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


栽。

此物误我!

李承乾气煞我也!

宏义宫。

李世民心情大好,晚食多吃了一碗,夜间与长孙氏闲聊,言语中掩饰不住的高兴:“李元吉处处想着算计承乾,只怕怎么都没想到,会被承乾摆一道。输给一个五岁的孩子,我看他这脸往哪儿搁。”

长孙氏笑道:“这次承乾也算是误打误撞。”

李世民挑眉:“就算没他误打误撞,难道我这个当老子的还能眼睁睁看着他被人欺负?”

若是没他推波助澜,事情会传播得这么快?

“我知道二哥为承乾着想,一片拳拳爱子之心。”

得到长孙氏的肯定,李世民满意了,重新聊起李元吉:“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两年跟后宫走得越来越近,尽学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技俩。赔个礼还带心眼子。整得跟后宫争宠的妃子似的,小家子气,毫无大丈夫做派。”

吐槽完,又想起李承乾,叹道:“我那天听到他跟行检说话,似乎真觉得只要对方给得多,什么都能抛却,半点坚持都无。不行,我得跟陆德明他们说说,好好教教,把他这想法扭过来。”

于是数日后,李承乾屁颠屁颠去上课,在课堂上又听三位先生讲了一堆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①。

这故事他梦里也听过,可太熟悉了。

故事讲完,于志宁微笑着和蔼询问:“两位对此有何看法?”

是的,两位。还有一位便是裴行俭。自打李世民将其正式认为义子后,就将他送来与李承乾一起读书。此前他前往北邙山祭拜先人,落了学业,如今归来自然要奋起赶上。

与李承乾不同,若说李承乾是“班上的刺头”,那裴行俭无疑是老师们心目中的乖巧好学生。

听闻先生问话,裴行俭当即站起回答:“先生曾教孟子,其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今日故事亦是如此。”

于志宁笑着点头,十分满意,又看向李承乾,眼中饱含期待,还夹杂着几分鼓励。

李承乾言道:“我觉得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是因为五斗米太少了。”

于志宁顿住,笑容僵在脸上。

李承乾继续道:“五斗米才多少,为这个点头哈腰,换我我也不愿意啊。难道我的腰就值这么点?看不起谁呢!”

陆德明与孔颖达相视一眼,纷纷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他们教了李承乾两年,对其早有一番了解。于志宁不同,他“新官上任”不足两月,保持着满满的热情,雄心壮志,誓要为秦王殿下教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听此眉头深锁,面露不悦:“小郎君这般理解不妥,潜②之傲骨,怎能用金钱衡量?”

李承乾一脸疑惑:“我没用金钱啊,我们不是在说米吗?五斗米确实少啊。若把五换成五万,甚至五万万……嗯……”

似乎是觉得五万万仍不够,李承乾继续加码:“再把单位换一下,斗改成石。五万万石,先生以为陶渊明会如何?五万万石啊。先生算算,那得是多少。够全国人民食用了。如果是这样,先生还不愿意折腰吗?”

于志宁:……他该说愿意还是不愿意?

说愿意,与他的初衷不符。可小郎君言明五万万石,可活万民。他再说不愿意,那岂不表示他死守个人气节,置天下百姓于不顾?

见他不说话,李承乾直接当他默认,双手一摊:“看,先生也会答应,不是吗?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五斗米太少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价位。若有人不愿意给你办事,那肯定是你给的价位不符合他的预期。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绝对不能抠抠搜搜。越是精良的马儿越要喂精细的粮草,否则马儿吃不到好的草料,就跑别人家吃去了。

“就像三位先生,你们愿意跟着我阿耶,肯定是因为我阿耶能给予你们想要的,对不对?我阿耶要是小气吧啦,这也不给那也不给,让你们白白替他卖命,你们还愿意吗?”

陆德明;amp;孔颖达;amp;于志宁:……这话更没法接了。

三人齐齐沉默。多么熟悉的感觉,那种明明知道对方在胡搅蛮缠,一堆歪理邪说,却每每都能怼得你哑口无言的无奈与无力。

陆德明孔颖达暗自兴叹,于志宁怀疑人生,裴行俭瞠目结舌。

第23章

从学堂出来, 抱春便上前禀报:长孙侍读与长孙功曹来了。李承乾屁颠屁颠拉着裴行俭过去。

长孙兄弟是来汇报工作的。长孙家庆教授百姓制作豆皮腐竹的事情基本已经告一段落。长孙祥与各大行商胡商的商业网络也初步建立。

第一批货物贩卖的情况渐渐有了回音,行商与胡商们带着各色吃法前往各地,还听取李承乾的建议, 在人们对新事物抱以观望、踌躇不前的时候,举办“试吃大会”。

结果显而易见, 试吃大会的效果显著,不论是本国还是外邦,豆皮腐竹的销量都可喜可贺。银钱收拢回流,杨家村等村子又多了笔收益。

长孙祥道:“小郎君之前交待我去打探挂面。我问过一些行商,他们走南闯北做生意, 见识的多。但小郎君所描绘的挂面, 他们都说不曾见。胡商那边我也问了几个,皆是如此。等前往高句丽倭国等地贩卖豆皮腐竹的人回来,我再问问他们所经之处的情况。”

李承乾摆手:“倒也不用。打听到这些就够了。”

长孙祥应道:“是。”

呱呱地响声传来,李承乾歪头看去,就见长孙家庆身后有两个大笼子,刚刚忙着与二人说话, 竟是没察觉。

长孙家庆解释说:“村子里的人听说小郎君喜欢吃蛙, 特地去抓的。三娃最是卖力。别看他年纪小, 抓蛙钓蛙的功夫可不比旁人差。他两个哥哥都干不过他。”

李承乾疑惑:“他们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蛙?”

“前阵子三娃问起你, 我说漏嘴了。”长孙家庆讪讪摸了摸鼻子,“小郎君不必担心。村里人多,抓起来并不费劲, 也没耽误他们多少功夫。他们感念小郎君的大恩,总想着回报,与其让他们花费钱财去买,不如给他们机会, 让他们送点别的。这玩意不费银子。”

想到那日杨家村送白面肉馅炊饼时的场景,李承乾若有所思般点点头,高高兴兴邀请长孙兄弟:“你们都留下来吃午食吧。我上次带回来的田鸡全给常阿荣试做新菜了,没吃着。好在新菜研发成果,也不过浪费。既然今日又有,也算凑巧,正好可以煮来吃。你们肯定没吃过。今天可以尝尝。”

长孙兄弟应下,李承乾便让人把两笼子田蛙送去厨房。常阿荣也不负厚望,做了个全蛙宴。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