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3
中。】
【曹吉祥谋反,被灭族。】
【最后于谦的事情,终于得以真相大白。】
另外几人听到此,也是脸色仓惶大变,原来到最后,竟是一无所有之局面?!
石亨不禁抬头惊惶的望向于谦。
只可惜,于谦并未多给他任何眼神。
【事情真相大白,终于还给于谦一个公道。】
【可天下谁人不知于谦是冤枉的?而于谦之死,直到真相大白,并不是结局——因为于谦死,大明朝之后再无多少社稷臣,国势就此中衰,而且这对于士人阶层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终于演变到明末,有士子提笔写下——“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有一人发声,便有无数人发声,于是明末状况可想而知,而这样的社会影响,也是间接造成东北女真族趁虚而入,最终导致衣冠沦丧,神州陆沉的历史悲剧!】
【然后一直到南明的几十年,在强敌当前,明朝上下依旧是众心不齐,为皇统之争内讧不止,就算有众多忠臣志士,也是错过或能力挽天倾的多次大好时机,更别说还有那等奸佞之人……如此形式下,再多忠臣志士也是有心无力。】
【更甚至——他们或许会想,就算为国又如何,可见那君王以谋逆之罪处死的于少保?】
“噗——”
朱祁镇猛地吐了一口血出来,脸色终是仓惶又颓然。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衣冠沦丧,神州陆沉……
是他?是他?!
是一切的始作俑者?!
不……这不是真的——
【女真……还记得之前提到的喜宁?关外女真人,原金国的建立者,也是明朝之后,大清入关,清朝的建立者。】
【而朱祁镇,容纵建州女真壮大,竟是养虎为患,对明之后有着难以磨灭的悲剧影响。】
【景泰年间,建州女真族酋长董山,又名充善,因实力弱小,内争不止,又被其他女真部落逼迫,一度窘迫到要依附朝鲜,受其官爵资助,但是明朝禁止朝鲜去帮助建州女真族。】
【然而天顺年间,在朱祁镇复辟后,女真的贸易限制被解除,甚至还得到了明朝的“慰问帮助”——开抚顺关马市,一个对建州女真发展壮大至关重要的决策,此后女真通过互市获取了大量战略资源。】
【因为此抚顺关马市专供建州女真三卫交易,允许其以其马匹,人参,貂皮,松子等土特产,以此换取大明内地的服饰,粮谷,铁锅以及耕牛,农具等生活必须品。】
【于是在明朝的经济扶助下,董山的部众很快日益壮大。】
【而后他更是变本加厉地频频入寇,杀掠边民多至十万,来回报朱祁镇对他的“恩德”。】
“噗——”
朱祁镇竟是又吐了一口血,脸色更加苍白颓唐。
不不……别说了……
他不要继续听下去!
【还有轻信蒙虏“换道入贡”,致使河套地区被侵占与丢失,使得其成为了祸害大明百年的巨大隐患。】
【河套平原对中原王朝以及塞北政权的战略意义,恐怕知道秦朝蒙恬和汉朝卫青的,都该清楚其的重要性。】
【明朝为防备蒙古为乱,一向规定若要入贡,必须经过大同再入京师,此地是守卫森严的边防重镇,而孛来却提出要改走陕北兰县入关纳贡,这意欲何为,一看就有很大问题。】
【可结果呢?结果朱祁镇竟然同意了!】
【于是最终孛来打着入贡名义,顺利进占河套平原,然后就占领了那里,而朱祁镇惹出此等大祸,还无力驱逐,所以到最后,河套地区也没有被收回来。】
秦朝与汉朝众人:“……”
尤其是蒙恬和卫青,简直脸色难看至极!
偏碍于那朱祁镇好歹也是明朝的九五之尊,只能在心底痛骂!
怎会如此愚蠢?!真真是愚不可及!竟能相信如此言论,轻易换道!
【除此之外,朱祁镇复辟后,处置流民不当,废除了安置流民政策,要求流民复耕,只是这项政策就是一纸空头支票,于是致使形势不断恶化,他死后,导致朱见深才继位一年,就激起百万人参与的重大民变。】
【最后明朝只得派遣十几万大军去平叛,花费数年之久,不仅加剧了朝廷内部的内耗,民众与朝廷的矛盾加深,还耗费钱粮无数,才终将这场民变镇压下去。】
【而根治这场变乱的影响,又是耗费了数年之久。】
【还有重用锦衣卫逯杲,门达,推行特务统治,放纵他们纳贿弄权,制造多起冤案。】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把百官纳入监察范围之内,公然铲除异己。】
【因此被罢免以及下狱无数,甚至连皇族宗亲也不幸免。】
【如朱祁镇的堂叔弋阳王朱奠壏,得罪锦衣卫,竟被诬陷与其母乱伦。】
【然而勘察结果表明根本就没有此事,但到最后,朱祁镇竟依然把弋阳王母子赐自尽,而且母子死后二人俱被焚尸。】
【还有朱祁镇在瓦剌时,有一个和他相依为命的锦衣卫袁彬。】
【袁彬对朱祁镇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也是朱祁镇的救命恩人,尽心竭力为他筹谋,结果到最后,只因袁彬不愿违心枉法,助纣为虐,便也被拷打下狱,流放闲置……而朱祁镇只有一句话——“随便你怎么整,人别弄死就好。”】
【如此忘恩负义,这样的人,岂不是昏庸无耻?!】:
第55章 朱祁钰 焉知郕王继位会做得比朕好?
明朝朱祁镇时期。
朝堂之上,一片静默无声。
不是没有大臣还对朱祁镇忠心耿耿,想着有“前车之鉴”,可以避免之后将要发生的事情。
就比如锦衣卫指挥使袁彬……
但在听到这里的时候,袁彬沉默了。
他避开了朱祁镇望过来的视线。
朱祁镇目眦欲裂,被震骇惊惧到吐了两口血,竟是无一人反应?!
这瞬间,他竟有种“众叛亲离”的感觉……这些大臣想要干什么?他们这种反应是要干什么?!
朕是否还有可信可用之人?谁还能站在朕身边??
朱祁镇竟一时怔然,甚至四顾茫然。
但他不甘心!他不甘心!!
又是一阵气血上涌,朱祁镇咬牙压下去,竟是问了一个问题——
“诸位焉知郕王继位,是否做得比朕还好?”
朱祁钰一怔,众臣面面相觑。
见状,朱祁镇立即伸手指向于谦:“重用肱股之臣,朕也可以!”
“从现在开始还不晚,朕可以——”
【若说力挽狂澜,挽救明朝的中流砥柱是于谦,但仅凭于谦一个人,真能做到那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