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0


除非贞元帝想公开秋羲的皇子身份,不然他没理由不同意这门婚事。

但这天底下除了秋羲的爹娘,再也没有人知道他和贞元帝到底有没有血缘关系,贞元帝本人当然也没有证据确定这件事,所以他绝对不可能公开承认秋羲是皇子,除非他想打破朝堂目前那点微妙的制衡局面。

“睡吧,一会儿我叫你,”柳郁抚了抚秋羲的脸颊,“京郊三国山庄那边已经造出几样景色,晚些时候我带你去看看。”

听到山庄那边已经有布景落成了,秋羲满心期待起来。他本就还困顿,没一会儿便模模糊糊地睡过去。

等柳郁叫他起床时,已经快到中午。

秋羲洗漱一番便和柳郁去膳厅用午膳,赵子升他们三人今天一早就出门去逛街了,说是要晚上再回府。

两人用过午膳后小憩片刻便乘着马车往京郊的方向去。

今年几家厂子都已经步入正轨,柳郁挑了几个得力的管事安排到厂子里。之前忙得脚不沾地的柳尘终于能卸下身上的重担,又可以跟着他家公子四处走动了。

“公子,秋公子,山庄到了。”柳尘在一处山脚下停下马车,朝坐在车里的柳郁和秋羲道。

秋羲本来坐在马车里摇摇晃晃昏昏欲睡,一下车见到眼前笔走游龙刻着“三国山庄”四个大字的石碑,顿时整个人都精神起来。

“含章,这是你题的字?”秋羲指着不远处的石碑朝柳郁笑问道。

柳郁点点头:“可能入月白的眼?”

秋羲一拍手:“那是太能了!”柳郁的字可是艺术品中的艺术品,当初在清阳县和柳郁互通书信时,秋羲每每见了柳郁回信中写的字都能陶醉好半天。

三人沿着石板铺就的山道步行上山,只见山道旁竖立着一尊横枪立马的石雕,竟然是蜀国名将赵子龙。

“整座山庄都是按照秋公子给的图纸来建的,”柳尘朝赵子龙石雕后的那条山道指了指,“往里去,是以赵子龙为主的布景,因为是山庄的第一处景,所以最先造出来。”

秋羲走小道过去一看,发现这里的景物简直是比照着他和柳郁定下的图纸来建的,不差分毫。

“这效率也太高了吧。”秋羲望着眼前这几处赵子龙相关的景物由衷地感叹道。

“来山庄这边做工的大多是冬日那批乞丐,”柳尘解释道,“他们格外珍惜这次得来的赚钱机会,又感念公子和秋公子施粥修庙宇的善举,所以干起活来格外认真,建得自然就比寻常快一些。”

三人在这边逛了逛,又继续往上走,诸葛亮、刘备、关羽、孙权、曹操几人相关的布景竟然都已经搭建好。

“那处正在建赤壁之战的布景,”三人来到半山腰,柳郁为秋羲指了指远处山脚下的湖泊,“基本已经布置妥当,只需要等船只运送过来就行。”

“这也太还原了吧。”秋羲向下眺望,顿时被拿出山间湖泊的阵势惊到。

山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手正在忙碌,秋羲和柳郁出发前就让府上的膳房准备了足够的吃食来犒劳众人,他二人把分发吃食的任务交给柳尘,便自去山上转悠。

两人只逛了已经建好的几处景点,居然也花了大半个时辰,一路上都有人朝他俩见礼,好些都是秋羲当初在粥棚见过的熟面孔。

三人趁着太阳落山之前回了秋府,用过晚膳后,秋羲洗漱完和柳郁坐在屋外的树下纳凉。

“山庄的布景都很到位了,”秋羲想了想,对柳郁道,“今天看下来,我觉得还可以在山上的取水设施上下点功夫。”

“月白想如何做?”柳郁问道。

秋羲解释道:“那座山上不是有山泉吗,我想再搭一些水管,把山泉引到各处景点,这样游人来玩耍,用水也能方便些。”

不然还要专门派人每日去山泉挑水,简直累得慌。

柳郁思忖片刻,点点头:“便如此做。”

两人又趁着还未歇息,把山庄里各项布置重新商量一番。

转眼间已经是四月初十,到了殿试放榜的日子。

第108章

贞元帝反复阅览御案上的两份考卷,每每都止不住露出笑意。

“朕果然没看错,”贞元帝捋了捋胡须,赞叹道,“这才是我大齐的国之栋梁!”

“陛下慧眼。”殿中的读卷官纷纷恭维道。

贞元帝面前这两份试卷不是别人的,正是秋羲和柳郁的,殿试那日在奉天殿上他已经看过一回,只是这两篇对策实在让贞元帝爱不释手,要多看几回才罢休。

“没想到郁儿还有将帅之才,”贞元帝的视线落在柳郁针对南北边防给出的对策上,过了一会儿,他又叹息道,“若是他身体好些,倒是可以派去北地历练一番。”

贞元帝说着便将柳郁的试卷放到御案的首位,片刻后,他又朝殿前的读卷官问道:“诸位爱卿说说看,那神国亩产千斤的稻谷可是真有其事?”

“臣以为此乃妄言,”一名读卷官摇头道,“神国之事虚无缥缈,未曾有人听说过,但我大齐就算是良田所出稻谷也只得半数,亩产千斤实乃天方夜谭。”

贞元帝听得眉头紧皱,这显然不是他想听到的话。

这时,另一名读卷官出列道:“臣以为不然,”见贞元帝果然表情舒展,这人继续说,“亩产千斤虽说过于惊奇,但此子在对策中写明了培养此种稻谷的法子,陛下只需派人去尝试便能验证。若此法不可用,那此人岂非犯了欺君之罪?臣以为,此子定不敢以此事诓骗陛下。”

贞元帝捋着胡须道:“爱卿言之有理。”

于是贞元帝顺理成章地将秋羲那份试卷放在了御案上的第二位,片刻后,他又将两份试卷调换了一下位置,这才满意地饮了一口贡茶。

过了一会儿,贞元帝又看着两份试卷皱起眉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摇摇头,抬手又将两份试卷的位置换回去,“三元及第,才衬得上郁儿的一身才学。”

末了,贞元帝又让读卷官读了一甲的第三份试卷,听罢,他正要把这份试卷也放到御案上,却忽然在殿试的名单里看到了一个名字。

“陈长寿?”贞元帝指着名单上排位靠后的一个名字,问道,“此人是谁?”

“回陛下,”一位读卷官解释道,“这名叫陈长寿的贡士乃是京城人士,已经年过七旬。”

“倒是个应景的名字。”贞元帝捋了捋胡须,思忖片刻便让人把陈长寿的试卷放在了御案上。

传胪日定在四月初十,这天正好是庚辰日,辰属龙,合了龙虎榜的寓意。

殿试唱名开榜的日子又叫传胪日,考生需到宫中列队听专人唱名来确定自己殿试的最终名次。

“含章,快帮我看看帽子戴端正了没。”秋羲换好朝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