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
闻漫天飞!
《槐花落》片场的突发情况瞒了几天到底是纸包不住火:因为现场工作的失误,造成了共计三名演员受伤,其中一人伤到脊椎面临大手术,另外两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折伤,这样大的拍摄事故纵使私底下补偿到位和解了,但对外的问题远远还没结束。
在舆论还没彻底恶化之前,剧组官方微博飞快地发出了一封道歉信。
程松宁也看了眼官博的通告,内容总结起来就三条:
针对事故已经认错,弥补并反思了;
后续将持续关心受伤演员的情况,绝不推卸责任;
希望广大观众朋友们不要因为这次事故放弃《槐花落》,剧组也在积极地联系补位演员救场,抓紧追赶拍摄进度。
官博通告这么一打岔,吃瓜网友的重心飞快被转移!
三个角色被换,那这重新空出来的三块饼能分到谁的手里?拜托,这可是展庆年做导演,妥妥的上星正剧,空出来的角色都是有名有姓的,演了就是赚的!
看到这儿,程松宁的潜意识告诉他该离开了,再看下去,大概率会出现一些不太礼貌的发言,但他还是自虐一般点开了下面的评论——
“换了才好呢,把糊咖都换下去,攒个大局!”
“你猜糊咖为什么是糊咖?老天爷都不让你红!”
“命里无爆,什么好配置都是白给。”
“有些人命里注定没有这个运道……”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粉丝们欢天喜地地替正主舔饼,仿佛这三个补位空缺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语气没见着很谦虚,甚至很多都不带收敛的,直接走流程拉踩一条龙。
程松宁慢慢地吐气,按灭了锁屏,眼不见为净。
乔艾小心翼翼地往这边瞟了一眼,很生硬地转移了话题:“宁宝左手的伤恢复得不错,奖励你今天吃点带味儿的菜怎么样?”
*
养伤的日子枯燥无趣,S市近日多雨,更叫人烦闷。
程松宁每天靠着大量的阅读和观影才能勉强转移情绪,嘴上说的话少了,表达欲就自然而然地转移到笔下:
他开着小号天天在平台上输出,有时候洋洋洒洒连文带图写上一大版,有时候寥寥几句无情辣评;感情充沛正上头的时候疯狂打五星,连连踩坑、遭遇诈骗营销时也毫不留情给过一星评价。偶尔还遇到粉丝激情对线,非要按头程松宁认可对方偶像的演技表现……
这导致他不由得反思:我的评价很过分吗?
小艾同学深入饭圈,深谙其道,老老实实地说:“大家还是更喜欢听好话的。”哪怕好话不一定是实话。
程松宁这样高频高质量输出,很快就有人找上门:
【兄弟,我看你是个专业熟练工,接不接活儿?报酬好说,绝对包你满意!】
程松宁:……
他倒是没想过用这种方式赚钱,只是无聊之极、单纯好奇,加上联系方式之后,也装模作样回了对方:你是什么哪家工作室?要软广还是硬推?太差的我可做不来。
对方那边保持了大概一分钟的【正在输入】。
程松宁等了一会儿,又切屏出去扫本月上新的片子,“叮咚”一声,对方发来一个文件!
【没有别的要求,带带节奏,把它压下去就行。】
程松宁打开一看:嚯,胃口倒是不小!
5月有几部新片上映,两部文艺片,一部蹭着纪念日发行的人物传记,还有一部情况比较特殊:属于早早过审下证,但因为院线扯皮硬生生错过新年档,这才蹭了个五一小长假。除此之外,就是引进的外语片和动画电影……
总得来说,这个档期里的新片,优势劣势都很明显。
要糊就一起糊,要么就是一家独大!
程松宁也能理解水军为什么会想要用这种方式压制对家:蛋糕有限,有的人吃得多,分到其他人手里的自然就少了。请些能说会道的“业内人士”、影评写手提前带节奏,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削弱对家的口碑,降低观众的观看欲。
但程松宁戳开链接一看,立刻就决定停止调戏水军工作室——
【这片子我不敢发言。】
【怕什么啊,出口转内销的营销咖导演,你一句他一句,光口水就能淹死他!】
作者有话说:
来惹!
第4章
“出口转内销”这个形容,放在当代内娱语境里是一个人的专属,饶是从未接触过电影圈的程松宁也有所耳闻。
而那个人的确将在5月上新一部电影!
此人名叫做严斯铭,翻年过来刚满三十岁。
这位严导称得上天资傲人、才华横溢,据百科词条的资料显示,他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学业,同样早早入行,头两年里四处打杂、在别人手底下办事,后来自己做了导演,陆陆续续也出过惊艳业内的短片和独立片,纵使心气、力气、灵气都很足,奈何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发挥……
真正使严斯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是他临危受命接下一个烂摊子,并且化腐朽为神奇完成了项目,在内地上映无门、出路受限时,严斯铭又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将电影选送水城电影节,最终爆冷拿下金奖!
巧得很,这部片子程松宁前些天刚刚回味过。
《单行道》,当年全球电影圈都无可争议的黑马之作,口碑爆棚不说,后续的票房也不差。
作为一个年轻导演的作品,这部电影的质量是实打实的佳作水准,细节上也经得起逐帧的放大和推敲,哪怕放到如今再看,不仅不显得老套,颇有跨越几年的悠长余韵。更何况,这部片子还捧红了一位影帝和一位当红花旦,严斯铭本人更是一战成名,成为导演圈名副其实的紫微星,从此开启自己的宏图……
严斯铭的发家史不长,听着像某点大爽文的开端。
但天才往往是遭人嫉妒的,就比如说“出口转内销”。
这个梗最初只是媒体调侃,形容《单行道》上映之路曲折坎坷、峰回路转,后来严斯铭越混越好,才使它逐渐变味儿。
如今这五个字,带着强烈嘲讽意味,并饱含讽刺和挖苦,甚至还有人开始“翻旧账”,称如果不是原定导演拍不了,导致原来的投资商跑路,哪里轮得到严斯铭接手这个局?
程松宁倒是想:一块翡翠被打磨出来前,不是谁都有眼光从平平无奇的原石里发现它。
当年除了严斯铭,也不见其他人去抢这个烂摊子啊!
有《单行道》这层滤镜在,程松宁不打算和这个水军工作室接头人聊下去,但对方又继续加价,表示可以展开周期合作,并发了份更详细的报价单。
接到报价的程松宁粗略一算,不由咋舌。
这和那些KOL做一次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