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3


着皇后娘娘一句不经意?的称赞才能?排解一二。

“上客死守藏书?楼,水火兵燹不能去之。”

“许大人,你心中的藏书楼建在何处?”

许澹想得心乱如?麻,守在正堂门口的几个年轻太学生却得了御史?台下的消息,扬声向众人转述:“是张大人!久病的张平竟大人竟去了乌台前叩首!”

“张平竟老?大人不是病到了不能起身的地步么,怎地还能?前去叩首?”

“他是叫人搀着?来的,历经千辛万苦才爬上乌台的长阶,登台之后,他下跪长喝,唤了三声‘天不佑圣主,万古如?长夜’。”

……

这句话也飞快地传到了宋澜和落薇的手边。

因一夜未睡,宋澜鬓发凌乱,眼下乌青,竟似苍老了不少。自昨日以来,落薇坐在丹墀另一侧,闭目养神,宋澜对着她自说自话,最后甚至高声辱骂,她都没有应一句。

周雪初将消息递来,她瞧了一眼,有些诧异地笑骂了一句:“张大人为?国朝算了这么多年的账,果然是老?奸巨猾,我当初去瞧他的时候,竟没有看出半分破绽。”

宋澜忽然意?识到,她说这话的意思不外乎是,张平竟当初的病是装的。

他是不想为?自己尽忠,或是察觉到了落薇企图往户部安插人手,于是退位让贤——他是户部的顶梁柱,政事堂中的基石,自他病后,政事堂议事时再未曾算清楚过国库的烂账。

他气?得手抖了一抖,须臾之后便松缓下来:“哈,他们去了有什么?用处?御史台的洛融就在那里,他怎么不向你的太子殿下磕一个头?”

落薇没理他,只对周雪初淡淡道:“辛苦你了,若有消息,还请快些递进?来。”

周雪初拍了拍她的肩膀,起身离开了。

宋澜见落薇不语,便继续讥诮道:“这就是你们的底牌?一个击鼓、逃狱的朝廷案犯,一个市井商人,最多不过是卸职的户部尚书——张平竟威望再高,掌管的也是户部,那是什么?地方?鸡毛蒜皮、铜臭漫天?,文人士子,焉能?以他为?首?”

他越说越笃定,似乎是在说服自己。

落薇忽然开口道:“我同你朝夕相处这么多年,你刻意?试探过我、给我留过破绽,我也寻到过你的裂隙,可以直接了结你……可我却没有动手,你从前那么?疑我,却始终不能笃定我的心思、不对我下手——你是不是一直不明白,我就在你身边,为?何不杀你?”

宋澜一字一句地道:“愿闻其详。”

落薇没有看他,她斜倚着?巍峨的金阶,向穹顶狰狞的蟠龙看去:“我不杀你,就是因为?我一直在等今天?。”

“等到了,我就告诉你。”

……

御史?台前已是乌压压的一片。

张平竟喝了宋泠的第一盏茶。

宋泠为自己倒了一杯,发觉茶泡得太久,有些酽了。

于是他抬手将茶泼去,吩咐道:“错之,为?本宫添些沸水来。”

他方?说完,裴郗便见人群外缓缓驶来一顶素朴的轿子。

方?才张平竟来时,宋泠都没有什么?反应,此时却郑重其事地起身离开了那张椅子,向前迎了一步。

裴郗为他添好了水,宋泠先尝了一口,觉得满意?,才将茶水泼掉,新斟一盏,恭恭敬敬地举在手边,向阶下行了个躬身礼。

“——老?师。”

有两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从小轿中结伴而来,一人温和儒雅,另一人则气?度森严,两人顺阶上行,一路走到近前。

旁人不识得,洛融却大惊失色,赶忙迎上前来,失声唤道:“甘侍郎、正守先生!”

方鹤知笑着接过了宋泠那盏茶,调侃了一句:“殿下这些年来,倒没怎么?变样——老?甘,你看如?何?”

甘侍郎打量一番,严肃道:“确实如此。”

……

方?鹤知?自承明皇太子当年引兵灭了杀人祭鬼教后,便称要为?挚友择选墓地,请辞南下,随即回了许州老?家。甘侍郎从天?狩三年开始称病不出,只在册封皇后时现过身。

天下第一大儒同修撰了国朝大典之人一起出现在御史?台前,波澜不啻投石入水,顿时在太学当中掀起千层浪来。这下连上首几位老先生都有些坐不住,凑在一起低语,似乎在商议着?什么?。

许澹则听见有人低声道:“甘侍郎原是皇后的恩师,为?她撑场面也是情理中事……难为?他们还请来了正守先生。”

“就算正守先生去了,怕也不能?证明‘他’的身份罢,况且有人说,他同汀花台上的金像生得全然不同。”

“不是说他便是先前那位谄媚上意?的……”

而前来报信的小厮还没有说完,他上气?不接下气?,在众人催促之下,才饮了些清水,接口道:“……将两位大先生请入乌台中后,他、他突然派人在‘御史台’三字的匾额之下挂了一张素宣,那张宣纸可大极了,踩着?椅子才能够到头。不知谁为他寻来了些朱红的墨,他润笔之后,在那宣上写了一首诗,我来时,才刚写完第一句。”

众人奇道:“是什么诗?”

那小厮回忆着?道:“我刻意?背了的,他第一句写的是……我思仙人已乘黄鹤而西去,西有、西有万岁山!”

他写的是《哀金天》。

嘈杂的太学正堂中忽然安静了下来,那小厮不懂,但见众人神情复杂,便打了个千儿,飞快地离去了。

许澹缓缓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走了几步。

他打量着众人的神情——他大抵能?猜出这复杂神色中的不言之意?,今日来到太学中的人,便是当年在御史台下齐诵《哀金天?》的那群学子。

谁不曾为悼念太子作过诗歌?

谁不曾为?那桩牵连甚广的血案添过一把火?

谁能?在这样的关口认下他的身份,敢坦诚地告诉众人自己当年受到了蒙蔽?

况且时辰已?晚,现在承认,还等同于告知?天?下,他们从不曾真诚地、发自内心地悼念过那位黎民百姓交口称赞的皇太子,当年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趋炎附势,不过是为?追名逐利寻一个舞台。

求诸人易,求诸己心难。

就算他们清楚明白地知?道,没有昨日打着承明军旗的军队,便没有今日的汴都。

直面自己的不堪和过错,还是太过痛苦了。

宋澜当年逼迫宋枝雨写下《哀金天?》的时候,就是认准了此事。

赌的都是人心罢了。

许澹忽而觉得内心当中有什么?东西骤然烧灼起来,烧得他面红耳赤、越来越热。

火光之中,他仿佛回到了被北军攻占的苍澜县,幽州第一藏书?楼中,众人四散奔逃,他尚还年轻,死亡的阴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