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
的试卷,江月是真的觉得人和人之间还是有差距的,这些人写的策论和当初自家相公考童生时写的策论完全没办法比,就这个水平放在江南,估计连县试都过不了,还有这字,也不太行。
林湖又讲了半个时辰,见江月已经批阅完成,他便停了,让学生们自己讨论,他则过来看江月批阅的策论,看完之后,林湖和江月对视一眼,两人眼中有些无奈,基础是真的有些差。
林湖让他们中午休息,去吃饭的吃饭,该休息的休息,过了未时再回来上课。
“是不是有些差?”林湖道。
“是真的很差,放在江南都过不了县试的那种。”江月道。
“教了一上午了,下午你帮我教教他们。”林湖道。
“好!”
下午,林湖让江月给县试考生和童生们上课,他则来到了秀才这边,询问他们遇到的问题。
两个秀才对林湖的学识很佩服,但是试卷上有写很多引经据典的内容他们看不太懂。
林湖一一给他们解释,林湖发现,他们的阅读面也有些太浅了,不过这也没办法,附近各个县城的书店他们基本上都已经跑遍了,书也基本上都看过了,只是,想获得最新的内容,就必须前往更大的城市,他们虽然已经是秀才,却也负担不起那个费用。
林湖了解到他们的困境,把自己的书房开放出来,每个月可以给他们借一本书,但是不能借出去,他们可以誊抄下来,到时候可以带着誊抄本仔细品读。
不给他们借出去的原因林湖自己也挺爱惜这些书本的,万一弄丢了他也觉得可惜,他们誊抄下来,他们也有一本镌刻本了,他们可以自己反复阅读,也可以借给别人阅读。
两位秀才对林湖千恩万谢,这种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要知道买一本书是真的很贵。
给学生们上完一天的课,林湖和江月回到后院休息,他看着看上带着些许疲态的江月柔声问道:“累不累,可还习惯?”
“不累!我现在居然能当先生了。”江月的眼睛亮亮的,她也饱读诗书,自问学问也不输男儿,只是因为身份性别的他桎梏,她注定无法有所建树,只是如今她却当先生了,还教的是要科举的男儿。
“是呀!江先生以后可要多费心了。”林湖笑道。
果然,这里的民风还是比较开放,江月授课,这些学生也没有特别抵触,如若换在江南,怕是炸锅了,所以,青州也有青州的好处。
“顾兄,大人让他夫人来教导咱们学业是不是有些不太妥呀?”两个秀才中较为年轻的一个开口了,问道。
“季兄!你觉得以师娘的才华能不能够胜任?”顾云问道。
“那是自然能,下午授课的时候,我也听了师娘讲解课程,讲得很好,不输大人。”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疑问,而且顾兄是不是忘了,大人并不是教导我们的先生,他只是暂时开设两个教学班,其原因就是吸引一些读书人回来,因为龙江县五年没有举行过县试了,读书人不多,大人这才开设了两个班,大人的主要职责还是当县令,他忙碌起来,又哪里有时间指教我们呢?所以,他让师娘来给我们讲课,不会耽误大人自己的公务,也不会耽误我们的学业,一举两得,何至于迂腐的在意授课的是师娘呢?”
“季兄说得对,是在下魔障了,咱们龙江县出一个读书人不容易,只要学问能进步,又何须拘泥如此,而且主要教导我们的还是先生,师娘也只是辅助教导,如若能真正彻底拜在先生门下就好了。”季晩感叹道
“你一定可以的,你还年轻,只要过了乡试,你就能拜在先生门下了。”顾云安慰道。
“顾兄你也有机会的。”季晩也道。
顾云心中叹了口气,估计是不可能了,他的执念也只是考中举人,再往上考,他也有心无力了,他的年纪大了,如若再回去十年,他都会想要拼一把,如今却是拼不动了,乡试为止。
第53章
第二日,林湖带着江月继续来教导学生,他让江月给县试考生和童生继续上课,他带着两个秀才去了他的书房。
顾云和季晩看着书房里的书,瞪大了眼睛,这也太多了。
“你们两个一人挑选一本,可以用下课的时间抄写,如若今天没有誊抄完,把书给小厮,明日再找他们拿回来继续抄写,等抄写完了直接给小厮就行,下个月的今天你们可以找本官再借一本。”林湖道。
顾云和季晩心中大喜,连忙道谢。
“你们自己找吧,抓紧时间。”林湖道。
顾云和季晩不再客气,开始翻看书房里的书籍。
林湖耐心的等着,书房里的这些书只是林家的一部分,当然也不是孤品,不过林家书籍最多的地方在姑苏老家,那里的书真的很多,还有很多不能借给外人看的孤品,林湖当初为了考科举在姑苏住了一段时日,抄录了不少书出来。
顾云和季晩在书房有些迷失了,真的很羡慕能有这样的藏书数量。
林湖耐心的等着,等他们两个挑好了书籍,已经要用午膳了。
下午则是林湖亲自授课,教授他们写文章的技巧。
一连几天林湖都在授课,直到第七天,林湖说他要去府城一趟,他去府丞的这段时间由江月代为教授学识,让他们勤勉不要懈怠,等他从府城回来,会进行一次考试。
交代这些学生后,林湖就去了府城,去府城的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地里已经开始化冻,要开始准备春耕了,等他回来还得去视察各个村的情况,顺便看一下他们是如何耕种的,有没有更好的耕种方式。
林湖把竹节留在府里,然后带着县丞和竹节以及五个侍卫快马加鞭的往府丞赶。
林湖在龙江县发光发热的时候,他的兄长林如海升官了,如今是兰台寺大夫,先前的那个兰台寺大夫告老还乡了,空出来的位子,皇帝让林如海补上了,他如今是正三品的官职。
“太好了,恭喜相公升官。”贾敏开心的恭喜道。
“你那长官倒是一个聪明人,这时候走了,不用再担心什么时候卷入了皇子的斗争当中。”林母叹了口气,如今的朝局,她看得都害怕,就怕什么时候着了祸。
“是呀!如今的朝局瞬息万变,真的是人心惶惶。”林如海道。
“相公升了官,要大办吗?”贾敏问道。
林如海摇了摇头,“还是不用了,现在朝局紧张,太打眼了,就咱们一家人一起吃顿也就是了,没必要大办。”
“那兰台寺的大人们都不请吗?这样是不是太低调了?”贾敏问道。
“不用,到时候我请他们去外面的酒楼吃顿酒也就是了。”林如海道。
“也好!”贾敏没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