”黄主薄不是听不进去劝的?人。

宁颂与郑夫子来去如风,说完了正事,就借口明日还要考试,告了辞。

黄主薄没想到发展会向这个方向展开,没忍住,回去又找老妻讨主意。

“你又不是个聪明人,自?己要想什么法子?聪明人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就行了。”

言外之意,是让黄主簿闭嘴,不要多生事端。

黄主薄挨了老妻一通骂,悻悻地闭了嘴,打算明日装哑巴。

县试的?第三日,也?就是正式考试的?第二场如期进行。

有了第一场的?经验,学子们在排队时?淡定了许多,甚至还有心思打量周围的?人。

这一打量,他们很快发现?了变化:与一场热热闹闹的?考院相比,今日学子少了许多。

“看上去被?刷下?了大半。”

“这倒也?正常。”

在绝对实力的?考察中,一次考试就能彻底将那些尚未复习好,或者水平显著较差的?考生去掉。

剩下?的?,至少是文章能够看得过眼的?。

第二场考试,考试内容依然与第一场类似。两个四书题,一个试帖诗题。

题目的?出题方法仍然与第一场类似。

考试不难,再加上许多人已?经约莫感知到了主考官的?偏好,都规规矩矩地答题,力图做到十二分的?稳妥。

相比之下?,反倒是宁颂答得比第一场还要放肆。

在郑夫子面前,在黄主簿面前,他都是一副淡定自?若的?模样,看上去丝毫不在意这一结果。

可事实上呢?

在心底的?某一个角落,有一股怒意一直在燃烧。

这股怒意或许是在穿越之后就有了,一直燃烧到了今天?。

他讨厌不公正,讨厌自?己的?命运被?这样或者那样的?摆布,讨厌身不由己。

正是这种不忿让他在考场灵感不断。

无论是经义还是试帖诗,也?是一气呵成。在交卷时?,他心情沉静——

在过去的?几个时?辰里,他奉献出了自?己最好的?水平。

当天?晚上,县令继续命县丞与主簿同?他一起阅卷。

试卷比之昨日少了一半,因此,前几名的?卷子很快被?挑选了出来。

打开糊名,排在第一的?,赫然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怎么又是他。”县令苦恼道。

若是第一回排第一,那第二回还是第一,该怎么说?

按说阅卷只是糊名,没有如同?乡试、会试那样有人誊抄成一样的?字体,那为何仍然还是会将同?一人的?试卷选出来?

县令回想了一秒,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宁颂的?内容,还是宁颂文章的?字体,都与旁人有着质的?区别。

尤其是两篇经义,拿去到乡试的?考场上也?在水准之上。

“怎么办?”县丞看县令,县令下?意识朝着黄主簿看去。

黄主薄吓了一跳,刚想替宁颂说几句好话,可话还没说出口,就对上了县令探究的?目光。

他心中一个激灵,下?意识说:“这……属下?不好说,但是为了县尊大人的?清名,还是谨慎为好。”

县令又打量了他两眼,收回了目光。

“不若,今天?不排名了吧?”

既然每场的?考试只是下?一场的?录取名额,那不排名,也?称不上是问题。

只要有最终名次就行。

县丞与黄主薄面面相觑。

不排单场的?名次,固然能够延缓县令的?窘境。

可谁知道,县试的?第五日,考试第三场,考试结束,三人阅卷后,打开糊名,第一那位,仍然是熟悉的?名字。

“怎么还是他?!”

这一回,连置身事外的?县丞也?受不了了。

第42章

大雍历一百一十四年, 四月二十一日。

县试第四、第五场,两场联考。

随着前三?场的筛选,最后两场, 剩下的考生数量只有二十余人。

宁颂算了算, 第一场符合条件参加考试的人有二百多?人, 三?场下来, 剩下的只有十分之一。

应考的考生?不多?,考试的号房安排得很近, 一抬头, 就能看到对面的考生?同自己咧嘴笑。

很好, 都是熟人。

最后一场考试, 考生?少, 监考难度也低, 三?个考官聚集在一起?,同考生?们大眼?瞪小眼?。

到了时间, 锣鼓声响, 考试正?式开始。

前三?场考试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经义与试帖诗,到了第四场,考题终于有所不同。

一是一篇策论, 二是默写《大雍广训》①。

县试是主考官出题, 在场次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自由?度。按照主考官的脾性而有所不同。

譬如刚刚调走的那位县令, 因为自身?擅长经义而不擅策论,整个县试考试过程都不会出现?策论题。

但显然,这位新上任的县令不这样想。

由?于更换了考官, 更换题型也是应有之意,加上府试中?会有策论题, 考生?们早有准备,因此看到策论题,考生?们反应倒也不算大。

只是,这《大雍广训》是什么?

要如何默写?

若是不熟悉,不知?道来历,倒也可以编一编、蒙一蒙,靠着考官的善良而获得一些?保底分。

可这根本不熟悉的东西,要怎么写?

考生?们想到这里,无不拧眉苦思。

这一场考试统共两个题,若是第二题空着,岂不是最多?只能得一半的分数?

就在考生?们坐立不安,神情紧张之时,主考官颇有兴致地巡逻了一番考场,在观察完考生?的反应后,这几日郁结的心情得以放缓。

很好。

看见考生?都不会答,他就放心了。

事实上,这《大雍广训》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大雍朝开国以来,几位皇帝的圣谕,内容是规范品行,劝导人好好读书的话语。

《广训》的内容是旧文,可将这些?内容编辑成册,还是去?年的事。

这也是这位县令曾经负责过的内容,是他为官以来最大的政绩。

当然,将《广训》作为一个题目加入县试,也还不是他的首创,一是前朝有着先?例,二是去?年国子监的考试中?,已经出过类似的题。

这正?是他作为主考官来缓解自己窘状的办法。

他不相信在出了这道题的前提下,名次仍然不由?他自己掌控。

宁颂不是县令肚子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