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9
为航行的致命危险。
船也能因此而跑得更远,这是人类在航海安全方面的一次重大进步。】
嬴政看着天幕之上画面点点头。
然后又低下头,在桌案上新鲜出炉的纸张上加了几道“杠杠”。
那几道杠杠竖在嬴政涂涂抹抹的船只上,着实有些……
嬴政在心底暗咳一声,心想这纸张的质量还有待加强,墨色都晕染了。
反正,一定不是他的问题。
又看了看到最后四不像的船只,嬴政不禁悻悻然放下笔。
不过到此,动力有了,安全性也有了,这船,可造起来了!!
【除了上面这些,其实相关的,还有很多技术的发明,就比如我们这一期的主题——指南针。】
【以及在一代代造船工匠的不断钻研和改进下,使得造船技术越来越先进,加上诸多其他因素,如外交关系,以及经济上的支持等,于是整体综合起来——这才有了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
【关于造船,每个方面技术的进步,都会大大的推进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进步。】
【还有社会的发展等,军事上的进步,人才的培养等等,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李世民认同点头,确实是如此。
从古至今,都是不断进步的,所以后世才如此发达吗?
可是想到此,李世民又皱了皱眉——
他突然又想起了那艘巨轮。
那艘巨轮!那样悠远低沉的嗡名声,竟不知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还有那样巨大的船只,远远超过现有船只的大小,如此巨大,难道只靠天幕说的这些就能办到?
不,当然不可能!
最起码那船帆就没有。
所以究竟改变了什么,为什么没有船帆,就能使那么巨大的船只得以航行于海上?
后世……究竟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越是想下去,李世民的心就不禁砰砰跳动起来,他觉得自己仿佛触及到了某种关键核心的存在。
可是却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该如何入手。
到底是什么……又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
无独有偶。
冒出和李世民同样想法的人不少,毕竟当初巨轮那一幕是谁都见到过的。
如今对比天幕给出的,已经是造船技术大大进步的船只,再想起之前的巨轮,竟还是没有任何可比之态。
所以那巨轮,究竟又有何不同?
第47章 西学东渐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明朝朱棣时期——
朱棣自然也是见过那艘无与伦比的巨轮,就算说是“庞然大物”都不为过,着实震撼人心。
他的确有派人出海的打算,也自认为明朝的造船已然先进。
可那天,在看过天幕之上的巨轮后,朱棣就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之中。
那艘巨轮……究竟是如何建造出来的?
这和明朝现在所造船只,单是看上去就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可究竟有何不同……他贵为帝王之尊,尽揽天下好物,竟是一点都分辨不出来。
如今听着天幕所说,朱棣又不由得想起那艘巨轮。
想要一探究竟的念头也不禁又再次升了起来。
但……他能有机会得到天幕的解惑吗?
一边想着,天幕还在继续往下说——
【讲完郑和下西洋的必备条件,让我们再来简单说一下郑和七次下西洋,具体都到过哪些地方,以及都做过什么吧,毕竟不管怎么说,郑和下西洋这件事,也是我国古代航海史的巅峰,同时也是我国大航海时代的标志——】
【前前后后,从永乐三年,即1405年开始,到宣德八年,即1433年结束,共计七次航行。】
【这七次,我们分为三段来简单概括性的讲一下——】
朱棣收了收心思,招呼左右认真听下去。
毕竟这关乎大明之后的出海航行要如何。
【首先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下西洋。】
【这三次的海上航行范围比较小,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比如越南,泰国,印尼,斯里兰卡等地。】
天幕每说到一个地方,就于天幕之上的地图中标出了相应的地点,以及郑和船队的航行路线图。
一目了然,怎么走的,到了哪里都具体清晰。
这让人也更心下有底——知晓国外哪些地方都有哪些国家。
【这三次航行,郑和率领船队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和那个地方的国家“建交”。】
【不过别忘了先前提到的下西洋目的分析,单是和这些地方上的国家建立联系怎么够,当然还要给点好处收小弟啦。】
【大明朝,不收点小弟过不去吧。】
这次天幕之上,一个戴着官帽的小人,率领一帮小弟站在船上,而船下地面上,则有一群肤色各异,样貌迥异的小人们,这些小人以臣服姿态朝着郑和小人张开手臂——
郑和小人满意点头,然后掏出兜兜,开始给他们撒钱。
“收了我大明的钱,就要做我大明的小弟!”
“记得来拜码头!”
船下那群小人哐哐点头,嗷嗷高呼:“必须滴!必须滴!”
……
朱棣:“……”
咳咳!!
郑和:“……”
不,他应该不会这样……
【不过收小弟这种事,有时候吧,总会遇到点特殊情况。】
【故事是这样的,就比如斯里兰卡有个特别贪财的国王,嘿呦,一看郑和带的东西不少哇,然后就起了心思——这个国王就想把郑和先请进宫里,等骗了郑和后,接着再去围攻郑和的船队。】
嬴政皱了皱眉,听到这里不禁冷哼一声。
然后转向王翦蒙恬等人:“这水军一定要好好训练才是。”
务必要扬我大秦国威!
【这国王算盘打得好啊,精准记账,标准送菜。】
【不是要把郑和骗进宫里嘛,这门口大开的……结果就是郑和确实是进宫了,不过是带人闯进宫里的,而且还把这位国王全家给一锅端了,然后临走的时候,这国王还被带回了大明。】
【你说说,这么不乖要怎么办呢?】
【最后明成祖朱棣还是大度赦免了他的罪,不过下诏让他们国家再重新选了个国王。】
朱棣不禁挑了挑眉,朝郑和看去——
“三保,倒是做的不错。”
郑和恭谨低头:“陛下谬赞了。”
朱棣笑了笑,对郑和越发满意。
想来这之后的出海远航人选,当然还是非郑和莫属。
【之后是郑和的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下西洋——】
【大概是有先前三次远航经验的积累,这三次的远洋航行,去的地方就更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