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7
而程松宁在首映礼被记者问道怎么看待《大江流》时,他差点没当场笑出声来:我不骂他已经足够有气量了,怎么,还要我给他送祝福?
当然,镜头里不能这么表现,场面话谁不会说呢?
“《大江流》吗?我读书的时候也追过原著,作为原著粉,当然是希望张老师能呈现出一个最好的江流,满足广大书粉的愿望。”
程松宁巧妙化解,将自己的立场锁死在读者身份。
毫不夸张得说,这一秒,作为高贵的书粉,他直接站在道德最高点,并且拥有目前全网权限最高的“审判权”!
一旁什么都懂的苗妙听着程松宁张口就聊起了《大江流》的剧情,还无比熟悉的提了好几个颇为经典的高光场面,说十分期待张老师的精彩演绎。这副看似无比真诚、仿佛一个单纯为改编着想的小书迷样子,实则默默提醒网友们仔细审判张太子演技的架势,差点让苗妙崩不住表情——
师弟,关键时刻临危不乱猛猛上分,还得是你呀!
人家记者大概也没想到程松宁的采访这么好说话。
不过是看乐子的心态缺德问了一嘴,谁料到程松宁真的认认真真回了,不止回了,还回得很好,细思他的谈吐和神态,完全感受不到一丝丝的尴尬或无措……
当然,这段采访视频逃脱不了网友们的审判。
“有没有一种可能,宁妲己是真看过《大江流》?”
“他甚至知道寒翠山之战的‘带头大哥’是石道人。”
“既然程松宁是书粉,那我宣布他获得三天免喷权!”
“笑死,没准他心里也恨张太子演了江流吧……”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程松宁也会恨自己不够红?”
“老实说,他的柳疏狂让我完美代入前期江流QAQ”
“代入+1,太好代了!代到我先入为主接受不来张。”
网友们讨论得起劲,而路人基数过大,根本不会去在意张亚盟粉丝的挽尊言论。他们才不在乎夸程松宁适合演江流会不会伤到真正的主演,真路人只会实话实说,毫不留情地吐槽“张亚盟也太老啦,他演18岁真的很违和耶”,给张太子心口再捅一刀……
*
零点一过,《烂红》正式登陆!
等在首映夜的观众第一时间观看到了正片,本以为会是俗套的红白之争、男女情缠,可他们忘记了导演可是严斯铭。
大抵因为严斯铭执导,观众下意识地会深思每一处疑似伏笔的画面,格外关注每一个给出特写的意象,甚至会对一些特殊处理的镜头格外留心。
从李彦恒和殷虹越睡越分开的距离,到二人之间出现彼此不知道的新习惯;从殷虹第一次干涉男友的工作,到最后借用父亲的权势插手他的升迁,这是明面上的双线并行。
看到这里,有人问了:
红玫瑰强势又火辣,如果这碗软饭给我我必吃!
以及,白玫瑰呢?她什么时候出场?
很快,场景便由夜晚转到白天——
白薇在机场咖啡厅遇到李彦恒,对其一见钟情。
她看似柔弱、毫无主见、随波逐流,却能抓住机会、甚至主动创造机会,一步一步地靠近狩猎目标,直到他眼里真正有了自己的存在……
红白轮番出场,介绍完明线暗线和三方背景,此时播出时长还不到十分钟,关于一场爱情和自由的围城和攻袭才刚刚开始!
在《烂红》里,男女角色和主动被动仿佛被颠倒。
以往爱情电影里,女性主视角也摆脱不了的男凝惯性得到了转换,李彦恒成了被密切锁定的对象,如果性别互换,他性转后的女主角应该是遇到了两个不同类型的极品追求者:一个二代霸总,轻易插手她的生活和事业,妄图将她牢牢把控;一个从思想入手,一点点蚕食她的善良和天真,试图将她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
过往的爱情故事里,无论是哪一种,都有无数完美契合套壳的作品。
这些作品也受到过追捧,甚至至今还十分流行。
但《烂红》反套路而行,观众眼里只看到追逐的人是殷虹和白薇,在“围剿”中不断挣扎、找寻自我和自由的人成了李彦恒。诚然,他拥有被优秀异性追求的资本,但代入李彦恒的角色,真的会因此而感到虚荣、甚至享受吗?
他又不是赘婿,凭什么谈婚论嫁后连工作都要受到限制?
他只是好心帮助了一位女士,让她在大庭广众之下免受尴尬,难道就该从此被对方缠上、甚至负责?
一个控制狂,一个偏执狂。
李彦恒哪个都不想选,他只想升职加薪!
电影中每一个剧情节点后都有或大或小、让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转折,反转反转再反转,将一切看似荒诞的进展都合理化,让无论男性观众还是女性观众,都能在李彦恒的主视角上找到共情点。
红玫瑰,红的像深夜里跑道上亮起来的警示灯。
白玫瑰,白的像一张张亟待填满的事故调查表。
每一样都警醒着李彦恒,他高度控制自己的工作、情绪,并且恐惧脱离节奏之外的变化。可殷虹和白薇,无论是哪一个,她们都影响到了李彦恒稳定而规律的生活,甚至试图动摇他的原则和意志!
李彦恒最终选择了调离,或者说逃离也没错。
当然,如果观众愿意的话,也可以称之为“奔向自由”。
两个半小时不到的观影时长很快过去,片尾曲《随风去》简直是一首送别李彦恒的诗,男歌手倦懒而低沉的嗓音,吟唱着自由,在风里找到了李彦恒的归宿……
观影大厅重新亮起来,观众怅然了数秒才起身鼓掌!
“XX,被两个这样的女人追换做是你一定很享受吧?”
“哪有!这两个女人都吃不消,我要是有本事也跑路!”
“老实说,李彦恒真的很能激发征服欲。”
“是吧?我就说严导拍男人还是有一套的!”
“这电影,性别互换就是玛丽苏,但是这么看又挺好。”
“事实上,我完全可以理解殷虹和白薇……”
离开观影厅的观众们还在聊着剧情,时不时发出一些感慨,又交换着彼此留心到的细节,他们自然而然地发散思维,甚至迫不及待地做起了“阅读理解”。
整整一夜,直到8月8日的白天,《烂红》的首映夜反响散落在全网各处。
让观众印象十分深刻,以至于哼唱起旋律就能浮现电影画面的《随风去》更是登顶各大音乐平台的榜首。
伴随着白天院线彻底开放,《烂红》排片跃至同期第二。
一波接一波的,电影评价开始逐步发散,各种话题无需片方引导也顺利地在多方平台推进。此时正是观众们倾诉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