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7


叶亭宴静静地看着她:“我?从前连楚吟和令成都不敢信,几乎陷入疑心的迷障中,可是那日与你坦诚之后,我?便?在想,若是我?能早些信你,哪里有从前的事?……倘若你、倘若你们都不足信的话,这世间于我?,又有何意义?”

落薇便回过头去,看向那片竹林,怔然道:“是啊,你知道吗……”

“我也不是从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方才我?走到这里,忽然想起来,当年我?查出逯恒叛你之后,曾经?刻意拿着那块棠花佩玉,在步筠面前做了一场戏……我在她面前痛哭流涕,想要?试探她是否与逯恒同谋。可她什么都不知道,为我?留下了一封手信,用自?己的性命设计了西园一场命案,与逯恒同归于尽了。”

他方才还不知道她说起这件事的用意,听到这里却隐约懂了些。

对于一面好不容易黏合起来的破碎铜镜,不仅他时常惴惴,要?用调笑来遮掩内心的不安全感,落薇也?一样。

即使他们能够笃信,对方会毫不犹豫地为彼此献出性命,还是要?纠缠于不能止息的怀疑和猜测之中。

最最亲密、从未有过嫌隙的爱侣尚且如此,更何况这样历经?千疮百孔的重逢?

不过她今日愿意开口对他说起对张步筠的悔意,也?是因为他直白相告中毒之事?,让她重新体味到了被全心信任的感觉。

落薇感觉到对方握着自己的手陡然用力了一些。

他又重复了一遍:“你我之间,没有秘密。”

“说好了,没有秘密,永不欺瞒。”

她在心中对自己说,再握紧一点罢。

忽然有脚步声打断了这难得的沉默,裴郗从廊下翻身越过,小跑过来。

瞧见?他,叶亭宴忽然想起张素无之事,他刚转过头,尚未对落薇开口?,就听裴郗跑到了近前,气喘吁吁地道:“礼部今日重拟了诏书,他借口?等玉贵妃诞下皇长?子同庆,推迟了舒康长?公主?归藩的日子。”

靖秋之谏后,《假龙吟》又在汴都流传,杀蝉、碎玉、死谏,三件大事将朝中上下搅得一团纷乱,想必宋澜已经猜到了这是她的手笔,虽不能直接对宋瑶风动手,可他推迟日期,就是一个隐秘的警告——他是要利用宋瑶风,逼迫落薇现身。

落薇轻声嘲讽了一句:“他思索了十日,竟然只出了这样的昏招。”

第83章 银河倒泻(二)

不知宋澜是不是发现了回到幽州军帐中的并非燕琅,宋瑶风原本已经行至江北之地,被中途叫停,缓行归京。

若她回到汴都城内,再想出城,只怕难比登天,宋澜也是料定了这一点,才会认为落薇会赶在她回京之前动手?将人救下来。

江山广阔,此举是为了引诱落薇现身,宋澜虽遣人在汴都城内巡视,心?中还是觉得,她既从谷游山脱身,想必是不会回到城中的。

他?心?腹之人更将汴都那些清流文臣的宅邸拜访了一遍,未发现任何踪迹,他?虽无奈,却也只能将她失踪一事暂且按下,一面派人盯着幽州的军队以防暴动,另一面则了结着靖秋之谏和假龙吟的官司,更要预备亲政后各地政事,一时竟然消瘦许多。

常照到乾方后殿来时,宋澜正偷闲,提笔写着民间流传甚广的《假龙吟》,金铜之声尚好?断绝,这口口相传的歌谣却是屡禁不止。

一侧茶水未凉,有两封誊写好的圣旨,常照瞥了一眼,暂且未去?搅扰,等?到宋澜写完了手?边的字,抬眼看他?,他?才抬手道:“臣给陛下请安,问?圣躬安和否?”

宋澜问道:“城外可有消息?”

“城外”便是宋瑶风之事,常照眼神一飘,摇头答道:“未曾有。”

宋澜又问:“临阳皇兄和潇湘郡王处也无异动?”

常照仍是摇头:“臣带人将两处府邸盯了许久,自皇后幽禁后,两府四门紧闭,不理外客。小郡王原本还要往资善堂中听学,现今也不再去?了,生?怕与此扯上几分关系。臣猜测,二王必定是猜出了陛下与皇后之间有变,生?怕被陛下猜忌,这才极力撇清,想来皇后的谋算,二王应是不知的。”

宋澜有些头疼,喃喃道:“她已知当年?之事,又脱身而去?,必定是有所图谋的。可她若是谋逆,总要挟一位皇室宗亲,才能堵住悠悠众口,皇长兄在?边境未归,临阳和潇湘处尚无动静,朕以舒康为饵,也不见她兴兵来救——她是要为皇兄报仇,必得名正言顺才能翻案,不挟宋氏宗亲,怎能成事?”

宋澜所思确实不错,常照静静地听了一会儿,开口问?道:“叶大人方从陛下这里离去,不知他?是如何想的?”

宋澜意味深长地瞥了他?一眼,有些无奈地笑道:“平年不必试探朕。”

常照作势下跪:“臣不敢。”

“起来罢,”宋澜随意挥手?,叹道,“亭宴之意,是要朕暂且按下此事,先了结了靖秋之谏后朝中的舆论风浪。朕听出来了,他?虽为朕做了许多事,骨子里到底是叶氏将门出身的人,自幼读的是圣贤书,习的是忠君事,事君虽诚,终归是守成之人。”

他?拈着手?中的宣纸,端详道:“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1]——亭宴向朕献策,厚赏陆沆家人,照朝臣所言下诏责己、简朴行事,以励台谏之言、安天下之心?。”

常照垂眸,忽然问?了一句:“若皇后与太师仍在?,怕也会给陛下这样?的建议,臣却忽然想起一事,陛下自登基以来延续前代之风,厚待台谏,所为何来?”

宋澜看着他?,笑着赞了一句:“知我者,平年?也。”

他?叹口气道:“先祖父年间厚待台官谏官,是为朝中宰执党争愈演愈烈,又逢削花变法,若无言官制衡,相权肆意、百官争权,不知会有何等?局面。先帝厚待,是为以身作则、律己以教化天下。而朕……是因?年?岁尚小,并未亲政,若无台谏二院压制太师势力、皇后外戚,此二人若生?异心?,朝野必乱。”

“可皇后与太师已经不在?了。”

常照平静地接口道:“太师身死,清流拍手?称快;皇后自逃,留病名于?谷游山,短期内必不能再回权力中枢。此为天赐良机,逢靖秋之谏,陛下若能下定决心?,必能成就一番霸业。”

宋澜感觉自己的手心出了一层汗水。

常照未曾抬头,只是继续道:“镂刻在青史简中的明君圣主,并非只有一条道路可走,王道、霸道,孰优孰劣?是非只在胜者的手中罢了。当年太师为何弃东宫而择陛下?北境蠢蠢欲动,十年?、二十年?,大胤风雨飘摇,却正是陛下建功立业、开疆拓土的好时机。君不闻青史之中尽杀戮,塞外于?马背争天下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