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8


柳静秋只是想了一下,凑近亲了亲宁景,带着安抚和歉意,他道:“夫君,我想回去读书,在婧院学习的机会不可多得,多少人想去而不得,我不能辜负了。”

宁景笑了笑,揉揉他的头发,道::“好,明天就安排人先送你回去,我忙完了,再回去。”

“嗯。”

第二日,一辆马车在两队人马的护送下出了平遥城,往玉周城而去。

那些护送人马都是衡王安排的,他既然答应护持宁景以及他的家人,就不会食言,那些人跟着柳静秋过去后会留在玉周城,隐在暗处看护着宁府,保护宁家众人。

而宁何氏那边,衡王也安排了人去看着,可以说面面俱到。

而望春楼那边,宁景修书了一封过去,又请了一个月假期,没有说明具体原因,望春楼那边也没有细究,没过多久就回了信,准了他的假。

没有后顾之忧,宁景就安心留在衡王给他安排的幽静小院子里,一边整理寓言故事,一边编写张三的故事。

每天没事就去和衡王聊聊天,一起商议第一版寓言故事如何排版,挑选哪些故事放进去。

衡王对于宁景描述的儿童图画书很感兴趣,用Q版人物形象画成连环漫画的形式,然后插入对话,旁白。

姜朝其实也有带图画的书,但是这类书,说实话,小黄书很常见,反而普通书籍没有那么多插画,这也是那些颜色书籍卖的贵的原因,价格几乎是普通文字书籍的好几倍,一般人家根本消费不起。

而这价格差这么多的根本原因,是拓印的问题。

姜朝的拓印技术不成熟,成本很高,还不如靠人力抄写,而文字好抄,图画难画,这才导致图画多的书卖的极贵。

所以,他们若想推行儿童图画书,第一个难题就出现了。

就算宁景把第一版设计的再好,图画精美,故事趣味十足,也难以推广,最后只能落得一个结果——小范围在富贵人家孩子之间传播,根本推广不起来,这就有违他们的初衷。

衡王的目标是想让姜朝所有孩子都能在这些寓言故事的耳濡目染下成长,培养良善勤奋的性子,为此,他宁愿倒贴钱,也想把这些故事推广起来,让其在民间流传。

可是这样一来,所耗钱财不计其数,而且说实话,效果如何,也没人知道。

宁景沉思了一下,提议道:“王爷,不如就分成两个方案,或可解决这个问题。”

衡王来了兴趣,道:“哦,景先生请说。”

宁景便把他的想法道来,依他看来,既然有贫富差距,那就分成两种销售方法。

儿童图画书可以小量生产一部分,先在富人之间高价售卖,另外再生产出大量的文字版寓言故事,带少量插图,价格经济实惠一些,受众则向下。

这样既能让富人享受到优质新趣的儿童图画书,又不耽误平民孩子同样接受这些寓言故事的熏陶,只是体验肯定没有前者好,但是已经算相比公平了。

而卖给平民的,可以把价格压低,尽量让更多的孩子能读到这些书籍,至于这里缺失的利润,就可以从富人子弟手里剥出来。

富人缺钱吗?

缺钱的就不叫富人了。

他们更在乎阅读体验,以及脸面。

衡王闻弦知意,哈哈一笑,道:“待图画书做出来,本王就让世子做出表率,将之带去上书房,好好宣扬宣扬。”

宁景也是一笑,所谓上行下效,若是衡王儿子做的好,那很快就能掀起一股儿童图画书的风潮,那书籍销量就不用愁了,到时候就算价格高昂,恐怕也是供不应求。

只是,宁景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虽然能让大部分读的起书的孩子可以接触到这些寓言故事,但姜朝能读书的人家毕竟是极少数,更多的孩子压根就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些寓言故事和他们到底是没有关系。

而有一个办法,也许能解决。

“六一儿童节?”衡王惊讶道,一脸不解。

宁景颔首,语气坚定,“是的,六一儿童节。”

第190章 节日落定(已修)

宁景不是在开玩笑, 他确实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姜朝有年轻女子哥儿踏春的花朝节,有读书人的天贶节,有千家万户团圆的中秋节, 为什么不能再有个属于孩子的儿童节呢?

每逢节日,各城也多是会以盛会庆祝,让说书先生等人宣传节日,讲相关的话本。

既然如此,只要把儿童节办立起来, 日后每逢儿童节盛会,就可以让说书先生给孩子们讲这些寓言故事, 然后人口相传, 无形之中就会传播起来,然后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些孩子不识字,但是由说书先生讲, 他们也能听懂, 只是这样一来,儿童节当天说书不能收费, 最好是如去年玉周城赏月会一样,在户外说书,免费给别人听。

这一点, 就需要由上面带领, 执行下去, 不然很多茶楼也不愿意做这种出力不赚钱的事。

衡王沉思了一会儿,这件事是有难度的, 但是, 也确实是个可行的办法。

他看了宁景一眼, 突然提问道:“景先生, 这六一儿童节,可是华夏的节日?”

宁景颔首,道:“是的,华夏不仅有专门为孩童准备的儿童节,还有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每一类人,都会有属于他的节日。”

衡王微微诧异,又不由赞叹一声,道:“理应如此,我姜朝确实欠缺了这些,以后可以考虑学习一二。”

宁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他却是不由想起六一儿童节的来历,为纪念那些战争中死去的孩子,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设立的节日。

每个节日的由来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有故事底蕴的节日更加能被人们铭记,庆祝,寄以祝福和希望。

只是节日由事件中诞生简单,由节日编个让所有人认同的故事却难。

若人们没有代入感,他们也根本体会不到这个节日庆祝的意义何在,自然不会积极。

宁景脑中翻了许多典故,却发现没有一个能匹配得上儿童节,这让他有些犯难。

姜朝历史不如华夏那样跌宕起伏,也没有危机到需要孩子上战场过,若从这个角度去定义这个节日,反而显得莫名其妙,有些可笑,这肯定是行不通的。

而民族英雄的角度不能走,那最好下手的就是神话故事,就如中秋节,有没有嫦娥奔月人们也不知道,但是千古以来都如此流传,人们也习惯了,过这个节日照样开心无比。

宁景脑海中瞬间现编出几个故事,如父神之子的生辰,神子下凡送福等等,只是这些故事仔细一想,还是和儿童节关联不大,有些牵强。

衡王看宁景说着说着就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