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1
听到这件事时,说到生气他倒是没有多少,实话来说他本就不是这些话本的创作者,这些话本属于华夏。
他更多想的是,如何为华夏“正名”。
七仙女的故事在华夏版本本来就很多,楚先生的行为在别人看来是抄袭他的设定,但在宁景看来不过是另一版七仙女的故事,楚先生讲完全可以,但是得归属于华夏名下,而非其自己。
所以,宁景才做出这些举动。
他用了一天的时间,把华夏神仙体系整理出来,再拜托吴、江两位先生联系那些相熟的话本先生,将这个规定达成共识,随后就和其他说书先生一起推出“华夏神仙流”话本,进行宣传。
而他们讲的那些话本,内容都各有差别,但是归根结底,都是华夏神仙体系下的各种故事,以此向听客及其他说书先生和话本先生展示这个流派的可创造性和多样化。
同时,也是在向那些人传递一个,在华夏神仙体系下,可以随意创造出各种话本的信号。
而吴先生,江先生,沈云开的华夏话本,就是例本。
但宁景的目的不仅于此,现在是“华夏神仙流”,他希望以后有个“华夏流”,不仅止于神仙流派,而是整个华夏文化传入进来,姜朝人可以在此文化基础创造故事,但是归根结底,其名归于华夏。
吴先生也是笑道:“景先生此举大善,我那些好友都托我向景先生致谢一声,言说日后必亲自登门拜访景先生,同时对景先生共享出华夏神仙体系,创造流派之事深表敬佩,景先生大义!”
吴先生说这些没有一点夸大,姜朝的神话体系非常单薄,只有父神较为完满,其他神仙都很单薄,不如华夏神仙还分各种职位,封号,甚至每个神仙都有其独特来历,每位神仙都是一个故事。
话本创造是需要根据和基础的,也需要启发,现在这个华夏神仙体系一拿出来,看过的话本先生都思如泉涌,恨不得在此之上瞬间写出一堆故事。
就连他们这些说书先生看了都不由遐想,脑海里冒出几个想法。
宁景只是一拱手,道:“各位先生过奖了,此事之后还需各位先生帮助宣扬,彻底将华夏流派落实下去,若有人用了此中设定而不认华夏之名,还望各位先生能一起纠正或抵制他。”
吴、江二位先生齐道:“是,我等都明白。”
宁景放下手,眸光一闪,他自然不是吃亏的人,楚先生此前踩着他吃了不少好处,凭其人品,肯定是不会乖乖吐出来的。
他已经安排好了人过去蹲守,若楚先生乖乖承认其讲的话本归于华夏流派,那此事就既往不咎,若其死活不承认,就让他尝尝名声扫地,被赶下台的滋味。
这一招,还是跟鱼卿席学的,虽然不讲武德,但是十分好用。
被借鉴之事到此也算落下帷幕,但宁景觉得事情没有结束,而且对方的话本他看了,虽是借鉴之作,但是确实可圈可点,写这个话本的人绝对功底深厚,是个写话本的好手。
他在接触那些话本先生的时候,有意打听过这个事,把话本给那些先生看了,有几人都言说这话本走脉和风格有些眼熟,应是出自熟人之手,可能有人接了“仿写”的活。
这种事在他们话本先生的圈子里不少见,有人就是自己写不出来,专门仿写别人的,谁的话本火就仿谁的,让人气恼又无奈,颇为他们圈子里的人不耻。
宁景闻言只是点点头,却把这事放在了心上,直觉告诉他,仿写的人不简单。
看来,需在明先生那里快点加把手,把明先生弄进踏雪楼去,早早把这事查清楚,最好之后把踏雪楼清理出去。
有对手不可怕,就担心是个来历不明还对他颇有敌意的对手,谁知道会使出什么下三滥的手段。
宁景琢磨着事,告别两位先生回了自己的院子,冉书同正好捎来一封信给他,是柳静秋寄来的。
宁景打开细细看去,上面言说了他离开后这些天家里的事。
家中一切顺遂,宁何氏回娘家小住去了,目前不在家中。
柳静秋娘家事情不断,柳二哥自和离后就一直不归家,前天被人从城里路边拖回来,听说喝的酩酊大醉,差点冻死在路边。
柳大哥似乎生意出了问题,和柳大嫂大吵一场,后者直接跑回了娘家,现在柳家一片大乱,没人服侍柳老太,几个孩子也无人照顾,柳静秋这些天一直两头跑,看顾着老人孩子,期间,柳大哥向他借银子,但被他直接拒绝了。
最后,柳静秋言道:诸事静秋心中有数,会妥当行事,夫君勿要担忧。
望夫君在外一切安好,常常念家中人,一如家中人时时思君。
作者有话要说:
静秋:记得常常想本宝宝,就像本宝宝每天想你一样(叉腰,脸气鼓鼓)
第133章 霖霖遇险
和安村。
柳静秋寄出信后, 有些心事重重,皆是为他娘
他并不是为柳家兄弟忧心,他们的下场有宁景和柳和宜的算计在内, 但如果他们能控制住那些贪念和心思,根本不会中招,不过咎由自取罢了。
而且,他们都是罪有应得,柳静秋眼眸抬起, 暗沉一片,也许连他自己也不曾发觉, 和宁景相处久了, 他已有了几分宁景的模样。
语嘻征鲤——
柳静秋收拾了一下,宋如赋正好把午饭煮好,知他要去柳家给柳老太还有两个孩子送饭, 早早就给他分出来一些装在食盒了, 此时还放在灶上热着,等柳静秋用完饭直接提着走就行。
现在宁家就柳静秋和宋如赋、恬恬三个人, 宁何氏前些天被娘家哥哥喊回娘家,似乎有什么事情,一去已经五天没有回来。
柳静秋托人去看望过, 知道她一切安好, 只是在得知她回去的原因时, 忍不住皱了眉。
宁何氏的娘家人竟是把她喊回去干活的,现在天气越发冷, 已经有下雪的预兆, 可何家人也不知为何什么准备都没有, 柴没人打, 碳没人烧,过冬的货没人准备,像是准备冷死饿死在这个冬天一样。
柳静秋去打听了一下,发现往年何家人不是如此做派,和寻常人家一样,只是有人道何家那几个男人都奇懒无比,活都是不临到头不干,很久之前宁何氏没有嫁人,家里的活都是她和她母父还有哥儿弟弟干,后来她和哥儿弟弟都嫁人了,那些何家男人才不得不动起来干活。
往年何家人也没有喊过宁何氏回娘家,今年突然把人喊回去,宁何氏还兴冲冲提了大包小包的东西。
结果一到何家就被那些人分走东西,然后让她换上干活的衣服,开始在各家轮轴转,帮这家打完柴,又去给另一家买过冬储物。
如此奇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