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8
姓。若能救得天下苍生,朕.…….老夫这皇帝
不当亦可,便是.…….便是要老夫的性命,莽亦在所不惜!”
他说话时慷慨激昂,大一有幅只要陈曦开口他就提头来献的架势,饶是陈曦这样见过大场面的, 也不禁被他吓了一跳。
“我要你性命有何用?”陈曦赶紧说:“其实无论旱灾水灾,蝗灾瘟疫,说到底最后就是缺粮, 所以你现在要做的,不是去跟那些商人和豪强争权夺利,而是先利用手中的资源,大力种田,广开 荒,多种粮,修渠筑堤,才能避免这些天灾带来的人祸啊。”
“种田?”王莽愕然:“朕将天下田地收归国有,就是为了让百姓能够耕者有其田,不受豪强奴
役.….…”
“陛下的想法是极好的,可实现了吗?“
陈曦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解释,说道:“以现在的生产力和粮食产量来说,就算你将田地全收回 来,分给百姓去种,也种不出足够的粮食来为灾年储备。”
“你们现在的问题,不是田地不够,而是种田的方式不对。”
这时候虽然已经有了铁器农具,铁犁耧车用于耕种,但此时用的长直辕犁起土费力,转弯不够灵 活,远不如唐代出现的曲辕犁设计精巧,省时省力。
而且西北缺水,旱季居多,汉武帝时期修筑的漕渠、六辅渠、龙首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经过几 代皇帝的荒废,如今已经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尤其是当初修筑的黄河堤坝,年久失修,早已千疮百 孔,难怪会在洪水来临之际决堤改道,造成赤地千里,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先改良农具,选取良种,兴修水利,科学种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只有先稳住你的基本盘,才能让百姓站在你这边,去打土豪,分田地。”
“你就算想变革,想为天下麻民争取利益,也不能让人饿着肚子跟你干啊?”
“你召集了那么多多能人异士在长安著书立传,研究科技,与其去做木鸟飞上天,不如先改良农
具,兴修水利,如何?“
王政君补充道:“哀家也看了后世的耕作之法,若能改良农具,再以牛助耕,便是女子也能下地 种田,如此一来,便可抽出人手去修渠筑堤…….
王莽点头说道:“朕原本就打算让那些城中的浪荡子去服劳役,让他们去修渠筑堤,那是再好不
过。”
从战国开始,各国就有不少的“游侠儿”,有的是各国诸侯和贵族的门客,有的干脆就是以杀人 劫掠为生的刺客盗贼,在后世固然对他们“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行径浪漫化,可在当时来 说,却是令人头疼不已的社会毒瘤。
正如太史公所说:“侠以武犯禁”,这些“无业游民”是社会治安的最大隐患。
而在王莽治下,对城中的无业游民是强制参加劳动,如果被抓住在街头浪荡的无业游民,轻则罚 款,重则劳役。
如此一来,反倒使长安城中的治安好了许多,虽说尚未到“路不拾遗”的地步,却也不似原来那 般寻常女子和百姓都不敢单独上街,否则冲撞了贵族或是被这些街痞流氓撞上,不是破财就是被卖被 拐,毫无安全感可言。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无业游民”,大多是贵族豪强的打手,被他这么一清理,街面上的治安的 确好转,可那些豪强也不是吃索的,转回头借此大肆宣扬王莽苛政酷法,让那些不明是非的百姓战战 兢兢之余,根本没感受到新政的好处,只怕动辄得咎不说,还要被那些贵族豪强借机嫁祸替他们的狗 腿背锅受刑。
如今他跟着王政君一起看了这些后世历史直播和一些历史穿越剧后,终于豁然开朗,不再拘泥于 跟世家贵族们的斗争,而是先从底层基础抓起。
正如陈曦所说,先种田,多攒粮,修渠筑堤,抗灾防疫,让百姓能活下去,看到新政的好处,才 能跟着他干下去。
在这个时代,上层贵族和官僚都是食利者,改革就是在动摇他们的基础,革他们的命根,王莽想 要自上而下的改制不符合当前的国情,自然就成了纸上谈兵,书生政治,难以实现。
而底层的百姓,艰难地挣扎在生死线上,连温饱都不能保证的时候,又如何能懂得皇帝的新政是 个什么东东,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他们只能看到的是,换了皇帝后,日子更加艰难,天灾人祸之下,活不下去的,就只能起义造 反,求一条活路。
所以对百姓而言,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饿不死,谁就是好皇帝。
论政治,六朝太后的王政君走出时代的局限,看到后世的“广阔天地”之后,无论是思想还是手 段,都不亚于王莽。
王莽或许思想有些激进理想化,但在看到了另一条时间线上自己的结局后,又看到后世历朝历代 改革者的成败得失,终于冷静下来,不再急于求成,而是老老实实地潜心学习,从提高生产力,培育 良种,改进农具,深耕沤肥开始,先积攒粮食,再做改制之事。
有了王政君之助,王莽不再急于求成,也和朝中大臣们达成了“和解”,不再强制性将私田收归 国有,只是要求将奴婢和农奴卖身契废除,改为雇佣制,准许雇农和无地的农民开荒自耕。
按照大汉的政策,一直以来,都是对新开荒地减负减税,只是原本无地的农民连饭都吃不上,甚 至负债累累,根本没有钱粮去开荒,故而这等善政就成了一纸空文。
如今王莽安排的能人异士参考后世农具改进了农具,又有王氏族人买来大量耕牛租借给农民开 荒,由官府出面借出粮种,待他们收获后统一收购,避免被商人压价……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豪强地主家因为农具改进,也无需原来那么多农奴耕作,废除农奴卖身契 的损失也由官府减免赋税弥补,貌似没有什么损失,而农民只要肯下力气,开荒时租借的粮食耕牛, 到收获时都能偿还不说,只要三五年下来,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耕地。
对于自己的地,他们自然更加上心,在官府推广了深耕细作、补水补肥等农耕经验后,第一年开 荒的收成,竟然都赶上了往年中田的收成。
这一年下来的收获,就令更多人投入其中。
毕竟,能靠自己双手吃饭的,谁也不愿去做个农奴仆婢。
至于那些有心闹事的,被抓了几回去挖渠修堤,每日累的精疲力竭之后,就再也生不出闹事的心了。
更何况,以前是强制劳役,又累又苦还有生命危险,如今成了劳工,管吃管住还有工钱,对于这 些昔日的街痞流氓来说,起初是痛不欲生,到后来慢慢习惯下来,却也发现自食其力的真