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4


情况,刘求荣在官场生存至今,不会不懂未雨绸缪的道理。

不管萧寻初知道了多少,决不能让他再往上走的机会。

官员的升迁调任都是归吏部?管的,而刘求荣本人就是吏部?侍郎,在吏部?少说也?是第二把?手。

刘求荣第一时间就在中间截下萧寻初从地方?送上来的焦家?案的案宗,并且每年都死死压住萧寻初的考评成绩,不让他有突出的政绩,至于?月县多出来的政绩,则统统算到比萧寻初高一级的知府头上。

这样既可以打压萧寻初,还可以拉拢知府,可谓一箭双雕。

然而,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

接下来,民意竟爆发?了。

萧寻初在月县的举动显然很得民心,百姓们非但对?他的事迹口口相传,还改编成各种话本戏剧,到处流传。从南演到北,连梁城都开始再次听说“萧青天?”的名号。

刘求荣慌了神。

他之所?以要压萧寻初,就是怕这件事被太多人知道。

可是民间都已经将萧寻初捧上了天?,他再一改萧寻初的考评,两者之间就会出现明显的矛盾。

要是有有心人发?现此事,再去细查,那看上去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明摆着他刘求荣和?月县这桩事有联系。

刘求荣一想就怕了,亲自操刀,连夜又把?萧寻初两年多在月县的功绩老老实实改了回?去。

本来只是以防万一,没成想,他前两天?刚改完,今天?天?子就想亲自过问此事,其中时间差之短,实在令刘求荣倒吸一口凉气?,内心一阵后怕。

千钧一发?啊。

刘求荣瘫软在床上,里衣都被冷汗浸透,不由庆幸自己反应够快,要是稍微晚个几天?,真不知道会是个什么下场。

只是,天?子已经知情,还摆出这么大阵仗要看萧寻初的政绩和?当年的考卷,不出意外?的话,他很可能会提拔萧寻初。

——要是放在两年前,刘求荣或许还可以依赖齐相动手,去解决萧寻初。

可是现在……

齐慕先的确不喜欢萧寻初,但他与当朝天?子之间不如与先帝亲密,现在还在磨合期,哪怕是功高恩重如齐慕先,在这个时期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而且,据刘求荣观察,齐慕先这两年已经很少在意齐宣正有没有状元的事,多半是气?已经消了。

当年那个事,本来罪魁祸首就是放金鲤鱼的人,萧寻初不过是被迁怒罢了,现在齐慕先已经消气?,那么他还真不一定会阻止天?子重用萧寻初。

刘求荣买卖人肝,齐慕先是不知情的。

齐慕先权势滔天?,有时也?会利用权力满足私欲。但是,他终究是个平民宰相,非常重视民生。

人肝这种事如果让齐慕先知道,后果不堪设想。

刘求荣满头大汗。

他一时间只觉得,事情正在往非常不利于?他的方?向发?展,一切都变得不可知。

*

另一边,赵泽连夜在看官员送来的关?于?萧寻初的文书,越看,他的眼睛就越亮——

赵泽先看月县的卷宗。

月县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闹粮灾,是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小城。

可是,自从萧寻初去了月县,当地的税赋就一骑绝尘,非但粮灾迅速消失,还一口气?超过附近诸多县城,一跃成为富县,可见其治理有功。

赵泽啧啧称奇,又去翻萧寻初科举的考卷。

谁知,这一看,他就睁大了眼,再也?没将手中的卷子放下来——

谢知秋当初写殿试的卷子,就是为了投皇帝所?好,点出不少时下天?子面临的问题,还提议要加强君权。

先帝方?安宗当时没仔细看,但是赵泽不同。

赵泽登基半年,还没经历过开科取士,这是第一次读士子写给皇帝的卷子。他一看谢知秋的文章,只觉得字字写进心坎里,更不要说这篇文章还文采斐然,读之沁人心脾。

赵泽激动极了,连夜召来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等人。

不久,刘求荣跟着另外?两个吏部?官员,战战兢兢地向皇帝行礼。

赵泽此刻还难掩兴奋,他语气?里略带谴责地道:“这个萧寻初这么优秀,以前怎么没有人告诉朕?”

吏部?官员们不敢接话,刘求荣尤是如此,只低着头装鹌鹑。

赵泽在屋内来回?走了两圈,道:“这般人才,放在小地方?太可惜了!要是就这样记到史书里,后世之人只怕要议论朕不会用人呢!

“这样吧,你们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官职,马上把?他调回?梁城来,朕要亲自称称这个人的斤两!”

*

一个月后。

谢知秋正在衙门处理最?后几桩积压的旧案时,收到了朝廷送来的升迁调令——

月县知县萧寻初,才德过人,治县有功,迁官从六品大理寺丞,择日返回?梁城。

第八十九章

宁德元年, 春。

谢知秋的?升迁调令来得突然,而且朝廷命她立刻返回月县,言外之意似乎是连交接都不必等了, 直接出发回梁城。

谢知秋起先惊讶, 但马上?就反应过来——

应该是她这?两年下的?饵,终于有鱼咬了。

而且看这?毛急毛躁的?调令, 感觉像是没什么经验的?年轻人, 说?不定咬饵的?鱼, 就是当朝皇帝。

谢知秋费心布局,自然是想升迁回梁城的?,既然朝廷也催得急, 事不宜迟, 她立即就安排了队伍启程。

谢知秋动身离开月县那天,月县万人空巷。

非但离衙门近的?百姓出来送别,就连远在郊区的?农民, 都冒着耽误春耕的?风险,守在路边送谢知秋。

浩浩荡荡的?队伍汇成人海,从?月县县衙一直延伸到城郊, 望不到尽头。

当谢知秋的?马车驶向城门时,她听到道路两边的?人潮在喊——

“萧青天!”

“青天大老爷!”

“愿知县大人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大人, 莫要忘了月县——”

*

此刻,谢知秋坐在车内, 她这?么多年来依然保持着坐在车里?看书的?习惯, 本想安安静静地低调离开, 不想月县百姓还是得到了消息,竟夹道出来送别。

听到外面人声涌动, 虽说?喊的?不是她真正的?名字,但谢知秋知道他们?是在表达感谢。

她愣了愣,放下手里?的?书,往窗外看去。

外面的?人看到她往外看,愈发激动,更大声地喊“萧寻初”的?名字,对她挥舞双手,甚至有几个眼熟的?人在对着车子磕头,似乎是从?她这?几年判的?案子里?得到了公理的?人。

谢知秋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